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7

一纸空文

  刘晓波被判11年.
  理由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判决书中是这么说的:
  被告人刘晓波以推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快、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公眾关注度高的特点,采用撰写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文章的方式,诽谤并煽动他人推翻我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其行為已构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且犯罪时间长,主观恶性大,发布的文章被广為链接、转载、瀏览,影响恶劣,属罪行重大的犯罪分子,依法应予从严惩处。 
  
  简单地说,就是用零八宪章推翻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罪名靠谱么?

  宪法第一张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意思无论你干什么,只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违宪.
  也就是说,即便你想要改革,也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呢?
  宪法里没有明确定义.
  一些零碎的信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总称.

  回头看看零八宪章.
  经济方面,零八宪章主张确立和保护财产私有化.
  也就是说提倡财产私有制.
  并没有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替代公有制.
  而且宪法第十三条也明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虽然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情况.
  但总体上说,就经济制度方面,刘晓波和他的零八宪章并没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矛盾.
 
  那么看看政治制度.
  同样,宪法里以及其他法律里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
  同经济制度,更多的是来自于有关部门的解释.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零八宪章提倡的三权分立,实际上也并没有跟宪法发生冲突.
  宪法规定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分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唯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是跟所谓的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但这个并没有出现在宪法,也没有出现在其他任何法律文件里.

  想想,许多以为是法律的东西,其实都并没有在宪法里有明确界定.
  所有的解释和补充都来自于有关部门.
  而恰巧的是,这些解释和补充都并不成文.
  也就是说,说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既然零八宪章并没有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那么看看是否是颠覆国家政权.
  毫无意外,所谓的国家政权也并没有具体定义.

  还是有关部门的说法:
  贵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前面已经说过,零八宪章并没有反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所以,很明显,刘晓波并没有颠覆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因为从宪法上说,零八宪章没有颠覆国家政权.
  所社会主义制度,宪法也并没有明确界定.

  那么,刘晓波的罪名为什么能成立?

  何况,依照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在不违宪的前提下,刘晓波有什么罪?

  所以,最低限度来说,刘晓波不能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名义定罪.

  顺便提下,在判决书中提出的零八宪章造成广泛影响的诸多材料里,大多是互联网材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本上所有的链接都是被墙的.

  所以,严格地说,这些证据有没有效还值得商榷.

  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多数法律,即便是宪法,都约等于一张张废纸.
  多数定义模糊不清.
  即便有,也是来自于没有法律意义的"常识".
  来自有关部门对法律的强奸.
  
  在贵国,依法治国只是个笑话.
  法律大抵不过一纸空文.

2009-12-22

无题

                                马勒戈壁
  马勒戈壁,曾经是个富饶光辉的地方.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在这一片土地上,马勒戈壁都曾经创造过辉煌.

  当然,一切都是曾经.
  如今,这里只有漫天的黄沙,让人看不透这茫茫的荒漠.
  物质经不住虚耗,在飞沙走石渐渐消散.
  而人的精神,也在灼日下,渐渐麻木.

                                欺实马
  东郊.
  市场.

  本就熙攘的人潮在不明真相的群众推搡里,拢向一个地方.
  那里,一个乞丐正受着他不改有的万众瞩目.

  几分钟前,他还是一个乞丐.
  而几分钟后,他已经是一个死人.

  凡是被陈管盯上的,通常都活不久.
  因为陈管不但有着当地帮会背景,而有着一本传说中的手册.
  
  所以,只能说这个人很不幸.

  陈管挎着他的欺实马扬长而去.
  
  他没有注意到,有一双稚嫩的眼睛已经记住了他.

                                春哥
  人们都叫他春哥.
  从几年前,东郊市场似乎就忽然多了这么一个人.
  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人知道他将要去哪里.
  
  东郊的人已经习惯了人员的流动.
  因为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

  据说,在东郊,有一个危险的游戏叫躲猫猫.
  很多人因为好奇和无知为此丢了性命.
  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死.
  所以,这成为了东郊的一个传说,存在了许多代人.

  直到春哥的出现.
  
  春哥是马勒戈壁数十年来第一个或者玩完躲猫猫的.
  当春哥进入躲猫猫的时候,所有人认为他不可能活着出来.
  
  但事实证明,所有人都错了.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每当有人问起这事的时候,春哥总是微微笑笑,露出小虎牙:
  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小绵羊
  春哥的朋友不多.
  不多不代表没有.
  
  曾哥是春哥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
  私底下,春哥都喜欢叫他小绵羊.

  小绵羊没有春哥的荣耀.
  小绵羊只是一个普通人.
  虽然小绵羊和春哥一起看过流星雨,但是小绵羊知道,春哥不属于自己.

  小绵羊也清楚,留在一个传说身边意味着什么.
  所以,小绵羊很早就有觉悟.
  死的觉悟.

                                修脚刀
  小绵羊死了.
  没有人知道小绵羊是这么死的.
  也没有人敢说小绵羊是这么死的.
  因为,杀死小绵羊的人叫陈管.

  春哥捡起小绵羊留下的修脚刀.
  流星划过,春哥泪流满面.

  春哥想起了十年前,自己的父亲惨死在陈管的欺实马下.
  而今天,有一个自己最亲的人,死在了陈管手里.
  春哥愤怒了.
  他决定找陈管复仇.

  尽管,他是个传说,但是此时的他还没办法跟陈管抗衡.
  因为杀了一个陈管,还有千千万万个陈管.

  但他顾不了那么多.
  此刻的他,只知道报仇.

                                 贾君鹏
  孩子,你真地打算去找陈管算帐么?
  贾君鹏问道.

  春哥咬牙沉默着.

  唉.
  贾君鹏叹道,那我就把最后的一招教给你吧.

  春哥望了望眼前这个人.
  
  十几年前,江湖里也曾经存在一个传说.
  一个穿越焚化部,板拳鼠的人.
  
  人们曾经因为这个人将会为马勒戈壁带来新的希望.
  但是,忽然,他就消失了.
  有人说,他妈妈叫他回家吃饭去了.

  于是,在一片嘘声中,这位绝代奇才就被人们所遗忘.
  他的名字,叫做贾君鹏.

  没有人知道,贾君鹏放弃当年的声望,只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个人.
  而他,恰好在这个时候找到了那个人.

  贾君鹏望了望渐行渐远的春哥,说了句:
  当你梦到它的时候,自然会明白,陈管不是你存在的目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
  东郊.
  市场.
  西风.

  春哥的嘴角已经渗血.
  陈管比他想象地还要强大.

  夕阳透过陈管的发际.
  一抹血色的残光,在欺实马趾高气扬的气息里扭曲翻腾.

  难道就这么放弃?
  难道父亲的死就如此了解?
  难道小绵羊的死也这么算了?

  春哥挣扎着起来.

  血已经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看到自己正在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着,每个人脸上都面无表情.
  麻木地看着他被欺实马和陈管肆意凌辱着.

  看着这群没有血性的平民,春哥悲怒交加,一股气血涌上心头.
  哇,的一声,吐血到地.

  就这么结束了.
  么?

  春哥的意识开始游离,肉体的疼痛已经渐渐感受不到.
  春哥明白,死神正在招呼他.

  忽然,恍惚里,他看到一个身影在奔跑.
  一个比欺实马更加矫健的影子,在马勒戈壁上自由的奔跑.
  
  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

                                 俯卧撑
  春哥站起来了.
  摇摇晃晃地,抹去嘴角的血,春哥又站了起来.

  欺实马有些焦躁不安地踏蹄.
  陈管用尽力气才让欺实马重新安静下来.
  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垂死的人,居然能让欺实马如此不安.

  春哥睁开眼睛,看了看四面围观的不明真相的群众.
  他忽然发现,虽然他们脸上都看似面无表情麻木不仁.
  但自己居然读出了那一张张脸上隐藏的冷笑.
  
  那一刀刀冷笑,明晃晃地刺向陈管.

  春哥笑了.
  因为他知道,胜负已决.

  只是陈管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快要是个死人了.
  使劲鞭打着欺实马,冲向春哥,妄图给与春哥致命一击.

  可惜,他错了.
  他忘了春哥是个传说.
  
  只见春哥缓缓俯下身,双掌撑地.
  一下,两下,三下.
  
  陈管忽然啊地一身,从欺实马上滚落下来.
  狂吐一升血,就此死去.

  春哥拍拍手上的土.
  俯卧撑.
  这便是贾君鹏教给春哥的最后一招.
   
                                 草泥马的墙
  东郊市场爆发.
  随着陈管的倒地,压抑已久的小贩们高呼:
  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信春哥,得永生.
  信春哥,有肉吃.

  一波接一波的狂喜,宣泄着进几十年来被迫压抑着的情绪.
  东郊市场沸腾了.

  而此刻的春哥,依然只是轻轻笑笑.
  他享受的不是荣誉,而是寂寞.

  他明白,自己刚才垂死时看到的是什么.
  那是传说中的草泥马.

  他终于明白贾君鹏最后那番话的含义.
  春哥知道,他必须把这股沸腾带到整个马勒戈壁.
  
  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勒戈壁回复往日的繁荣.

  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春哥快步穿越.

  因为他知道陈管死后,可能有人会有所行动.

  果不其然,在平民们为陈管的死而欢呼的时候,盖房屋已经站在了马勒戈壁的城墙上.
  
  "我不会让你过去的"
  盖房屋站在城楼上,向着急奔而来的春歌说道.

  春哥抬抬头,望着城们.
  眼里却没有盖房屋的存在.
  只有门上那几个字,让春哥亡命般地狂奔:
  草泥马的墙.

  翻过那堵墙,便能见到传说中的神兽.
  只有见到草泥马,才能让马勒戈壁的人民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春哥想着,一个轻挑,翻过墙去.
  徒留盖房屋在城墙上兀自喊叫.

  滚滚黄沙,是春哥留给盖房屋的最后印象.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总有一天,马勒戈壁,我还会再回来的.

   
  
  

2009-12-20

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看得我泪流满面.

  在杨衢云宣传着他的民主理念的时候,一个学生问他:
  你觉得我们能看到那一天么?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是的,他没办法给出具体的承诺,因为革命,或者说共和不是说说就能成功的.
  但是,旧的制度代替新的制度,用更合理的制度替代不合理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他只能说,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但他看不到了.
  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民主.
  
  民主,到底还是政治,到底还是被暴力跟随着.
  无论怎样的改革,抑或者变革,都会有不同的阵痛存在.
  如同孙文最后的独白: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作革命.

  人总是求安分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反抗.
  只因为不断地被挑战底线.

  李玉堂只想做个商人.
  虽然他支持陈少白,虽然他也接受西方教育.
  但他不是正统的革命党.
  
  充其量,在一开始,他只是一个清楚时局的人.
  知道未来会如何,但不想去创造未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个商人.
  商人重要的是做生意.
 
  但是,方天和戏班众人的死,陈少白的失踪,报馆的查封,让他明白.
  朝廷的腐朽荒唐,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政治问题了.
  
  盲目敏感的政治风向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地方.
  舆论被肆无忌惮地操控着.
  
  小小报管被封对于李玉堂来说,算不了什么.
  但是,这种肆无忌惮的暴力作为,让一个商人,明白到即便不谈政治,最终有一天,连生意也做不了.
  毫无节制的封查堵截,所谓的民不聊生已经不远.

  所以,李玉堂出离了愤怒.
  革命,是被逼出来的.

  相比之下,他的儿子李重光则是个正统的革命青年.
  接受西方教育,追求自由民主.

  当然,也只能称为革命青年.

  有激进的思想,但也遵循传统的礼教.
  对于父亲,依然是存在传统意义的畏惧和敬重.

  尤其是在他开来,父亲虽然资助革命,但骨子里还遗留着满清遗老的思想.
  在给他西方教育的时候,依然灌输着自己所排斥的四书五经.
  
  所以,对于李玉堂,他更多的是敬重,而非尊重.
  知道中国日报被查封,李玉堂被迫站起来的时候,两父子才稍微有了点共同语言.
  也才有了餐桌上,那一幕冒失的进酒.
  也才有了故意地调慢怀表的作为.

  也许从前李重光只是畏惧,但是,从他父亲表态之后.
  他开始重新考虑他的父亲之于他的意义.

  革命使一对父子心存芥蒂,也最终让他们释然.

  到底,革命不是说说就玩.
  亲情伦理,常常被迫牺牲.
  
  而在所谓的革命与反革命里,被牺牲的又何止亲情.
  有时候,还是人性的迷失.

  对于阎孝国这一角色,唏嘘的地方很多.
  
  在众杀手群体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导演选择了一个阴暗沉闷的场景设置.
  影慕下,一群人如僵尸般毫无血色,却又激情澎湃.
  
  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群枪手和鹰犬.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在为着一个政权,维护的最后的利益.
  驱逐追赶着与朝廷对立的一切.
  
  阎孝国是个悲情人物.
  他接受过西方教育,却没有想大多数人一样,被西方的政体所激情澎湃.
  他有着自己的考虑,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相信,照搬西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而作为军人,作为一个武力群里摸爬滚打的人,也明白,像陈少白这样的用嘴巴的革命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用刀子和血,让陈少白明白,革命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民主.
  革命,是要流血的.

  不能说阎孝国是纯粹的鹰犬.
  因为他也知道朝廷的腐败和民不聊生.
  但是,他的判断告诉他,像陈少白这样的夸夸而谈是无济于事的.
  
  他相信,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好的制度.
  于是,他选择了等待. 
  等待一个更合适的革命的到来.

  在这个时刻来到之前,他只能尽力维护现有状况,不在恶化.

  他是爱国的.
  但不能说他是爱朝廷.

  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的所作所为也只不过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而陈少白也是阎孝国流血的那一个才真正明白革命是要流血的.
  才发觉自己的软弱.
    
  某种程度上说,是阎孝国让陈少白成熟.
  让他从一个见血就晕的书生,到一个能自残以求生存的革命者.
 
