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7

时间的回归

Google要关闭Reader了,于是RSS已死掉调子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其实死的不是RSS,而是互联网的精神吧.
至少是某一个时代的互联网精神,即使它肯能已经不为时代所用了.

RSS作为一种公告协议,提供的是内容的无缝聚合.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RSS是某种程度上的内容平台.

当然,或许内容垄断更适合用来称呼这种主导地位.

在RSS面前,凡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网站,不可例外地被统一在RSS背后.
而,对于RSS阅读器来说,这些内容制造者的影像最终也就剩下内容本身.

所以,如果退回去看的话,其实某个时代还有过RSS扼杀了内容这种说法.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摘要RSS的出现,为什么会有Feed内广告的存在.

不过是屈服于平台下的让步而已.

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RSS并不能为内容产生者带来更多的什么.
没有剥削已经是很仁至义尽的了.

对于Reader这种RSS阅读器来说,它没能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却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损害者内容提供者的利益.

尽管,对于内容产生方来说,这种损失其实很难估计.
因为纯粹的流量并不代表什么.

但,至少,没了流量,就少了一个可考虑的思路.

无缝的互联网对于用户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因为它意味着廉价,便捷,对等,以及主导权.

网络的一切都在使用者的手上自由组合演绎.
每个人都是这网络的上帝.

但是,谁来为这种权力买单呢?

尽管,有人生产的内容只是为了分享,而不是具体的可考虑到商业收益.
但是,如果这类人不能达到多数,那么,谁去供养这种权力呢?

所以,现实是,即使现在的网络结构越来越具体化,长尾使得任何一类人都能找到相似体,任何一类内容都能找到读者.
但是,这并没有否定个体之间存在共性.

他们有共同点资讯需要,共同的搜索需求,共同的娱乐方式.
即使不是普遍意义的共同,但至少也是一个相当巨量人群的同质需求.

如果这些消费者能够自己产生内容供养自己的话,这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键在于,多数人多数时候在多数场合都只是单纯的消费者.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那么社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于是,专门的内容提供者就成为必要的存在.
而必要性本身就意味着需要用一定的价值去换取.

而商业化是最普遍的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说,RSS即便没有对内容的可持续增长做过实质性的帮助的话,那么至少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以,Google关掉一个无法做贡献的产品的做法合情合理.
况且,本来就已经有更商业友好一些的Currents.

只不过,对于用户来说,这条路变得更被动一些.
毕竟,原本自己便是编辑,而现在,只能是纯粹的读者.

但这种"被动"真地算得上一种损失么?

或许.
因为去熟悉和接受新的方式,改变现有的生活,多少是有些让人不太舒心的.

但至少,它带来了变化的可能.
虽然并不一定向着好的方向变化.

除了流量可以做交易外.
时间也可以尝试.

2013-03-02

无解的房价

今天看到对二手房征收20%差额所得税的消息,在某群里略微谈了下,感觉可能会起反效果.
毕竟这是可转移的成本.
不管高房价是什么原因,只要没有达到承受上限,最终都可以被消化掉.

实际上,这个所谓承受上限多数时候是没什么意义的.
只要小于人均一生的可支配资金数量,那么就还会有上升空间.

价格的变动通常是受直接的买卖双方决定的.
要么是需求旺盛,顺理成章地提高价格.
要么是对于卖方来说,低价多销并不优于高价滞销.

对于前者,基本上是无解的问题.
如之前所说,只要不到上限,就可以一直攀升.

而后者,则可以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降价反而降低收益,也就意味着由低价造成的销售额上涨弥补不了损失.
换句话说,就是买方的购买能力并没有因为价格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增长.
也就是购买力或者说收入水平所限制.

则解决方法只能是寄托于经济水平的上升.

换个角度想的话,如果削弱高价带来的利润空间,那么均衡点就可以向低价靠拢,由量弥补利润差.

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让卖方的持有成本跟数量成正比.

但是如果只是政策性地通过税收之类的手段跟空置率挂勾,那么最终也会发生成本转嫁.
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构成必要成本.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增加持有成本的手段,最终都有可能转移到买方身上.
这样似乎又无解了.

但如果比较系统地看待利润这个问题的话,就可能不一样了.
毕竟所谓利润不是一两次词的交易构成的.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供运转的话,就可能会产生风险.
而如果在融资渠道受限的话,那么就只有依靠自身的快速收回成本来完成.
这也就有可能变相地增加持有成本.
因为持有地越久,周转周期就越长,结合考虑周期的收益率的话,那么在计算真实收益率的时候就有两个因素考虑了.

也就是说,即使周期收益率变低,但是如果周期同时变短的话,降低价格也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这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银行借贷的控制和其他融资手段的约束.

当然,现实情况可能更复杂些.
因为它确实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需求旺盛.
比如购买固定资产作为投资保值手段.

只要房价的涨幅大于年利率加上贷款利率的话,一般就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在某些全款投资的情况下,只要大于年利率即可.

这个还是相当容易达到的.

所以,提高首付比率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减少一些小额的投资参与度.
而房产税和利率调整也可以相当程度地组织资本进入.

然而,这毕竟只能稍微降温而已.
并不意味着不能反弹.

因为在这些政策前的资本收益率是基本不受影响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出现价格负增长,那么他们的利润是有保障的.
也就是会到前面所说的,降价出售并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利润.
因此,他们的成交价格必然会高于一定水平.
同时成交量的多少决定新水平的高度.

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这部分前期投资在,那房价就不太可能会负增长.

而由于是固定资产投资,拥有非常良好的抗通胀能力和收益率,所以很难会被置换成其他投资产品.
尤其在当前环境下,基本没有安全系数类似的替代产品,或者其他更高收益率的风险产品存在.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话,即时能够暂时抑制新资金的流入,但是老资本依然无法消化,最终只能反弹.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价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贫富差距造成的.
尤其后者可能更具有影响力.
因为即使地区人口均衡了,也避免不了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聊聊卡布里尼

最近看了部片叫卡布里尼,算是可能这段时间来比较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故事也不算复杂,就是一个意大利修女去美国传教,建立慈善性质医院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一般的西方普世价值主旋律. 但是如果换一套叙事手法,比如共产国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广厦千万间的角度来看的话,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