2013-05-26

所谓收敛

之前一直觉得互联网之于个人来说是无限的.
毕竟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能够通过网络访问.

但是打开chrome看到最近访问的时候,才醒悟过来,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直接的逻辑.

虽然每天可能访问着各种不同的链接和内容,但是,细想之下,其实起点都是个有限集.
所有内容不过是非常有限的几个地方展开的.

与其他普通链接不同的是,它们自己算是一种某种程度上的平台,或者说协议.
比如email,比如rss,比如tweets,比如某些视频站,比如某些论坛.

虽然看上去有着各种不同的内容和社区准则,但实质作用不过是导入一些具有鲜明特性和分类属性的链接.

某做程度上的对graph的partition,或者说某做mapping或者transform.

于是所谓的导航网站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一个structure的特解,减少的借入构造成本.

把这个应用到移动方面的话,似乎也差不多.
毕竟这是本质需求.

所谓获取信息的成本问题,加上本身现有移动环境下带来的交互限制.

尽管,平板之于手机的话,可能更类似于传统的桌面web环境.
但不可否认的依然是操作交互上存在天然的局限性或者说区别.

抛开这些,另一个问题在于,app的迁移成本.

传统web在具体到各个网站和服务的时候,也存在迁移成本问题.
但相较于web来说,问题可能相对简单些.
毕竟,多数时候,只是替换一个link而已.

而app的的特别之处在于,除了自身服务的迁移成本以外,还有替换app的成本.

考虑极端情况下,一个移动设备只能安装一个app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的app如果想要提出旧有app的话,难度无疑比web服务的替换要打得多.
web服务至少还可能同时使用,但移动环境下的app可能就会受限与物理因素,使得连尝试的入门成本都变得异常的高.

换个角度看的话,就是app的lock down作用非常地明显.

于是,加上web固有的,人只需要少数入口/协议的观点,在移动平台的交互没有大的革新的前提下,所谓平台的价值将会非常明显.

这里的平台可能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诸如Facebook之类的载体.
它可能只是一个具有相对连续性的东西.

即,即使app改变了,它依然存在.

比如twitter类的关系,即使客户端变了,但是本质服务的内涵不受影响.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平台的含义指的是这种不可变的连续性.

于是,如果这个想法是对的,那么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是更多的以协议为基础的交互.
比如新闻阅读类回归RSS,视频类衍生类RSS的交换标准.

毕竟,如果市场是竞争的,那么必然会有层出的竞品出现.
而如果竞品足够优秀,那么就意味者会有不断的安装和卸载事件发生.

如果不是的话,由于lock down效过,进入门槛将会变得不可想象地高,使得市场只留下有限的几个参与者.
而一旦形成这种垄断局面的话,也很容易地会催生相应的协议,以使得小参与者们能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

于是,无论怎么看,最终都将会衍生一系列的交换标准以帮助和保证市场及其公平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