  从一个空头谈自由民主的政客,到一个能流血的真正的革命者.

  十月围城让人不断的流血,不断地牺牲.
  不断地将一小群人的信念扩散到一个更大的群里.

  被迫卷入革命的,不单是李玉堂,不单是那些存在着简单厉害关系的人.

  阿四,一心只知道阿纯.
  但最后也为革命流血死了.
  这是因为,他有追求,他的信仰在于为了主人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沈重阳,一个因为赌而失去女人孩子以其一且的男人.
  最后也革了一回命.
  因为他要为自己的女儿考虑.
  这是他的未来.

  史密夫,一个替英国人管中国人的警督.
  在上司置身事外毫无所谓的语气里,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能置身事外,是那些非中国人.
  没有所谓抛弃和被抛弃,有的只是麻木和自暴自弃.
  于是,他最终也选择了为自己,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件对的事情.

  王复明,走投无路.
  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送给革命.
  没有对或错.
  与他来说,这是实现价值的最后机会.

  所以,总得给人一些活的希望和信仰.
  把人逼到绝境,退无可退的时候,也唯有拼死一搏,以乞求万分之一的生全机会.

  没有无缘无故的反抗,只有不知节制的压迫.

  于人来说,总要有些信仰.
  这样,即便在死的时候,也还能看见些喜庆的色彩.

  潦倒一生的刘郁白,也就在这信仰里死去.
  革命,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顺手而已.

  有人可以为四万万同胞而以死相拼.
  也有人只是为了亲情爱情,而捐躯赴难.

  所谓生死的意义在于,有没有值得相信坚持的存在.
  所谓信仰,便是如此.

  想想孙文,倘若不是信了春哥,想来也是会被杀的.
  所以,信春哥,不被杀,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李宇春在戏里,用行动证明了春歌纯爷们,铁血真汉子是有其合理性的.
  毕竟,毫不犹豫地同归于尽,这多少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所以,在一个不能随便有信仰的时期,信春哥还是比较靠谱的.

  毕竟,春哥不是革命党.
  不谈政治,甚至不谈风月.
  不会有错误的立场,也不会有低俗色情内容.

什么叫无耻

  公司正规化,为每个人办起了四险一金.
  于是,每个月税后只有4400不到了.
  
  少了这么多钱,自然会去找找理由.
  看了相关资料之后,不得不觉得这部分资金有很大几率成为沉默成本.
  
  顺便说下,要找相关法律的官方原文,似乎还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
  至少,没找到传说中的各个规章制度的原件.

  先看看0.2%的失业保险.
  这个是一相对小的数目.
  但基于强制性原则和长尾性,失业保险的缴交总数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里,先不论它是否有不可告人的潜规则.
  纯看条例.
   
  失业保险的申领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看点在第2和第3条.

  所谓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指是指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开除,除名,辞退等情形.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自己提交辞职信的话,是不属于申领条件的.
  而至于是否是被迫提交辞职信,这个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解释.
  但可以明确的是,只要是"主动"辞职,那就没有资格申领失业保险.

  如果很"幸运",你是被辞退的话,那么,可考虑下失业登记.
  如果再幸运一点,,有关部门效率够高,或者你还有足够的钱跑腿,那么恭喜,终于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了.

  有多少呢?
  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所谓最低工资标准,北京是800,广州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在这些发达城市,失业保险最高也不会到1000.
  
  如果足够幸运,能"享受"每月1000的失业保险.
  但也别高兴太早.
  因为如果你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
  那么也就失去了继续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
  这样,如果有关部门指定个每月只有100的工作,那你也得咬紧牙干去干.
  不然连100也没有.

  还有一点,失业保险去处的官方说明:
  1.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2.存入银行和按照国家规定购买国债的失业保险基金,分别按照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和国债利息计息.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也就是说,你花在失业保险上的钱,跟你存在银行的钱收益上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除非你失业了,不然你取不出来.
  你希望失业么?  
  还是说你经常失业?

  再补充一点,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也就是说,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这部分"收入"是归地方所有的.

  然后谈谈2%的医疗保险.
  看上去,这是一个比失业保险多得多的基金.
  但鉴于看个感冒发烧都得几百块的情况,估计得工作上大半年才有足够的资本享受一次感冒.

  即便,你积攒的医保足够多,也需要是定点医保的医疗机构才能接受你的医保福利.
  也就是说,有些医疗机构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不受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约束的.
  那叫做传说中的体制外.

  再看看支付规则.
  1.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市,县,自治县从业人员上年度年社会平均工资的9%—11%.
  2.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市,县,自治县从业人员上年度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

  用句话说,就是小病不愁看,大病看不起.
  某种程度上说,看病贵的问题跟起付标准有关.

  即便只有几快前,但是拉高到起付标准之后,收入是几十倍上百倍地增加.
  而对于参加医保的人来说,表面上看上去是医保垫付了大部分资金.
  但仔细算算,还是自己在掏钱.
  毕竟,医保基金来源于每月交的钱.

  这真是一个解决医疗机构和有关机关部门开销的好主意.
  所谓的开源节流.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医保还是很划算的:
  公务员及符合规定的其他人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实行医疗补助.
  
  这叫做团结一致,枪口对外.

  用经济学一点的角度对医保下定义的话,叫做刺激消费.
  让你觉得赚了, 其实是为潜在的付费点掏了更多钱.
  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比失业保险的沉默性好一点的地方在于,用一个更大的代价弥补一个很小的代价.
  
  想来,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度们真该派人来学习下如何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然后看看8%的养老保险.
  这是一个更大的收入.
  而且,关键在于,需要达到一定的年纪之后才有资格领取.
  而这个年龄段是法定的.

  所谓法定,就是所,法律什么时候规定80岁能够领取的话,您老就好好活到80岁再领.

  如果不幸英年早逝,79就归西了,那么只能将之前交的所有钱划入沉默成本.

  如果你觉得这个保险方案不合适,想要换其他资本主义的腐朽方案,那么很遗憾,只能另外再买一份.
  这份为人民着想,为社会服务的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不交不行.

  所以,如果不幸没享受到这笔保险带来的收益,那么就当为国家财政收入做了一笔贡献吧.
  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多大的荣幸.

  最后谈谈12%住房公积金.
  这点还算是比较人道的.

  一些不算很苛刻的条件下,还是可以提取的.

  有意思的是,相关条款里有一条:
  夫妇双方(共有权人)提取金额之和不得超过所购(建)房价格 .
  也就是说,实际用多少就用多少.
  用不完的就归基金了.
  也就说收归国有了.

  当然,在当前的房地产境况下,平民们倒是希望能多出来许多.
  只是没这个可能罢了.
    
  所以,总得来说,所谓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是在替广大人民群众"理财".
  也算是支持国家财政的运作,和广大地方人民公仆的生活起居.
  
  毕竟,又那么多的资本在沉默,足以说明国人是不差钱的.
  
  看看人家资本主义在多种多样的商业保险里投机倒把,最后不弄得经济危机.
  还是贵国好啊.
  帮十几亿人理财.
  何等的魄力.
  
  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高税收,千秋伟业.

2009-12-19

射手的窘态

  看着腾讯也对字幕出手了.
  于是射手坐不住了.
  指责腾讯抄袭,并提到腾讯违反开源协议,其辞凛凛.

  但很快,射手自己也可能被列入著名的耻辱名单.
  原因是他的核心东西,字幕组件同样没有遵循开源协议.

  到此,很明显,是射手投机失败.
  虽然目前还在嘴硬,但也仅此而已.
  
  这个让我想起了Airplayer关于开源的笑话.
  明显Airplayer的作者更清楚国情,也更明白开源这种模式实际争取的是什么.

  在被软件流氓化愈加严重的中国,一个产品想要最快速地取得市场,无非两个途径.
  一是投用户所好(尤其是下载视频类,原因参见迅雷等的发家史).
  二是无广告.

  很无奈,这个成为了软件的一个卖点.
  但却是,这点能够从成熟市场里抢过相当一部分用户.
  离开暴风和千千的用户就是一个例子.

  在google带入广告盈利模式之后,学了皮毛的软件商开始肆无忌惮地试图复制这个模式.
  也确实,在初始的浏览器流氓年代,这些无止境没分寸的强迫性营销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于是,这种粗放的营销盈利模式,开始散布在各个可能的区域.
  
  强迫性营销总是会迫使有能力脱离依赖的用户来开一款产品.
  而这些用户,通常来说,是一款产品最早期的核心用户.
  从产品成长轨迹上看,一个产品的成功,靠的就是这些最早一批核心用户的反馈,才不断修正完善.
  但,当这第一批用户走完之后,产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转型的阶段.
  
  因为产生反馈的用户群已经改变,因此其后续产品的发展轨迹就制约与留下来的那部分用户的思维.
  于是,习惯广告的让广告更猛烈.
  而真正关注产品功能的人就最终流逝完毕.
  这个时候,某种程度上说,这个产品已经死亡.

  回到话题.

  一个产品要从已经成熟的市场脱颖而出.
  除了需要内功好之外,还需要能够争取到这款产品潜在的核心用户.
  尤其是对现有竞争对手产生厌倦的核心用户.

  于国情来说,不捆绑不流氓是最快捷的途径.
  一个假设的例子就是,如果退出一款有迅雷能力,但没有广告的产品,有多少用户会选择后者?
  Ayu等去广告版用户就是.

  对于射手来说,显然他很懂得这一点.
  从一开始就打着不捆绑不流氓的口号.
  加上本身做得也还可以,所以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

  再借着开源口号,似乎显示着这款产品是纯公益性的.

  用似乎这个词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真地去接触源代码.
  即便接触源代码,也不一定会作开发.
  而只有做开发,才能真正体会到,所谓开源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凭着一个轻量的社会工程学手段,迅速积攒口碑.

  当然,不可否认,射手确实有能够被追随的特质.
  如这次的焦点,字幕功能.
  
  这个某种程度上说,是射手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从开始射手就有私心,没有彻底开发.
  
  而从如今决定移除或者开源的态势来猜测的话,这部分代码应该是需要遵循GPL的.
  但射手到底还是没有.

  于是,再试图保护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射手却也暴露了自己精心隐藏的软肋.

  公平地,腾讯和射手同处于一个违反协议的位置.

  而即便,现在射手公开源代码,结果也无济于事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射手试图保护核心竞争力的努力已经白费.
  并且可能因此让自己一蹶不振.

  最终得益的依然是那只胖企鹅.

  如果某天射手倒了,那么杀死射手的是射手自己.
  既然用了GPL的东西,就别想着依靠源代码获得商业利益.
  开源协议不是用来玩弄的.

  基于GPL条例软件的商业价值不应该是依赖于源代码.
  至少不应该是直接依赖于源代码.
  
  法律法规,在某些地方确实是一纸空文.
  但在更多的地方,法律法规不是玩笑,不是在某朝思维下的一些小手段所能玩弄的.

2009-12-18

谈谈Nexus

  
  对于google nexus,本来还是挺期待的.
  毕竟,传说中有着droid配置,iphone厚度的机器,多少是让人遐想无限.

  可惜,看着屏幕下端的曲线设计,只能说声再见.
  相对来说,其实还是比较喜欢M8的造型.

  线条分明,却也不失圆滑.
  屏幕的大小也恰到好处.

  只是功能和体验上到底还是差了些.
  但,至少,平心而论,魅族确实有心思做手机,这在这片神奇国土上是很难得的.
  希望不是昙花一现,或者跟moto一样,脱离不开V3的梦魇.

  回到nexus.

  有人说这是google进军硬件或者手机行业的一个标志.
  也又人说google此举将会引起诸多合作伙伴的不满.

  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google太强大了.
  强大到即使离开互联网,也成为了令人害怕或者说尊重的对手.

  其实,nexus更多的应该是google对android的一种试探.
  毕竟,android分支太多是一个事实.

  这是开源产品的无奈.
  随手可得的源代码和限制宽泛的授权,都很容易让程序员去制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轮子.
  
  某种程度上,linux的困境也是如此.
  即使带着linux头衔的很多,但是,大多数严格来说,其实都是不同的操作系统.
  
  android初显混乱的开发境况是google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google会选择不是很彻底的android开源.
  考虑到源代码在编辑器里的变异速度不亚于病毒的变种繁殖速度,保留一定的限制,看上去是最直接的做法.
  只是,geek们不认同,所以googel只能放弃这最后的守卫.
  但,就如此让android肆无忌惮地变异下去,最终使得一个看似开放的系统因为各个亚版本的区别,而不能共用程序么?
  这是google不能接受的.
  
  在PC端,google能统一浏览器.
  在移动终端,android本意要统一设备的,但本身却因此变得不统一了,这是google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既然无法限制其发展,google只能提建议做指导.
  于是又了nexus.
  
  nexus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从硬件到软件的android技术规范.
  一个有google实现的android设备.
  如同glassfish之于javaee而言.
  做一个标准的示范.
  
  它不需要是最好的,但应该是最符合标准,最具有指导性的.
  也就是说,它可以不是商业成功的,而只是学院派的产品.
  
  当然,作为一个试验性产品,自然有可能让他汇聚诸多令人惊叹的特色.
  毕竟,作为展示品,从开始就不需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所以策划和制作上可能更天马行空.
  
  就目前透露的nexus资料来看,google对它的限制做得很少.
  从不捆绑运营商这点来看,google的目的不在商业而是在于让更多的用户有机会选择并使用android.
  唯有更多的用户使用google制造的,纯正的android,才有可能反馈出google最想要知道的信息,才有可能把android用得更好.
  
  而为了能以最少的成本,让这个nexus最广泛并最可能持久地被人们所使用,以达到持续反馈的效果,google有理由将它做成一个可扩展性很强的手机.
  毕竟,不单android 2.1需要反馈,以后的android版本也需要反馈.
  
  在对硬件需要没有超越的情况下,相信nexus能够成为android手机中生命周期最长的一款手机.
  而为了能够让它周期尽可能长,尽可能地吸引消费者使用,这就需要google的品牌号召力,手机足够强悍的硬件和可玩性.
  
  于是,有理由认为nexus将是一款足够吸引人的手机.
  也有理由相信,这是google出品的唯一一款手机.
  
  当然,前提是nexus硬件足够强悍的前提下.
  
  所以,对于google和其他手机厂商之间的所谓意见,都是过眼云烟.
  google的目标不是某个手机用户群.
  它的目标是所有用户群.
  战略高度上没有可比性.

2009-12-13

无题

  这世上有种词叫生活.

  匆匆.
  曾经是自己惯用的形容词.
  而如今,自己已经被这个词所形容.

  无奈便是生活的注解. 
  每日在不停的人流里穿行.

  虽然,这其中很多都是跟自己一样轨迹的人.
  每个人都想停下来慢慢走.
  但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脚步加快.
  或者在别人的推动下,快步向前.
  
  楼梯的上上下下间,便是生活的全部.

  不怪生活太匆匆.
  只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浏览周围的事物.

  离开学校后,才发觉生活的残酷.
  
  风吹落叶散.
  这是难以挽回的自然结果.

  试图从漫无目的的累赘忙碌中,寻找时间.
  留给自己一点清醒的余地.

  但,身心的疲惫,以及惶惶不可知的未来.
  这便是莫名的忧虑.
 
  不停的追赶,应付着各种各样的想法.
  但,这毕竟不是学校,或者家.

  思绪在飞转流长里起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贪婪.
  对于每一个想法,都试图寻找其原由.
  留在自己视野里.

  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更多的时候,是在寻找时间思考.
  而不是在思考.

  不曾再有新的东西贯入. 
  思维开始僵化.

  不由自主地试图填入新的东西.
  于是日子在不知所谓里继续穿行.

  偶尔回头,却发现得失在不断的交替变化着.

  不曾考虑留住什么,只想争取什么.
  自然的交替.
  这后果是不曾预想的.

  改变,便是在不知不觉中.

  时间是唯一的解释.
  能沧海桑田.
  自然能消逝许多东西.

  分秒流逝.
  这便是所谓安静的消亡.

  不知不觉中被奴役着.

  曾不希望使用疲于应付一词.
  只是在时间和各种各样的借口里.
  使用的压力在渐渐上升.

  人,便是在这种各种各样的不知不觉中.
  失去自我.

  对于不胜负荷的事情.
  只能无言以对.

刺陵

 
  总得来说,刺陵是一部自娱自乐的片子.

  周杰伦依然做着演戏的梦.
  林志玲还是摆脱不了花瓶的命运.
  曾志伟也依然游刃有余地作者插科打诨的角色.
  
  可惜的是陈道明.
  虽然,如果把他的戏份剥离出来看的话,于探险类影片来说也算是有板有眼.
  不过,可惜的是,这其实是一部喜剧片.

  开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的故事背景介绍,让人觉得有些后悔进来了.
  
  幸好,很快地,导演也知道这种背景介绍实在是有失颜面,于是说道,这只是一个码字小说家写的故事.
  心里稍微安定了点.
  
  但很快,就被"神来之笔"的植入广告震惊了.
  
  美女作家的G3上网本.
  这也就罢了.
  想想连2012都给了VAVO和PSP几个镜头.
  这长达几秒的镜头也就算了.
  毕竟,学植入也要一个过程.

  但是,很快就发现我错了.
  原来盛大才是大财主.

  不过,不知道那主编的手机号是否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会被打爆么?

  接着,美女快速打开了百度,输入了起点中文网.
  这时候我不禁为百度捏了一把汗.
  如果这时的搜索建议是低俗内容,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结果证明,我多虑了.
  毕竟,百度还是很纯洁的.

  不得不说,这一段植入真是太有中国特色了.
  集中轰炸,不觉想起了"只要199"的口号.

  想想,以后的商业片是不是会想电视剧版,从头到尾都被无节制地传播广告.
  而这,对于一个只懂抄袭的国度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学个皮毛就够了.
  什么时候能像曾志伟一样会说句:
  杀人哩滴咁低俗既野,我唔会做既,I`m a gentleman.
  就好了

  回到电影.

  不得不说,片子剧情乏善可乘.
  用粗糙一词来称谓也并不过分.
 
  尽管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关系剧情的严谨度,秉持认真你就输了的态度看电影.
  但刺陵的漏洞实在是太过于明显.

  某种程度上说,整部片子看下来,剧情其实只是其次.
  更多地像是为了某些场景某些镜头所随意牵扯上去的.

  如同起初那篇让人瞬间掉到零下的开场白.
  随意拼凑.

  全片就是周杰伦自己的武侠梦.
  以及曾志伟无负担的自我发挥.

  起初,多少还有些动作戏分可言.
  比如跟乔飞跟绷带男的交手.
  虽然,我一度以为这是蜘蛛侠和八爪鱼博士.
  而"绷带时间"和以后的"护卫"告诉我,这其实是黑客帝国.
  虽然,叨叨第一次亮相的黑武士造型明确地表明,这其实是星球大战

  不得不说,周杰伦似乎除了武侠梦之外,还对牛仔和西部风格情有独钟.
  从沙漠里那间"龙门客栈"的布局和服饰风格来,多少能体现出来.

  当然,既然是大侠,除了能打之外,自然还得会调戏美女.
  于是,各种各种似曾相识的调情语言轮番上阵.
  可怜了林志玲,真不知道如何快速地被调戏.

  刚死了父亲,却能很快地打情骂俏.
  虽然在某些场景想演出一副有点刁蛮但有独立的样子.
  但谁叫她脱离不了台湾的文艺气.
  
  当年流星花园周渝民用倒立的调调来不哭.
  如今林小姐用躺着晒太阳的方式不掉眼泪.
  我只能无奈.

  如果是一部文艺片,这无可厚非.
  而则会其实是一部标榜盗墓题材的喜剧片.

  更无奈的是前一秒还在为亲人的逝去而伤心,后一秒已经又开始了谈恋爱.
  无奈.
  
  我甚至怀疑这几个镜头不是同一个时期排的,不然,能在如此快的时间内转换喜怒哀乐.
  这实在是只有小说里能看到的事情.

  也许,林志玲也很苦恼.
  毕竟,一直以来,不管如何努力,都被人认为是花瓶作用.
  于是,借被上身刷两手功夫,也算是试探市场.
  一来没完全转型还是很文艺.
  二来也算是在其他方面小小亮相了一下.
  以后的,就等待市场的反应吧.

  另一个悲情人物是陈道明.
  从东方朔到英雄里的秦始皇.
  也算是要给欣赏的人物.
  而刺陵里的表现,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

  在一个剧本薄弱异常的电影里,都能够将角色应该有的喜怒哀乐内心挣扎表现到位.
  用黄秋生的话说,好演员是能把烂电影演好的人.
  而陈道明做到了.

  虽然,整体上看,他在这部喜剧片里其实太过严肃,跟"主题"不符合.

  最如鱼得水的自然是曾志伟了.
  因为这类角色是他的强项.
  演贪婪演小人物更是手到擒来.
  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本色演出.

  比较搞笑的是抢地图那小孩.
  认真弹吉他的表情,让电影院的人都很认真地笑了.

  总得来说,这是一部不适合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
  有空BT下打发打发时间就算了.
  当然,前提是那时候P2P还不算民事案件.

2009-12-06

无题

  BTChina被封了,原因未明.

  只不过对封这个字已经有些麻木了.
  身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国度,已经习惯了有些东西忽然就不见了.

  昨天上go官网的时候,依稀察觉似乎是被墙了.
  于是,翻墙过去,果然.

  真地有些不明白为什么android,go等这些纯技术类的东西会被封.
  是为了汉芯重现还是其他什么?
  
  一方面谈中国软件业要自强要崛起要超越.
  一方面又把墙筑得高高的,让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只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幸好计算机不是这片神奇国度上产生的.
  不然,也不知道会不会像那所谓的四大发明一样,总是继续阿Q着.

  当然,如果是产在天朝上国,想来也不大可能普及.
  毕竟,一旦普及,就没有中国特色,不是自主知识产权了.
  想想,即便有了wifi,也要自己鼓捣个wapi.

  有人说,这是做着大国崛起梦还没醒的征兆.
  总以为自己又富了,说话有分量,做事有能力了.
  又能继续对着周边喊蛮夷了.

  其实不过是心虚,所以装葱扮大胆.

  拒绝一切看起来不利自己的东西.
  于是,当全世界都在讨论wikipedia的时候,国内还只识弯腰查百度.
  当然,得益于各位辛苦的网络检察员的辛勤工作,在wikipedia上改了又改之后,才又被放了进来.

  只是可怜了facebook和twitter了.
  当年wikipedia大人还只是简单地被墙.
  而这两位,,从被墙,到DNS污染,到干脆把相关的DNS抛弃.
  终于,真正地连www.facebook.com是什么,twitter.con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很感兴趣,代表先进文化的某集团,在面对被称为web2.0总统的奥巴马时,作何感想.
  他们对于facebook,twitter到底是什么概念.

  在众多臃肿繁杂的机构里面,谁对墙的黑名单有提名和决定权?
  
  而显然,墙的主人某种程度上应该是能决定最高政治的人.
  而实际到底是谁呢?

  这是平民百姓所不能猜测的东西.

  毕竟,这是个随时有不可思议事件发生的地方.
  在各种自杀和被自杀中,以及不是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所能描述清楚的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句符合近现代国人生活状况的一句话.
  虽然其本意相差甚远.

  只是,目前看来行为越矩不可理喻的并不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而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那一方.

  有句话叫做上帝欲使灭亡.必使其疯狂.
  动荡的岁月里总是有许多不可名状的事情发生.

  当然,也许历史总是有例外的.

  一个树立亲民形象的人,后面却是整个巨大的言论管制机器.
  这并不能说是和谐.

  是分歧抑或人的双面性使然,这个没有定论.

  只是,唯一能确定的,是政治终归是政治.

  于平民百姓来说,没有权利政治.
  连蜗居生活的权利,也几乎渐无.

  这便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注解.
  于是,继续做个看客吧.

2009-12-05

go杂记

  终于有空看看go的tutorial.
  
  粗鲁看下,开始并没觉得有什么新意.
  很中规中矩的语法.

  当然,少不了带有python的一点风格.
  或者也不能完全说是python的风格,而是类动态语言的风格:
  运行时类型绑定.
  
  在基本数据类型方面,算是正式把c/c++里的一些潜规则内置为语言基本属性了.
  比如uint,int32等.
  既然需要明确数据类型大小,那就直接上升为语言特性好了.

  注意到它们之间是不能直接转换的.
  这个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
  尤其是32和64以及有符号和无符号之间,隐式转换应该确定为一个怎样的效果呢?
  不能确定,于是就限制为只能显式手工转换了.

  在众多常见的数据类型里,还有一个是string.
  这个应该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类型吧.
  跟其他语言稍微有点不同的是,string是不可写的.
  也就是说,对于实际上string底层所指向的内存区域是不可写的.
  至少在语法上是如此.
  
  按照文档上的说法,其实就是const的语义.

  值得注意一下的是map这个类型.
  在所知的大多数语言里都提供有map功能,但是作为一个内置数据类型,go应该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但是想想.go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google,想想google搜索下面的mapreduce就明白了.
  很好奇go底层会如何实现这个map,让他便捷快速轻量而又泛型.

  不过泛型map应该归功于语言本身的动态属性吧.
  很好奇一个据说有gc功能的编译型语言,在没有虚拟机的基础上,是如何做到gc的?
  是在每个runtime上构建一个轻量gc么?

  同时存在的还有称为channel的东西.
  一个类似线程安全的队列或者pool.
  有着erlang的风格.
  尤其是配合go特色的函数定义--多返回值. 
  某种程度上,一眼看上去跟erlang是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erlang是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没有所谓的变量.一切都是可推导计算的.

  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go对于interface的定义.

  通常的oo编程,都会有比较严格的类层次关系.
  也就是说子类和父类之间会有比较明显的is关系.
  从语言角度上,通常这种is约束或多或少地会在语法上有所约束.
  比如java里的extends,implements.

  如果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这种类层次关系,而后期需要让其重构符合的话,势必会对源代码产生影响.
  即使当初比较有远见地采用了统一接口.
  但是,不能保证接口的继承关系能覆盖特定特征的集合.

  而go的作法很巧妙,也很天才.
  既然这种is的关系是抽象出来的,那么,并不需要过多地把它变成语言上面的一种强约束.
  因为毕竟,这种抽象依据角度和站立的层面不同.

  于是,go选择了很松散的is关系定义:
  type Sample interface
  {
       sampleFunction( parameter Type1 , ... )(return_item Return_Type1 ...);
  }

  只需要对以及由的类进行统一抽象,那么即便是在后期,也可以做出不同的is关系.
  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组合式的is构建方式.

  对于一些敏捷开发方式来说,这个对于迭代式建模开发其实是一件利器.
  虽然,某种程度上说,需要这种方式的设计,本身也并不能算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架构.

  但是,却能产生一个良好的架构.
  毕竟,从开始,需要限制的条件就不多了,于是后期系统少了更多的限制,也就多了更多的自由.
  这就是所谓架构的伸缩性.
  过多的假设是制约的是未来发展的弹性空间.

  且不说这个interface的风格,至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 
  至少觉得描述能力比较强.
  尤其是做一些REST风格的,或者需要自我描述性比较强的场合.

  一个或许能动态解析,甚至动态层次化的结构的特性,多少算带给人新的思路.

  如同当初erlang带来的绕道的思路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
  go也许很适合google,但是google能不能把它发展起来,还持观望态度.
  虽然据一些测试,go对于高并发时候的性能还是很稳定的.
  但不出色.

  而且如interface的概念能让人眼前一亮,但似乎并不能找到很好的工程化的模式.
  也许,这需要时间吧.

  毕竟,在go之前,google也尝试了一个类java的noop.
  后来似乎没什么动静了. 
  也许是感觉跟jdk7的某些特性冲突了吧.
  

2009-11-29

Jay

  周末,路过公交站,余光里掠过一个熟悉而稍显陌生的面孔.
  刺陵的海报.
  心里想,那好像是周杰伦吧.

  好像.

  想想,看淡周董也有一段时间了.
  从我很忙开始,听他歌的时间就少了.
  摩杰座也只是在刚出那几天听了,之后也就躺在硬盘里.

  也许是他变了,也许是自己变了.
  总之,少了些感觉,缺了点共鸣.

  印象里第一次听他的歌似乎是在初二初三的时候吧.
  双截棍和爸我回来了.

  当然,我并不听歌.
  所以,一切只是巧合,或者也可以说是缘份.
  只觉得这人这歌挺有意思.
  不羁里却能引起点点共鸣.

  这便是音乐.
  形而上.

  后来,这一次初见也只成为一个惊艳.

  直到几年后的七里香东风破,才又重新认识了这个人和他的音乐.
  只是,此时的他已经是周天王了.
  
  从自我描述的世界,到描述自我的世界.
  从此,Jay摘下了帽子,告别青涩.

  也就是在周董多嘴的麻雀口中,走过了高三.
  步入大学.

  十一月的萧邦是一张真正听了很多次的专辑.
  原因是什么,具体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因为逆鳞,让我似乎看到了以前的周董.
  那个活的很自我的周杰伦.
  
  也许是因为一路向北.
  回家的时候,总是适时地响起.
  一路向北.

  也许是因为珊瑚海.
  从屋顶之后,再次觉得惊艳的合唱.
  只是,这次欣赏的从两个人变为一个人--Lara.

  总之,这是最后一张能用欣赏来描述的专辑.

  随着时间过往.
  依然范特西,我很忙,魔杰座都来了.
  然后也都走了.

  从一天天等着专辑发布日的到来.
  到一声无所谓的:
  对喔,新专辑发了.

  渐行渐远.

  从吴宗宪口中带着鸭舌帽躲在录影棚的Jay,到专辑封面里越来越时尚奢华的周董.
  从纯粹的音乐,到电影,到导演.
  从迷恋徐若瑄到被许多人所迷恋.
  从青涩到而立.

  不到十年的时间.
  差不多十年的时间.
  已然将近十年的时间.

  想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影响自己很深的一个人.
  
  纯粹,专注,低调张扬.
  如同他某本书的书名一样.
  低调的华丽.

  坚持自己,这或许便是当初喜欢并认识的杰伦.
  以前的专辑多是如此.
  走的并不是主流的路线,也并没有方文山.
  但是,那时的他更自然一点.

  也许这便是无奈.
  成名的代价便是忙碌.
  我很忙.
  这是周董的自白.
  音乐已经不是他的全部.
  
  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因为现在周董所有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录音棚,而是一个杰威尔.
  
  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所能拥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
  所谓物质和精神两手抓,在目前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毕竟凡事都有代价.

  于是,看着越来越忙碌的周董,只能笑笑.
  
  需要寻找过去的时候,自然会去寻找周杰伦.
  回到以前,听听简单爱.
  生活本当如此.

  也许有人会批评杰伦的唱法和音乐.
  但那又如何.
  压低鸭舌帽,继续写歌写词.
  这便是杰伦.
 
  喜欢不喜欢对于青涩的杰伦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星光闪烁的周董来说,意义也不大.

  如果问,还会继续关注周董么.

  回答是会.

  也许他已经不能再惊艳了,但至少他曾经惊艳过.

  不管是周董还是杰伦.
  总有办法让听的人去寻找回他喜欢的Jay.

  顺手搜了下,似乎新专辑今年是无望了.
  
  当然,也无所谓期盼.
  该来的还是会来.
  只是好奇,周董能带来什么样的音乐?
  是江郎才尽,还是流俗了.
  抑或开始讲述而立之后的杰伦?

  时间.
  
  这是因.
  也是果.

2009-11-21

只谈风月

  偶然机会,去所谓的人民大会堂庸俗了一把.

  某人在某小区的某房产所属的某房地产商提供了某交响乐团的票.
  于是,辗转地,票从社会财富超过平均水平之上的人手中,流落到平均水平之下的某手里.

  也于是,才不得不有理由去了人民大会堂.

  说不得不,其实也并不准确.
  愿不愿意去倒是其次,能不能去才是首要矛盾.
  想来,在长安街,大概是安检设备最为集中的地方.

  有一点不明白的就是,既然开放了,就得有好的心里素质对待各种突发事件.
  既然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么干脆就不要开放好了.
  毕竟,也并不是什么风景名胜.
  所谓的游人不过是猎奇心理居多而已.

  扭捏的姿态自然不能算的上是一个所谓大国应该有的风度.
  
  当然,风度是对外的.
  只是,作为一个人民,总是只能徘徊在人民大会堂之外的话,心里多少有些别扭.

  所以,如果不是这少有的机会,自己也大概不会也不能到这"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吧.
  即便能来,也得花个几十块进去,如若要拍个照什么的,还得再多个几十块.
  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依靠人民群众才有的"大"会堂.

  言归正传.
  
  事实证明,这确实只能算是一个庸俗活动.
  虽然指挥陈燮阳也在搜索引擎上也算是个有点分量的人.
  
  但,至少感觉上,他不太能调动整个乐团.
  至少在一些地方明显得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缺乏力量和节奏.

  当然,也或许是乐团的原因.
  闲散懒漫,又或者是觉得观众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取悦.
  因为并不理解音乐.

  不论如何,没有所谓"好"的观感.

  唯一觉得有点好的,是歌剧魅影系列的时候.
 
  当然,原因是因为只熟悉这一段而已.
  
  看着指挥,随着音乐,大概还是能够浮现起电影版的一些细节.
  于是,在影视作品好感的暗示下,也就对音乐作品有了好感.

  也于是,终于有点自主地鼓掌了.

  其实很疑心之前的掌声是否来自于所处的会场本身,而非真实的观众施然.
  毕竟,这也算是当初建造的需求之一吧.

  望望头顶吊着的五星.
  仔细看,其实后面有着千丝万缕的东西连接着.
  只不过,赤色的五星太过醒目了,掩盖了后面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有点意思的是在于结束之后,加演的两段.
  将"通俗歌曲",而且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音乐,变为交响乐演奏方式.
  这或许是这位指挥的纯粹个人追求和爱好了.
 
  当然,并不是否定这种中西合璧的方式.
  只是感觉,逼近文化差异相当大,能融合自然很好,只不过确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想起一个词.
  琴瑟和鸣.
  似乎中国的乐曲演奏中,通常都是单独乐器的自我表现.
  一种追求极致,乃至极限的方式.
  另一个侧面说,就是竞争性.

  而交响乐侧重的似乎是各种不同乐器间的彼此交汇.
  为一个共同的曲子,利用自身乐器在各个音域的特点,来绘谱音乐.
  一种合作互补强调团体性的方式.
  另一个侧面说,就是合作性.
  
  说国人缺乏个性,其实并不准确.
  国人在竞争性方面从来都是极具个性,走在世界前列的.
  君不见古来历史,多少窝里反和各种汉奸走狗之流.

  某前党派领导的,攘外必先安内,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从实践里得到的教训经验.

  末了,有个无奈的插曲.

  尽管指挥先生可能只是想看一看观众对自己新思路的反应.
  无奈,部分人实在是太熟悉这段"流行音乐了",也似乎忘记了实在一个交响音乐会上.
  于是,音乐会变成了演出,诸多人开始跟着乐队打起了拍子.
  
  有些无奈.
  毕竟,从某的观点来看,这其实是在打扰台上的人.
  尤其是要用自己情绪带动乐队的指挥.
  
  当然,这也只能是臆测而已.

2009-11-15

2012

  很荣幸第一次进电影院就遇见了貌似乌龙的事件.
  2012片头播了十几分钟忽然断了,看看时间,似乎是因为放早了.
  于是,有只能再看几遍桂纶镁的广告.

  想想,来北京之后似乎经常看到与她有关的东西.
  尤其是这段时间.
  无奈,国贸的地铁满墙的她的LG手机广告.
  虽然即便如此,也没产生审美疲劳.
  毕竟侧脸的浅笑还是挺有感觉的.

  回到2012.

  片头的插叙描述其实挺有意思.
  尽管时间轴上并不连续,但是却很巧妙地简单描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比较感兴趣是那段党和国家的论调.
  看来,不单是国人如此认为.
  外国友人也已经深以为然了.
  
  不过,总算是把中国从扎辫子的形象中解脱出来了.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汶川地震,除开一些不能广为谈论的因素外,政府做的还是很得体的.
  救灾行动中的所谓,多少也伟光正了一把.
  尽管,内里是因为惭愧或者什么的,毕竟是后话了.

  不管2012对中国的定位是为了拉拢中国市场,还是说另有其他目的.
  至少,从极好的一方面来说,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变是毋容置疑的.
  即便这可能是自觉不自觉的,或者阴谋不阴谋的.
  至少,地位是有了.

  至于方舟只能中国制造的剧情,大概也只是当今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另一种认识.
  喜欢气势宏伟的东西,也善于制造气势宏伟的东西.
  三峡大坝如此,北京奥运亦是如此.

  自然,也免不了阴暗点说,是好大喜功.
  不单时刻想告诉别人,老子从前也富过了,更要告诉别人老子现在又富了.
  这,当然也是没有后话的后话.

  用某些人的评论描述2012的话,就是导演将整个地球都毁了,这不断了以后灾难片题材的后路么.
  想想,倒也有一定道理.
  比911还911的场景遍地都是,人类深以为傲的机场跑道,也只能像地毯般被随便掀起.
  海啸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然,在不断的毁灭里,导演还不忘创造.
  比如那替代喜马拉雅的新的世界第三极.
  
  总得来说,影片的特效更像是在解剖.
  将每一个碎片飞离的瞬间,做一个写真.
  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平日里的金碧辉煌.

  除了导演用特技做的行为艺术之外,自然免不了的是影片的宣传作用.
  出镜率颇高的VAIO和PSP自然不用多说.
  而对美国文化的输出更是不遗余力.

  如同它的许多前辈一样.
  总有着识大体顾全大局的总统,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煽情的演出,来树立那最先进文化的形象.
  
  不否认,当黑人总统在教堂说出make time的那一个,我激动了.
  临危不乱,不怒自威,服从,人性,博爱,一连串的褒义词在脑中闪跳着.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美国所极力输出的文化价值观.
  虽然没有真的给每个人一个选择机会,但至少,他懂得忏悔,懂得反思.

  也许,从政治角度来看,他的所作所为没错.
  但是,他深知,作为一个人,他感到愧疚.
  因为他侵犯了不是一个人的权利,而是全国乃至全球数10亿人的权力.
  在这个时刻,他大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是,他选择了将自己还原成为一个人.
  即便作为政治人物,他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作为人,他乞求得到宽恕.

  于是才有了在教堂祈祷.
  才有了那最后最后一任总统的电视讲话.
  才有了白宫前,面对航母和浪涛的,白发老人.

  这是某些人暂时还无法领会或者不敢领会的.
  用句耳熟能详的话说,政府人员应该是人民的代表.
  即使它可以不代表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即使它可能不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但至少,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应该能够在成为政治实体的时候,还能保留一点人性.
  还能在广场上跟人平心静气地谈,而不是动不动就用坦克大炮来袭击.

  说道这里,忽然发觉,在2012里,当全球面临海啸和地震的时候.
  遥远的东方是如何一个景象?

  如此看来,影片里关于四川的一个镜头,实在是又一座大裤衩.
  可以感觉到,镜头里的人民群众依然是"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

  有点意外的是,关于那艘巨大油轮,最终还是没有走泰坦尼克的路线.
  本因为沉默之时,那两个老人应该会和泰坦尼克上的那些小提琴手一样,拉着最后的曲子,慢慢消失.
  想想,或许是因为海啸实在是个剧烈的活动.
  毕竟,连翻船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总不能让两个老人瞬间贴在船舷一侧吧.

  也或者,毕竟有了黄石的那位仁兄了.
  在焰火里,完成了最后的事业.

  确实,在许多片子了,总是有那么些人,在那么些时候,依然坚持着心中自认为的事业.
  葬身焰火的那位仁兄是如此,跟老板情人暧昧的那位保镖兼飞机师亦是如此.
  有时候,这是对某些事的执着使然,有时候,是所谓的职业道德使然.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素质.

  一种让人与众不同的素质.

  当然,有时候这种素质是一种勇于承担错误的态度造成的.
  比如影片最后,男主角面对监控摄像机的时候,想起门不能关其实是自己的错.

  有点无奈的是那位富商旁边的美女.
  虽然她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明显导演并不喜欢这类人物.
  再给了她无穷希望之后,最终上了船.
  顺手留下了一个个性的中指.
  本以为一切就此结束,可惜,导演将她捧上天之后,还是最终把她摔死了.
  毕竟,同是两个进水的舱,而且还是比较靠近内部的舱.
  主角们没死,而她却死了.
  除了说无奈,还有什么词更合适呢?

  至于那位富商,其实倒是一个蛮丰满的角色.
  曾经是拳击手,所以在有钱之后依然热衷拳击比赛,这是成长经历使然.
  接到登船通知,一声不响地走,只带走自己的亲人,这是生活环境使然.
  知道奸情,而不闻不问,这让他富裕的是非观使然.
  拳打守卫,带领人冲入方舟,这是性格使然.
  最后,爆发神力,将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方舟,这是人性使然.

  其实关于这个人物,还有许多可以考量的地方.
  比如对着飞机,说出的那句russia.
  比如在迫降的时候,让大家安静,然后轻启猪唇,从容不迫的 engine start.
  不能不说,这是别样的幽默.

  还有在雪山上直升机前的那一段.
  虽然看上去很冷酷,但其实算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10亿欧元,这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说他真实而不戏剧的原因.

  三流的编剧总会想办法皆大欢喜.
  而生活大神显然不是三流编剧.

  总得来说,2012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至少,它的营销能力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揉杂了诸多最新最热的关注点以吸引眼球,加入众多还没被人遗言的灾难重演以争取观众的心里共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市场,懂得在何时的地方植入合适分量的广告.

  就商业片来说,无疑,2012是成功的.

2009-11-14

已经神话的google

  今年貌似google的动作很大.
  
  android自然不必说了.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今年是android年.
  
  连国内,几个月前还被某手机浏览器公司称为冷门的手机平台,一下子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连moto也凭借droid出了一口气.
  某android群也在这股风潮下,越来越热闹,而招人做android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不管android离google最终的战略还差多远,至少,现在作为一个移动终端,android之于google是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另一个是wave.
  以前也谈过了.
  wave的意义一在整合,二在争夺未来web的话语权,也是所谓云计算的前端话语权.

  另外两个是关于语言的.
  一个noop,还有一个是刚公布的go.

  计算机,具体地说互联网,除了眼光和营销方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技术.
  而技术依托的是语言.
  语言是一切技术的根本.

  尽管,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语言只是工具.
  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出色语言,他对于技术的重要性.

  好的语言对于程序员来说意味着好的工具,也就意味着一个杰出技术的基础.

  从开始,google就选中了javascript.
  这是因为javascript跟html跟google的搜索血浓于水.
  javascript某种程度上说是最平台无关的.

  然后google看中了python.
  一个同样是动态语言,同样地弱化平台性质.
  而不同的在于,python能做javascript做不到的事.
  而python被选中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字符串处理能力.
  而字符串,自然,跟google的老本行也是息息相关.

  于是,再有了开源的python之后,google将自己的触手从前端渐渐蔓延到后端.

  但是,似乎google并不满足于python在某些方面的表现.
  于是,提出了noop计划.
  一个类似java,但比java更动态,自我描述能力更强的语言.
  一个跟jdk7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努力的语言.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google需要一个更符合自己风格的后端处理语言.
  
  再然后是今天的go.
  一个号称系统级的语言.
  吸收了各种语言的优秀特质.

  与其说google在创造一种语言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神话.

  但同时也可以想到.
  google都系统的野心.
  即便它不坐操作系统,但是他依然想要一个能够胜任系统编程的工具.
  为什么?

  因为对于系统之上的战略他已经部署完毕了.
  在google眼里,以后的世界,是web的世界,是由google的网络所连接世界.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它,google就是martrix.现实就是zion,网络就是所谓世界.
  
  从前,不满意mysql的时候,有了bigtable和mapreduce.
  现在,估计是不满意一些底层支撑系统了.
  所以要有一个google风格的语言,然后实现一个google风格的支撑系统.

  可以不是os,但是是能运行google服务的东西.
  借此,也试图把后端统一起来吧.

  既然能像动态语言了,python对google还有意义么?
  前后javascript后有go.

  另一则消息是关于SPDY.
  一个改进的HTTP协议.

  只是似乎并没有提交标准委员会.
  而同时,声称,chrome已经支持这个协议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IE6和微软.

  尽管google向来有不作恶的美名,但最近的表现看来.
  在野心的驱使下,不作恶或许很难.
  企图建立SPDY的事实标准.
  与此同时的,还有HTML5标准的推行.

  google似乎想告诉人们,他是互联网的未来.
  一切都应该参照它来部署.

  试想想,google在过去将互联网真正地互联了.
  接下来,google还会怎样?
 
  与twitter和facebook的暧昧,connect的推广,social聚合的大力宣传.
  一个现实里的人与人之间的pagerank么?
  
  在搜索结果里,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社会化元素.
  想起当初传闻google想收购twitter的消息.

  其实twitter如此成功,其原因不在于它的商业价值,而在于它的研究价值.
  一个完美的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传播扩散的绝佳模型.

  对于google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人肉搜索"的良好样本.
  

2009-11-10

无题

  天气开始变冷.
  或许早已经变冷,只是现在感觉更强烈了而已.

  早晨的北京有点黯淡.
  也许是因为好早,也许是因为太阳还没起来.
  也或许只是因为,需要下点小冰雹了.
 
  于是稀稀拉拉地,听到了下冰雹的消息.
  只是隔着玻璃幕墙,也只是听到而已.
  连看到,都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毕竟,有些东西是讲究时间地点人物的.
  缺了如何一点,即便只是细微的偏差.
  最终结果,也只能用缘分两字来寂叹.

  中午,起风.
  也许并没有风.
  只是在大楼里,像作物般被培养出了某种习性.
  见了风便会起鸡皮疙瘩.
  
  遥望冷风里,依然在卖葱油煎饼的两夫妻.
  裹了裹衣服,将脖子缩得更紧了.
  心里想着什么,却一时也说不出所以然.

  只能黯然走过.
  为他,他们,也为我们.

  放眼看看地面的楼盘,桥下的隔离带,以及远处,长红不止的人行道.
  苦笑.
 
  入夜的风更甚.
 
  北京的地铁依旧繁忙.
  以至于在高峰期需要有人守在出入闸口.
  因为机器,终究抵不过人不断地刷卡,进站,出战,偶尔罢工.
  相较于穿行的人流来说,机器竟倒也显出力不从心的感觉了.
  
  无处不在的流感消息,将口罩从医院带到了各种各样的场所.
  为的不是抵御足以致命的北京空气,而是抵抗那被妖魔化了的H1N1.
  而这些随手可抓的口罩真能预防么?

  忽然明白提倡全面健身的目的了.
  毕竟,中国人是不能病的.
  因为病不是随便看的起的.
  想来倒也是劳苦用心了.

  在啤酒和羊肉串里,雪终于还是下了.
  而这一下,却也有不可安抑的气息.
  从单纯地飘,到小冰雹,再到雨夹雪.
  似乎,雪也忍得够久了.

  在能下的时候,终于还是义无反顾投向地面.
  即便不是怀抱,也要停止那压抑的下而不下的生活.

  于是在经历的三万九千英尺之后,雪终于是雪了.
  不管它曾经如何.

  在目送一个又一个背影之后.
  推开车门,在雪里奔回了住处.

  推门,眼镜蒙上了一层雾气.
  只是,凭着感觉,还是把灯开了.
  
  一切如旧.

2009-11-08

建国大业

  其实建国大业也不怎么和谐吧.  
  如果说看完之后,有什么人是能留下完全正面形象的,只有周恩来.

  不得不说,在这部片子里,毛泽东的形象是一台可怕的宣传机器.
  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营销天才.
  时刻将全国人民这几个字加在各种宣传媒体里.
  在冯玉祥死的时候,肚子一人能发脾气,但到了众人面前,确变得十分平静,甚至安慰周恩来.
  这种变脸的速度,不愧为枭雄.

  而或多或少的,在影片里,毛的主要行为是树立领袖形象.
  相比蒋介石来说,毛多了些野性.
  而这也是蒋输于毛的一点.

  上海的经济崩溃,表明了蒋没有什么"理财"观念.
  因为他本身就是资本家,而且有着美国做靠山,以为有着4亿美元贷款在手就肆无忌惮地挥霍.
  最终,也因为过度铺张,使得美国这个提款机也有意见了.
  
  而毛不同.
  虽然毛对经济也不懂,但是他是革命出身.
  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一穷二白里瞎捣乱的.
  从一开始就物资紧缺,因此,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甚至如何自己自主,这些都是毛的本能.

  所以,说到底,某种程度上,还是因为毛蒋两人的成长环境差异使然.

  从双十会谈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毛的枭雄性格.
  正如蒋在影片后段,大势已去的时候回答蒋经国关于谈判的问题,说:毛泽东这个人我太了解了,换了是你,你会答应么.
  可以说,毛蒋两人都是对对放很了解的.
  但是,毛比蒋心机更重,更懂得拉拢人心.

  毕竟,当时局面悬殊,只能拉拢人心.

  所以,毛认定蒋不可能和谈,所以才不惜血本地放弃身,降低要求,"试图"合作.
  因为他知道,任何试图结果都一样,倒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第三方一个好的印象,方便拉拢.

  而民盟始终处于被拉拢的地位,实在是印证了毛的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没有兵权在手,只能在需要人数的时候,才被重视.
  在蒋的时候是需要他们来开会.
  在毛的时代也是如此.

  倒是有点佩服蒋经国.
  至少看上去少了点老蒋的犹豫.
  处理上海的问题到也算是雷厉风行.

  在这里,老蒋口里所说的贪腐问题,不得不又让人想起了一句话:
  历史总是相似的.
  过去是如此.
  现在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必须提的人便是周恩来.
  相比毛的忽悠能力,周看起来倒确是实实在在地在为中国革命.
  为革命,为中国费心费力.
  以他的能力和判断,却也甘心做个二把手.
  想起了巴蜀的诸葛亮.
  也是一声叹息.

  还有一个人是宋庆龄.
  似乎成了一个隐士.
  或许是因为孙文让他看到了太多的政治吧.
  也或许是因为两边都离孙文的想法离得太远了,以至于根本就是被边缘化了.
  只是同民盟一样,在需要人气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

  有些好笑的就是所谓修改五一口号的那一段.
  想来,随便戴帽子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了.
  喊个口号就要把国民党推到全国人民的地对面.
  十足的煽动性.

  最后,是可怜的民盟又被拉出来充数.
  而影片的最后字幕还特意强调各个民主党派所占的"大比例票数".
  刚开始没觉得什么.
  后来想想,除了这么"大比例"的票之外,其余的不就是党国的了么?
  绝对的执政党.

  也许当时的民盟也只能苦笑.
  毕竟大多是没拿过枪的孩子,"容忍度"高,而且也可能是被忽悠惯了,麻木了.

  总之,看完这部篇子之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蒋败是天意,换了谁都一样.
  毕竟,在建立抗战内战之后,一个再好的国家也会崩溃.
  况且,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说,国民党确实是当时的合法中央,而党国确实算是非法武装.
  而为了考虑共同抗日,国民党也最终不得不承认党军的合法性,使得其终于师出有名了.
  这是国民党的命中注定.
  要怪只能怪命.
  
  第二个感受是,周恩来确实似乎是一个值得尊敬乃至崇拜的人.

2009-11-02

11月1日,雪

  从未对雪有过什么幻想.
  于是,当这雪终究下下来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兴奋.

  只是,由于是南方人,也就姑且好奇了一番.
  望了望着属于别处的风景.

  也许是因为昨晚下过雨,也或许是本来就会如此.
  冰混着点积水,倒是怀念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了.

  面对着这未知的情景.
  无知在莫须有中发芽,生出了要不要带伞的疑问.

  走出门,才发觉,雪和雨毕竟还是有所区别的.
  打不打伞对于雪来说,都是无意义的.

  秉持着比雨更轻的态度,在风中肆虐着,赖皮着.
  于是,身上那本不防水和谈防雪的衣服,慢慢爬满了冰晶.
  
  眼镜后面的瞳孔防范着视野里的飞雪.
  妄自担心着那雪会否化成水,然后再次爬满全身.

  所幸气温还是够低的.
  或者说,体温还是不够高的.
  这边想爬的还是自我地爬着,那边想飞自然也留无可留,重又跟着雪各自地飘着.

  在双脚不断地践踏冰雪的时候,眼睛却也不忘寻找着这并不讨人喜欢的景色里,独特的一面.

  昔日跋扈的汽车,在这下雪的天气里,也不得不萎缩着.
  想想,顶着十几厘米的血,想谁都是只能无可奈何.
  
  路上推着自行车的人,远看倒也有点像是卖棉花糖的.
  前后都装满了雪.

  抬头望望天,如果下得再久点,或者他走要走的路再远点,那篮子和后座里的雪估计得溢出了.

  两边的树,已经挂满了积雪.
  想来这应该是这些树们一年里最快乐的日子.
  尤其是当雪砸中路过行人的时候.

  有些小公园,或者称之为社区花园里,已经有人堆起了雪人.
  想想夏天堆沙,冬天堆雪.
  有些人精力总是如此地旺盛.
  
  远远地看见一对母女在玩耍.
  小女孩还捧着一手的雪,看嘴形似乎在问着什么.

  想来,能有和雪般纯粹的好奇其实也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至少不用烦恼被好奇心驱使着去寻找存在的合理性.

  拐过街角,在肚子的见一下,走进了吃饭的地方.
  用通俗点的话说,便是从室外走回了室内.

  于是,终于身上的雪开始化了点.
  再在人声鼎沸里,也终于沸腾了,湮灭了.

  想着,这回打着伞,倒也不至于被侵犯了吧.
  可惜,事实总是跟愿望有着一定偏差.

  在从一个室内回到另一个室内的时候,除了抖下身上的雪之外,还得抖下伞上积落着的那一部分.
  所以,本着懒人的哲学,最终连伞也不带了,落得个双手空闲,免得还得把手露在这寒风里.

  再走在路上的时候,已经无心对这番景色有所发现了.
  心里只琢磨着,这鞋子要是进水的话,估计脚的麻烦就大了.
  想想,当宅男好处,又多了一项.
  确切地说是两项,除了不用怕脚冻伤,还不用想着如何让鞋干着.

  末了,得提提着09年第一场雪之父.

  即便不是,也大抵跟他的某某动机某某心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想来,某Y也郁闷着,当初祈祷香山之行的时候,应该把下雪也考虑进去.
  不然,雨倒是不下了,可雪没说不得下.

  生活这偏执的老头子,总喜欢开些不冷不热的玩笑.

  或者当来看了场雪便好了.
  也不枉在另某某家里激冻了一晚.

2009-11-01

那段无奈的日子

  某天,被叫去陪面了一个人.
  所谓陪面,就是陪着面试.
  
  有些感慨.
  一年前还是被人面试,一年后,却坐在了桌子的另一头.
  虽然只是一个刚好凑巧.

  于是开始回想过去一年,以及更久之前,关于工作的一点东西.
  
  记得在大一的时候吧,家里人就问过自己关于工作的事情.
  当时曾经说想去小公司,因为自由.
  父亲问原因.
  回答大公司条条框框多.
  于是,被丢下一句懒人.

  时隔多年以后,大四.
  2年多的时间,和急迫的工作压力,开始跟随大流,往大企业挤着.
  自然,结果是到底没挤进去.

  后来某人,或者说某些人曾经劝过一些话,让认真点,别再无所谓,要给人看到你的意愿.
  于是,也许是自己已经不能控制自己.
  虽然心里想着要积极表现,但最后还是走走过场.
  于是,自然在笔试和鄙视里仓促游走.

  而有些玩笑地,也在这看似的玩世不恭里,拿了某ERP咨询公司的一份offer.
  特意翻了下邮件,是08年11月19日拿到的.
  一个题外话,就在这天之后的6天,发生了一件让人看透人间冷暖的事情.
  按下不表.

  记得面试那天,跟石老大在一个宏的意义上争论了许久,也因为这个,使得本该不长时间的面试变得有些长.
  因为通常来说,对于本人简历,没什么好谈,而本人情况更没什么好谈.

  在双方意识到争论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实质意义的时候,旁边的一个眼神忧郁的项目经理吧,接手了剩下的流程.
  
  现在回想起来,那眼神应该不是忧郁而是疲惫.

  就这样,有些戏剧地,当天晚上得到通过的通知.
  于是,不期然地,在11月份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找工生涯.

  到09年2月份,完成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
  飞机,出省,自己活.
  
  而在两个月里,也开始考虑,这随缘的代价.
  虽然有着一群erp方面的技术人才,有着多年的技术沉淀,但到底,ERP还不是以软件技术为主的东西.这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
  尤其是,当接触的技术是已经有些臃肿老态的时候,总感觉离时代越来越远.
  老旧,对于ERP来说,便是成熟稳定,但对于程序员来说却未必.
  
  毕竟,程序员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
  ERP本身会产生许多思路,但是ERP软件却不能.
  这是做ERP技术的悲哀.

  如果当初没有毕业设计的话,如果毕业设计不需要回去做的话,可能现在还在上海做着项目,或者在广州等着做项目.
  但是,这只能是如果.

  毕业设计,确实地,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了一番.

  随着时间推移,想逃脱的感觉越来越强,加上本身对上海再无如何好感,于是,终于在某学院与某珠海公司的密谋里,做了一次赌博.

  既然不习惯做选择,便将选择的权利交回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于是,在发了封不再回去的邮件之后,与某山的缘分也走到尽头.
  终于,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赶上了"被就业"的末班车.
  体验了这大学所教授的名为"现实与现状"的一课.

  在带着毕业证和诸多"被就业"证明走出校门的一刻开始,便开始了在广州的寄居生活.

  这段日子,依然是过着被拒的日子.
  只不过更加习惯和平静了而已.

  时间慢慢流逝,寻找的范围也从广州扩散到了深圳.
  只是结果依然.

  唯一不同的是,有时候似乎是在游览.
  接触着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谈话内容和相同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说,不断的面试,满足了猎奇心理.
  
  当然,这些掩盖不了失败的事实.
  尤其是在向往已久,而终于在某某君努力下去面了某某手机浏览器公司之后,被拒之门外的时候.
 
  日子继续在无业或者待业中进行着,直到某天,北京的又某某君的推荐被辗转送到现在的这家公司,才结束了在广州落寞而安逸的日子.
  
  简单地通了两通电话.
  第一个跟产品谈了谈SNS,发觉很多观点和看法都有着相似的地方.
  第二个谈了谈技术,也没深究说写了多少多少行代码,做了多少多少个项目,只谈了谈对一些东西的理解.
  然后,就飞到了北京,上了贼船,开始了北漂生活.

  从此,有些命运轮回似的,在大四之后,到了一家小公司.
  开始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虽然常常有有意识无意识地在10点之后才回住的地方.

  但到底,总算是自由的.

关于google wave

  一个有些期待的一周开始,然后以一个有些失望的周五结束.
  本以为这周即如此灰色地走过,但到底还是有些阳光的.

  周六起来发现了一枚google wave邀请,顿时激动.
  想想申请也过了挺久的,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而在这疑似无路的情况,却又柳暗花明了.

  最近一段时间,从各个媒体上看到求wave邀请的人增多.
  也就意味着其实新一轮的开放邀请已经开始.

  或许是wave准备beta的前兆吧.
  也或者是第二代wave用户已经开启了邀请权限,所以一下增多了许多名额.

  不论如何,对于还在preview阶段的wave来说,更多的人意味着wave需要更多的负载来做一些测试调整.
  毕竟,在提供一个强悍平台之前,必须保证这个平台的容量.

  所以,有些失望地,但也合乎情理的,wave里尚显得有些单薄.
  提供的协作方式也比较单一.
  没有想象中地,把docs集成进来.
 
  或许是时机未成熟吧.

  倒是gadget已经登陆了.
  只是似乎以前的gadget要在wave里正常使用的话,还需要一些修改.
  虽然官方文档里声称可以兼容,但到底是兼容,而不是无缝连接.
  挑了几个external gadget,均空白.
  意味着虽然能加载,但是不能正常运行.

  而现有的wave gadget自然是乏善可陈.
  
  倒是对map有了点想法.

  想想google对map的态度多少有些不同.
  似乎map是最早一批开放api的,也是诸多google服务里,最为人熟悉所用的一处.
  而在wave里,maps自然也出现在了第一批demo类型的gadget里.

  为什么google会对map情有独钟呢?
  在网络里,google用爬出爬遍互联网.
  而在现实,google街景和卫星图在试图覆盖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地外也在google的游荡范围.
  有些模糊google到底目的何在了.

  回到wave.

  虽然说wave如今并不如预期的强悍.
  至少还不足以应付一些正常点的协作需求,但不能否认的是google wave的理念是超前的.

  随着全球化的分工,不单机器需要做到distribution,人也需要distribution.
  地理上的隔离使得沟通的成本和效率都受到影响.
  而wave作为协作平台,而且是实时协作平台,再就是有着开放的gadget体系,有能力应付这种分布式的协作关系.
  从现有的gadget里面已经有了一些远程会议的模型.

  当wave自身的表达能力,和表达体验更完善的时候,就是wave成为一个杀手级应用的时候.
  但在此之前,wave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且这段路不是wave一个人走完的,还需要google的其他服务跟进才行.
  比如docs.
  而wave的发展,也同样会对其他服务有着积极作用.

  毕竟,在wave开发文档里,就明确了wave的可继承性.
  而wave也自然会成为一个新的google api.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wave和IE之间微妙的关系.

  google声称是由于wave需要大量快速的javascript处理能力,以及完善的dom支持,更重要的是预计会用到许多html5的特性,而这些事目前的IE所不能达到的.
  在以上这些条件里,html5或许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毕竟,微软对于html5的态度并不明朗,而且对于标准,财大气粗的微软总能找到相应的替代方案.
  而更神奇的是,这些非标准也总能得到相当程度应用和支持.

  这是关于标准,也是关于谁是领头人的角逐.

  当google和微软同时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地位之后,关于互联网基础的争执也就变得相当有战略地位了.
  就像当年oracle担心IBM把java收入门下一样.
  当兴冲冲地做了一个杀手级应用之后,一个标准的变更可能就使得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便是标准.

  所以,在看似关于浏览器之争,html标准之争的背后,是google和微软两大巨头的较量.
  只不过google是刘备,善于拉帮结派.
  而微软是曹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wave夹带html5,夹带chrome frame,刺探IE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刺探微软的反应.
  如果微软依然漠视html5,那么wave的成败相当一方面来说,就是微软在互联网的成败.
 
  当满世界都是wave的时候,就意味着满世界都是微软漠视的html5,也就是说微软在标准之战里输了.
  
  而如果wave没能预期地风行,那么也只能说google会郁闷,而对于微软来说,也只不过是打了个平手.

  所以,对于微软来说,其实如何看待wave,还是需要斟酌的事情.

  虽然如今的bing有能力威胁google search,但是,毕竟google search已经不是单纯google search.
  google lab里躺着的一帮search的后代都表明,google的搜索框背后不是微软一时半会就能赶上的.
  天时地利人和,只有人和微软稍微有点.
  毕竟微软也算是个技术巨头,bing也确实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于是,wave之于google是任重且道远.
  

2009-10-18

闭门写童话

  对于工行的网上支付,只能抱歉地说声再见.

  曾经有人说,IE6在国内的流行是因为有着各大银行的支持.
  之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如今,在体验过工行的网上支付之后,我同情并理解那些痛恨IE6的人.

  技术的进步大多数时候都是将人类引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因为技术进步的本质需求,是要为为人类提供更好的便利生活.

  但这里存在一个假设,便是技术会得到推广和支持,尤其是那些理应为推广新技术不遗余力的群体.
  
  可惜的是历史总是存在着烧死哥白尼的时间.
  
  不单愚昧在阻挠着人类的进步.
  更多是是特殊的专权,在阻挠着人类的脚步.

  中国有个掩耳盗铃的语言.
  从古到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嘲笑着那种虚妄的安全感.
  但是,从古到今,都有人在努力地寻找,乃至制造这种安全感.

  清末的天朝上国正式在鸦片烟雾里,作者朝待四方的白日梦.
  甚至于再舰船礼炮破门之后,在刺刀的搁在脖子下的情形,也不忘摆大国姿态.

  如同丧家犬般,穿着破烂不堪的绅士服,演着自以为是的宫廷贵族.

  欺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欺.
  "有道之士"教育我们不要沉迷网络,因为网络里有洪水猛兽.
  于是,翻墙之后,果然发现有洪水猛兽.
  
  100年前,在闭关锁国里,相信已经有人懂得了如何翻墙.
  于是才有了思想激荡的1,20年代.
  才有了3,40年代流血革命道路.

  历史总是在不停地上演着相似的桥段.
 
  一边意淫着大国的梦,想要世界陪着一起意淫.
  一边上身摆架子,下身要尾巴地,向友邦寻求施舍,一边将讨来的东西换个包装便是自主产权大国制造.

  排斥拒绝着新的事物,得过且过地过着地主家儿子的生活.
  这便是所谓跻身世界XX强企业的生活现状.

  在没有了人事上的世袭制分封制之后.
  却形成如形形色色的变相财产分封.

  各家太子王爷们继承着家国天下的产业.
  划江而治,互不侵犯.
  一起把着国门的锁,将外来的妖魔鬼怪洪水猛兽据之门外.

  保护着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
  于是,"从此大家一起过上了快乐的幸福生活".

  如此和谐的童话故事.

所谓设计模式和架构

  大致看了下关于bigtable和mapreduce的东西.
  
  想想,其实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数据结构的一个解决方案吧.
  广泛一点说,是对于面向内容的分类的解决方案的.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主要有两个基础的数据:
  一是原始的抓取对象,表现为网页内容.
  二是对原始材料的分类信息,表现为关键字.

  bigtable对于这样的数据的处理,引入的是column family的概念.以传统的RDBMS理解的话,就是在url 和content列之后,有了一个不定数目的列数.

  仔细想想,换个方式理解,其实更简单.
  对于column family,更喜欢将其理解为tagging.

  因为搜索引擎本身承担着两种功能.
  抓取和分析.
  
  得到content之后,只要对其打上相应的tag便行了.

  如果要以RDBMS实现的话,便是简单地对每个关键字建立个表,然后指向相应的content内容便可以.
  而要依据诸多关键字定位page的话,也就是所谓的map reduce.

  先分类,在处理.
  也就是所谓的先map,然后再reduce.

  这其实就是分类处理的思想.

  而map很大程度上,跟集合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而搜索的目的就是在集合里找到特定的子集.
  于是,map > reduce > map > reduce...

  于是,纯粹从思想的角度考虑,bigtable和mapreduce不过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需求的一个建模描述,或者说是基于内容个tagging技术.
  
  话说回来,有时候,所谓的架构或者模型确实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

  软件产品脱胎于需求.
  而产品的架构,虽然某种程度上说跟需求无关.

  因为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好的架构必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一种很理想主义的想法就是在设计出一个好的架构之后,无论需求如何变更,都能够适应.
  现在想想,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误区.

  所谓的架构扩展性在于面对需求变更的时候,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其实质是,对于需求的变更,都能保证其跟原有架构设计的一些假设不会冲突.

  意思就是说,你的架构没有做过多的假设.
  比如对于一个这样的需求,偷菜写个函数.
  于是可能有这么些个实现:
   steal(vegetable)
   or
   steal(stealable)
   or
   operate(someting)
   or
   operate(onething,anotherthing)
   or
   operate( list onething , list anotherthing )
   or
   operate( list paticipate_1 , list paticipate_2 , ... )
   or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实际哪个实现取决于你做了多少假设.
   也就是说粒度细分到什么程度.
   
   而此时所谓架构是否有良好的扩展性,就在于,新需求会将粒度缩放到哪个程度.
   一旦细化的粒度小于当前架构的粒度,也就是架构不适应需求了.

   所以,最好的架构其实是没有架构.
   即不做任何假设.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这其实又是一个螺旋式的回归.

数字的奴隶

  看了麦兜响当当.
  印象深刻的是麦子仲肥.

  不和谐地联想到了高锟以及对诺贝尔奖的迷恋.
  还有曾经挂在嘴边的四大发明.

  网上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
  手淫伤身,意淫强国.

  虚构的成本是很低的.
  而攀亲戚的成本更低.

  理论上,世界上所有人都互为亲戚.
  
  在一大批人鄙视韩国拿来主义的时候,却不知道对自己的拿来主意如何看待.

  还是说,抱着老子以前也富过的心态,继续在破庙里调戏小尼姑.

  看了梁文道写高锟的文章.
  其中有句很值得深思.
  大致意思是从前在香港看到国内许多"大师"著书的速度赶得上畅销书作者了,便感叹香港学术的落后.知道去了内地之后,才恍悟,原来香港其实还不错.

  想想,国人似乎对于数字式情有独钟的.
  尤其是这是能够数字化衡量大多数成效的时代,数字更是让一些人痴迷.

  在建国十几年的时间里,对于这种痴迷更是影响到了全国的实质生产里.

  不可否认,数字确实是衡量某些东西的依据之一.
  但不等于说有了数字,便能够反过来说明应有的东西.

  毕竟有些东西不是数字所能衡量的.

  但是,即便有过血的教训,但依然改不了对数字的迷恋.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国人自卑的表现.
  基于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来撇开诸如东亚病夫的牌子.

  或者如一夜暴富的有钱人,需要开那么一两件东西来告诉别人自己富了.

  说中华民族谦虚,也是是有点不准确.
  至少,中华民族还很婉转.
  
  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
  大致是谈为什么有人会愿意高价卖一个QQ号.

  这里面,也牵扯到国人对数字的一种病态迷恋.
  
  也许,这可以归结为中国曾经引以为豪的封建制度.
  以及其下的等级关系.

  之前是用服饰用具来标榜身份.
  当封建制度不在之后.
  尤其是在提倡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里,"统一性"成了实际的社会现状.
  而且,现代贸易的发展,也将商品的流通彻底市场化.
  纯粹的买卖关系,不在能够维持固有的阶级代言方式.
  于是,需要寻找新的,独特且稀有的方式来区别各个阶级.

  而这一种方式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是通用性.即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找到这种阶级打分的凭据.
  2是稀有性,即本身必须是稀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独特的.不然,如果能够随意批量存在的话,也就失去了阶级性.
 
  于是在流水线制造的社会里,编号成了这一个稀缺资源.
  不管流水线有多长,特定规则的数字数量总是有限.
  
  对于国家或者一个特定团体来说,也是如此.
  需要一些特别的数字来装饰.

  说到底,这是一种炫耀心里.
  在深层一些来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所不同的是,这种认同是别人对于自己进步的认同.

  也就是说,对这种认同度的争取,其实是献媚心理.

  直到别人说好了,才觉得自己好了.
  不然总是惶惶不安.
  生怕做奴隶而不可得.

2009-10-17

变节

  终于有点时间,却忽然觉得无所是事.
  游戏没玩了,书手头上也没有.于是只好找电影看.
  顺手把豆瓣加了些tag,方便以后"被推荐"一些合口味的电影.

  <<变节>>,又一港产卧底片.
  冲着黄秋生和曾志伟而去.
  看完之后,感叹黄秋生的一句话:能把烂片演好的演员才是好演员.
  而黄秋生确实做到了.

  自从无间道成功之后,港产警匪片便重新找到了写作点. 
  从前的警匪片,卧底是配角,即便不是配角,也不是故事的主线.
  无间道之后,卧底风光了.

  也确实,关于正义与邪恶的内容被写烂之后,夹杂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能挖掘的地方自然会多一些.
  当年的古惑仔也是如此.

  说到底,还是灰色更接近于现实的色调.
  也因此更容易让人有代入感和参与度.

  人终究不是极端的.
  过于正面的,也只能尊称为伪人了.
  而穷凶极恶的,更是从来不存在的.

  回顾整部片子.
  尽管laughing哥出现在了片子的副标题,而且确确实实地,全篇大多数镜头都给了他.
  但看完之后,总感觉一哥才应该是主角.

  也许是个人喜好使然.
  毕竟,看片也是冲着黄秋生看的.

  入警队,当卧底.
  回去之后受到歧视.
  这是一哥的无奈.
  如果不是冼sir给了他"两个选择",也许,他也只能继续过着里外不是人的生活.
  正是冼sir那句话,将一哥送出了警队大门,将一个推向了洪兴.

  做卧底的忍辱负重,非但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同,反而处处受人怀疑.
  与其继续等待被人的改观,不如讲错就错,走入黑道.
  这是一哥无可奈何的选择.
  
  不是一个不能忍,不能等,是这样做让一哥看不到价值的所在.
  当laughing出事之后,面对座头的百般嘲弄挑衅,一哥都受了.
  要给他知道,总有一天,座右会死在自己手里.
  
  而冼sir的一番话,让一哥彻底地对未来失望.
  
  既然冼sir说只有两条路走.
  那么他只能往洪兴走去.

  正如他自己所说,做蛊惑仔的好处在于,不用担心应该相信谁.
  言外之意,在于讽刺卧底的生活窘况.
  除了接头人,谁都信不过,也谁都不会信.

  一哥的麻木不仁来源于他曾经的卧底现在的古惑仔身份.
  某种程度上说,一哥仍然有着警队的某些特质.
  之所以有laughing,也是一哥的某些仁慈所致.
  
  做古惑仔,其实是被逼的.
  但他没得选择.
  
  他是个不属于黑道,也不属于白道的人.
  不是一个隐于灰色地带的高人,而是一个只为自己生存而努力的人.

  于是,他开始帮laughing.
  因为他自己也曾经是个卧底,知道卧底的生活.

  但是laughing始终还是倒向了警队.
  他只能求自保.

  只能设局除laughing,除座头.

  一哥的悲剧性就在于此.
  没得选择地成了二五仔,成了没人相信的人.
  于是,他只相信自己.
  只关心自己.

  曾经,laughing的出现也许让一哥重新开始有了交朋友的感觉.
  但是,laughing的警队特质,让一哥重又回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

  影片最后的一段其实挺有意思.
  一个卧底倒在了自己同胞的枪下.
  尽管死前还表明了身份.
  
  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是一哥的结局.
  
  想想,一哥是死在laughing枪下的.
  而laughing曾经是一哥最相信的人.
  甚至于在laughing用枪指着一哥的时候,一哥依然有自信laughing不会开枪.

  因为他也曾经是卧底,知道laughing现在在想什么.
  但结果是,laughing开枪了.
  一哥带着愕然的眼神倒下.

  他没想到.
  尽管此时的他早已不再相信laughing.
  但他不明白.
  
  他不明白laughing为什么能够开枪.
  为什么同为卧底,laughing会和自己不一样.

  其实,这个结局也许是受限于laughing哥,受限于这是一部前传.

  否则,死的应该是laughing.
  一哥射杀laughing,然后一哥被射杀.
  这样,两个卧底,两个不同心态的卧底都死了.
  也更能让人去思考卧底存在的意义.

  如同一哥所说,为什么正义的警队,却要教人做去欺骗去背叛.
  为什么做了卧底,却在两边都不能立足.
  
  这是一个关于"正义"的代价的命题.

2009-10-13

从开心农场谈起

  传腾讯买断开心农场.

  想想其实很符合腾讯既有的策略.

  毕竟,QQ之于腾讯已经发展到了windows之于微软的地步.
  而腾讯也很明显地,在发展的轨迹上跟微软是相似的.

  平台为王的战略.

  在陆续推出了几个好的软件和服务之后.
  或者说在抄了几个号的软件和服务之后,QQ的平台做得更大了.

  将现有的QQ用户导一部分到新的应用中,于是,这些应用从一开始就有了高的人气.
  而人的猎奇心理也会带领相当部分QQ之外的人参与到这个应用中来.
  而这个应用如果恰好又是跟QQ绑定的话,那么,腾讯的抄,其实是将其他类型的非QQ用户"抄"了过来.

  于是,只要腾讯能做出来,就能将任何类型的用户整合进来,成为腾讯如何服务的用户资源储备.

  这是一个良性的异常完美的循环.
  QQ用户为QQ新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用户群.
  
  某种程度上说,只要腾讯做一个产品,就不愁没人用,不愁没有用户.

  这便是平台的魅力.

  所以,基于这一点,腾讯买断5分钟的开心农场很正常.
  而且,有数据页显示开心农场的相当部分盈利来源于QQ农场.

  说白了QQ农场的火爆,一个方面是产品设计确实完美,一方面也是有QQ用户这个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用户来源.
  因此,某个程度上来说,是QQ在养着农场,是QQ掀起全国的偷采风潮.
  
  这样,腾讯自然会打小算盘.
  毕竟,按照现在的趋势,只要运营农场就必然有源源不断的钱收,与其在这个由自己制造的风潮里让别人获益,不如自己独吞.
  所以,买断农场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在于农场还能火多久.

  想想农场为什么能火.
  
  农场在游戏的玩法上给了人两条路走.
  要么偷采,要么做老实农民.
  从表现上看,这是似乎是个很简单的游戏,偷采种菜.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个"开放"的游戏世界.

  想想一些经典游戏,尤其是RPG游戏的共同之处.
  那便是开放性.自由度.

  让尽可能多的人投入到游戏所设定的情景里,这便是RPG的精髓,也是所有游戏应该追求达到的目的.
  参与性,投入感,是游戏的首要准则.

  而农场显然用了一个大巧若拙的形式,达到了这个目的.
  想想偷菜对应的是什么.
  人性里的阴暗面.
  而种菜呢.

  没错,是人性里积极的一面.
  "劳动最光荣"
  通过劳动,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可以说,种菜和偷菜,就人性来说,已经囊括了所有类型的用户.
 
  有时候,最复杂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东西.
  
  因为其简单,所以不确定因素便多.
  也就意味着结果也随着变得多样.

  WOW之所以受人推崇便在一其高自由度.
  而这一切都是受益于wow的"松散"性.
  没有过多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肢体动作伤害环境等.
  一切都有着很好的扩张性,极力模仿着现实世界.
  在物件的粒度上,尽可能地让所有东西都能够演算出来,而不是靠诸多的条件限制它.
  不像一些游戏,到了悬崖边却发现其实是掉不下去的.

  忽然想,其实所谓软件架构的灵活性,其实来源于需求的设计.
  明确的需求是建立可扩展软件的基础.

  因为需求的改变其实是不受限制或少收限制的.
  而软件,或者说代码,毕竟是成文的.
  改起来不是说说就完了的.

  或许这也是设计模式存在的理由.
  为了尽可能应付不同的需求变更所总结出来的best practice吧.

2009-10-09

一个基于交换密钥的安全会话模型


一个关于web环境里身份验证的模型.
基于交换密钥的设计.

基于一个假设,即password是client和server才知道的.

于是,在初始的时候,client生成一个随机变量,经过单向哈希之后成为一个定长字符my_key_client.在web环境,这个产生过程在本地进行.也就是说,除非能监听到本地动作,那么my_key_client对于client之外的所有人都是不可知的.
而如果能够被监听到,那么,也无所谓安全性,因为username和password也是可被监听的,也就不需要继续将安全性谈下去了.

将password单向散列为另一个定长字符串friend_key.而此friend_key,理论上只有client和server才知道.(password只有client和server才知道)

于是,将my_key_client以friend_key作为密钥做一个对称加密,同时,将一些需要加密的信息用my_key_client加密,传送到server,server就能够逆运算出my_key_client,进而逆运算出加密内容.从而使得client的发送是只有client和server才能解密的.

有个问题,如何保证server逆运算出来的my_key_client是正确的呢?
对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密钥可能解除不同的内容,而在以上的条件下,无法判定解出的内容即是原始的内容.
即,如何判定解出的my_key_client是原本的my_key_client.

于是,我们需要一个checksum.
checksum一个由交换内容friend_key和my_key_client拼接后,利用单向哈希生成的一个定长摘要.
这样,理论上,这个摘要依赖于my_key_client(freind_key是对方已知的),所以,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唯一的.只要解出的my_key_client和接收到的exchange_key再做一次这样的摘要运算,如果两者符合,那么可以认为my_key_client是原始的my_key_client.(无数学证明)

这样,对于client来说,可以安全地与进行身份验证.

在验证完毕之后,server是拿到了my_key_client.
也就是说,此时server拿到了除了client和server之外,无人能知的key,所以,类似client,server也可以在本地生成一个随机密钥my_key_server,同时将my_key_client作为server端的friend_key,进行如上的操作,也能达到安全的通讯.

于是,client和server可以在每一次完整的会话之后,都改变密钥,且保证了会话的次序.

因为,即便某一次,会话被劫持了,被第三方伪造了一个假的加密内容,但是,由于第三方无法找到加密用的my_key,所以,伪造的内容无法在如何一方通过checksum的认证(因为checksum必然是不匹配的),那么,除了能够保证会话的安全性之外,一旦会话被劫持,整个会话也就失效(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再正确解密内容,前面说了,正确与否在于checksum是否匹配,而checksum必然是不匹配的).
所以,基于这个模型的会话,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至少,不会被劫持,或者在传输过程中被偷窃如何东西.

伪代码流程如下:
client:
my_key = digest(random());
friend_key = digest(password);
exchange_key = xor( my_key , friend_key );
checksum = digest(my_key + friend_key);
save_local( my_key );
send( exchange_key , checksum);

server:
receive( exchange_key , checksum );
friend_key = digest(password);
my_key_client = xor( exchange_key , friend_key );

if( digest(my_key_client + friend_key ) == checksum )
pass secure check;

my_key = digest(random());
friend_key = my_key_client;
exchange_key = xor( my_key , friend_key );
checksum = digest(my_key + friend_key);
save_local( my_key );
send( exchange_key , checksum);
else
deny acess
end-if;

client:
receive( exchange_key , checksum );
friend_key = load_loacl();
my_key_server = xor( my_key , exchange_key );

if( digest(my_key_server + friend_key ) == checksum )
pass secure check;

my_key = digest(random());
friend_key = my_key_server;
exchange_key = xor( my_key , friend_key );
checksum = digest(my_key + friend_key);
save_local( my_key );
send( exchange_key , checksum);
else
session was broken;
end-if;

server
...

2009-09-30

痛苦的短片与长片


破题
这篇文章本改叫短片与长片.
但是现在多了痛苦的几个字.

因为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在起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之后,惨烈地,没将文章Ctrl+c.
于是,以为高兴地翻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时候,一个重定向,将这股高兴连带着文字一切消失.
惆怅.

打,打个西瓜
对着曾经谈过的话题,已经提不起什么兴趣去说.

只能抛几个疑问.
三年的卧龙生活,是否真的完全贡献给了这十几分钟的短片?
还是这只是个人闲暇作品,然后被推手们看中了.
抑或者,这只是一次不用低俗做噱头的XX门变种.

无他,只是在一个病毒式营销肆虐的环境里,疑心总是重一点.
尤其对于有些浪得虚名的东西,更是如此.

当然,也不是说西瓜完全没有值得说的地方.
至少,扑克的隐喻运用地很极致.
想想,在这一点上,倒是跟Ani7ime有些相似.

或许可以说,其实不是国产动画内涵不起来,而是没办法内涵.

WOW的冰履审批过程,在某个程度上也说明,至少国产动画在形象上是没办法内涵的.
而无处不在的各种"教育思想"的渗透,也很难让作者们有空暇的思绪把自己的"内涵"填到必须有的"内涵"里.

于是,在内忧外患直下,国产动画只能装纯.
于是就被人轮.

变形金刚2
传统的美国大片.
实至名归的视觉盛宴.
除了视觉上能享受外,其他地方,你也不知道有些什么.

严肃主题里的不严肃人物,随手可见的插科打诨,永恒的美女,无处不在的愚蠢政府高官,不能磨灭的英雄情结.
这就是商业巨制的传统必备元素.
在将各种观众所需要的喜剧爱情色情暴力黑色幽默都加进去.
力图让所有人都进去看.
然后让所有人出了电影院都只记得画面的华丽.

忘记之前的各种烦恼.

这便是冰淇淋式好莱坞电影的存在意义.
解压放松.
尽可能地容纳人,给这些人解压放松.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烧钱意义都是如此.
至少,变形金刚的主题多少有点老了.

吸引多数人的回忆,大概是一个重要卖点.

毕竟,像擎天柱搬如此鲜明的领袖,纯正的血统的阶级不平等现象,怕是很难再让人接受.

商业社会里,血统论已经不再流行.
擎天柱的领袖家族背景,也不应该再成为其当选领袖的资本.

毕竟,连美国总统也是新秀人物.

其实,如果以阴谋论来看待的话,变形金刚其实是在不断的描述,擎天柱如何收拢人心.

从故作高深地暗喻男主角,到用70亿人的生命换他一条命.
民望是空前的.

而追究历史的话,反派们要做的事,其实也是他家族之前所要做的事情.
只不过由于在争夺谁是"最高领袖"的问题上败北了而已.
从变形金刚族群的角度来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擎天柱一族也就成了叛乱军.

毕竟当时的情况是fallen取得了事实的政权.
而他所做的也确实是在维护族群的繁衍,是正义的.

地球作为能量来源的计划,也事实证明,当初擎天柱家族是同意的或者默认的.
因为收集装置没被拆除.

不是没有时间拆除,而是时间花在了matrix的权利争夺上.

擎天柱先祖们选择把matrix藏起来,表面上是为了保地球.
而实际上,保的是martrix.
让fallen没办法得到martrix,也就没办法正式上任.
也就意味着国仍无君.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政治布局.

在老家混不下去之后,擎天柱家族也就名正言顺地以保护地球的名义定居下来.
因为装置没拆,所以不能走.
这是理由,完美的理由.

而在内乱里,也成功地将不明真相的"第三方"武装力量,地球军引入了进来.
加上擎天柱自己的政治口才,俨然地统一了地球和自己亲属部下.

复活后的神勇表现,更是将民望推到了地点.

于是,原本算是正统的fallen一脉,也只能含泪逃奔.

这,其实有是一部教坏大人的片子.

2009-09-25

游记补遗


中国是个提倡无神论的国家.
但不巧的是,这里的人偏偏对宗教有着特殊的感情.

明知道没有,或者口里说不信仰.
却总是免不了烧香拜佛.

某日乘着地铁,看到雍和宫一站,便想,下去走走.
因为依稀记得这附近也是国子监的所在.
尽管,其实本来目的是去往颐和园,然后算了下时间觉得不够,改为天坛的.

这便是一个人的好.
决定和否决的成本都不高.

发觉北京地铁站在某些地方还是挺有意思的.
也许是因为坐的不多的原因,每个站都或多或少有着些特色.

雍和宫站用着中式的横梁以及大红来昭显中国味道.

出了地铁,走了几步,便笑了.
放眼望去的是成排的香烛店.
于是想到了上面有神与无神的矛盾.

尤其是在如此一个唯物主义的北京,看到香火缭绕的场景,有些幸灾乐祸的嘲讽味道.

原本以为这里香火繁盛,也许是因为国子监在附近.
等近了雍和宫,推销香烛的多了才明白,这里是所谓的藏传佛教的聚集地.
周边还有些研究院博物馆之类的.

于是,人生第一次见到了喇叭.
却是在离西藏很远很远的北京.

一个不信佛的人,更与藏传佛教无关的人,游荡在这雍和宫内.
没有意外的处处香火.
唯一有点意思的是,似乎刚巧有一团和尚与尼姑们来参观.
于是又笑了.

各自的佛诣都坦白要宽容,同时要信仰自己的佛.
当佛与佛见面的时候,也许不是尴尬能够形容的了.

在香火中,雍和宫已经淡化了.
即便没有香火,雍和宫能留给人的东西也不多了.
至少,同样的建筑风格,相似的布局.
对于宫廷建筑,新鲜感已然退却.

雍和宫值得让人记住的,也正是其现在的身份.
一个展示藏传佛教和周边信息的地方.

在走马观花似地游览着陈列的佛像工艺品.
佛的形象在渐渐得退去神话色彩.

尽管展品说明并没有对某些展品做过多解释.
但单名字以及造型已经足以表达某些信息.

佛之所以为佛,不在于它有多么超脱,而在于如何的陈述,直视人的方方面面.
情色欲望愤怒贪婪,这便是佛.
宗教或者说哲学的奥义在于,没有对错.只有是与不是.

在各种夸张的造型当中,突出人性中的方方面面.

而佛的所谓法身,也不过是人穷于应付各种情况的一个写照.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
这便是佛的法相.

而所谓的金刚,体现的更是存在已久的等级制度的缩影.
套用句笑话而实话的例子,西游记告诉我们,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没后台的妖怪都被一棍子打死.

金刚也不过是被收买被役用的妖怪.
佛需要金刚做不符合佛形象的事情,而金刚需要佛给与自己不同的名分.
这是赤裸裸的交易.
冠之以宗教化的驯化法说.

宗教的表意在于归导人的信仰,而内在则是直言治世于治人.
用晦涩的言语,晦涩的告诉晦涩的人,如何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也是所谓诸子百家的作为.
只不过如老子之流的又更于晦涩.
在把人不当人看的时候,还能让读的人读出个"无为出世"来.
这是真的文字游戏.

离开雍和宫,便估摸着往国子监走去.
途径孔庙.
犹豫了一下,便觉得不喜欢孔子这两字,便径直路过.
本以为单去国子监就算了,却被告知孔庙和国子监归为一个景点.
还得往回走.
苦笑.

往回走就往回走吧.
至少还发现了楼眼的下马碑.
忽然觉得,死人面子有事还真比活人大.
千年以后,还能让骑马的自觉不自觉下来.

也或者说,这是权势借死人说话而已.
毕竟,这不需要版权.

逆行走完孔子展厅,无视着满厅的孔子枪文,只求草草速速离开.

转入国子监,路过十三经石刻.
看着这些当年的鸿篇,如今大多连辨识都有些奢侈.
只有个别还能流露出淡淡的笔刻痕迹.
海枯石烂,也不过如此.

国子监聚养的不光活着的,还纪念着一些碑刻的名字.
而这些名字也自然曾经活着,而且至少是当时的进士.
而如今,而当年,也就徒留个两三个字在这林立的碑林中.

树荫下,棚遮里,有些沧寂感.
这里,有多少曾经的精英.
而外面,又有多少被埋没的人才.

走在当年这些学子上课的地方,看着蜡像还原的多年师训情景.
盯着台上眉毛微扬的老师,忽然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尤其是那捎带蔑视,一手拿书,一手斜眼看学生的模样.

游走在国子监,满栏杆满竹竿的,红色小包,上面写着些求官求学业的祈福字句.
扫了几眼,不乏博士硕士之流下言.
微笑.
这便是无奈与矛盾.

想着满目的红袋子,心里盘算着,这些看似高雅神圣的东西,在下雨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被人如何处置.
也许,这满地的虔诚,便会被某些人如丢垃圾般随地处置,也或许,便是晾衣服般,随处挂着.
毕竟,手里拿的是别人的虔诚.
到底是别人的.

顺着展馆徘徊着,路过按照实际比例建造的号房.
有些惊讶,如此狭小的空间如何让人待三天?
想来,这独木桥,这给被欺压者的救命稻草,竟是如此一个过程.
不单在苦读若干年,还在上场的时候,接受着非人般的折磨与虐待.
尽管,能在保和殿是种无上解脱.
但是,能去的人有几个?

给点阳关就灿烂.
这其实是很深沉的权力手腕.

走出国子监,离开这文化之地,在满是算命先生的国子监胡同穿梭.
回到满是香火的雍和宫.
回到北京特色的地铁站.

找了个坐的位置,让走了许久的腿歇着.

周年杂感


去年此时,是一个比较难熬的日子.
挣扎着,又不想挣扎.

一年便如此流逝.
改变也在悄悄进行.

即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
如今已经无力再想些什么了.

日复一日地敲着键盘.
所不同的是,现在是在生产而不是在创作.

能够审视自己,审视周围的时间已经不多.

成年的代价,便似乎是如此地被时间所左右.
无力抗拒.

往日盼念着的假期,也终于在沉重的眼皮下,变得毫无意义.
日子,只是在闹钟的响起和消去间徘徊.

翻着日渐积累的RSS未读条数,偶尔看看长挂的igoogle.
浏览器依然自我地渲染着.

只是,没人听到夜里,这机器独自的嗡鸣.

果真要自己过活的时候,才发现柴米油盐的可怕.
也才在生活中,有些放弃了自我.

坚持的意义已经有些模糊.
剩下的知识数字化的比较和分析.

如同黑客帝国般,一切在数字中衡量.
即便知道只是不合人性的.
但是,红蓝药丸的抉择,还是有些困难.

过着以前没想过,也不曾希望过的生活.
而如今,也只能在还有着点自我思维的情况下,写写日志.

尽管翻墙依旧.
只是,这体力活终究有些显得苦难了.

荒废或许是注定的.
在被驱使的情况下,何谈选择.

有的之后背后那推动者,所钟意的方向.

拉车的马,不也难有调头的余地么?

人活着,便是为了寻找生活.
而生活却时刻在奴役着人.

某夜走在路上,才发现夜里的安静,才能安详地端视自己.
没有匆匆的别人,匆匆的自己.
才有那么点空闲,来看看渐渐掩埋的自我.

如果说这个世界存在宿命论的话,那么,所谓的独立,便是宿命的偿还.

在被养育被成长之后,需要做的是养育和成长.

消极悲观点说,人活着其实是为了不停的补偿.

赎罪,便是许多玄宗异家所宣扬的现世历程.

当然,这个世界依然有着诸多自我的人.
只是,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

在成就面前,光辉掩盖了过去的各种奇怪角落.
留给人的是丰碑式的形象.

光芒永远优于其他.

在过去的一年之后.
眼里也不在存在光芒.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日子,已经没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去憧憬或者敬仰什么.
这或许便是现代社会无信仰的某个原因.

忙碌的生活.
人至于机器的区别在于晚上躺着的床.

当然,或许人生有很多段.
走过的毕竟只有几段.

这便是不可知论的魅力.
这,也便是为什么人需要有好奇心的原因.

好奇害死猫,却能驱使人活下去.
这或许是种求生本能.
所谓的幻想梦想云云.

无他,感慨下去年今日.
也感慨下今年今日.

在不断的丢弃自我,重又寻找自我中前行.

尽管,没有人能告诉你.
到底是不是前行.

前的标准何在?

无处不在.

所困唯心.

2009-08-30

那些园


人通常会有计划.
人生通常充满变化.

清华园
这是一个很中西合璧的地方.
有很伦敦学术气息的楼层.
也有西洋墙体中国雕檐的建筑.

从清华园门牌王里网,看不到建筑,只是一片青葱草地.
远远地,才依稀瞅见躲远的楼.
走进了才发现,那群融贯中西的建筑,翩翩站立在两旁.
谦逊,专注,沉默.

寻找着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醒觉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
留下的只是片片荷叶,条条垂柳.
顺着蜿蜒的堤道,寻找当年今日的影子.

翻看自己仅仅知道的几所名校,发觉大多都有着一段历史痕迹.
不在于这段历史有多久,而在于保留了多少关于那段历史的东西.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崇尚破旧立新.
于是,大批的过去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新生的,幼年的印记.
对于无论是已有的人,还是后来这说,新刷的粉白墙壁,都是呆板幼稚的.

擦去历史,便是擦去长久以来的特质个性.
无论这属于历史的性格是好是坏,它给依附在它之上的人一种归属感.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底蕴,文化气息这些东西,不是口头上就能传承的.
大多数人毕竟是物质的.
没有年长的砖石存在,便不会对那些可见的以及不可见的东西产生尊重.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缺乏的是宗教式的瞻仰.

圆明园
故宫的御花园只不过是一种设计上的敷衍.
圆明园才是真正体现皇族奢华的园林场所.

尽管,游走在园中,你能看到的基本上只有青草花木.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圆明园的风采.

泥土掩盖了曾经的砖地,石桥也被新铺的铁红漆面桥所压抑.
但这些都无伤于圆明园的王者之气.

破落,荒芜,杂草丛生.
将圆明园打扮成一个没落贵族.
没有华衣锦服,却难抹去那天生的贵气.

从仿制的微缩全景图来看,圆明园更像是一座座的小岛所组成.
环水,中心湖,巨幅湖海,这些便是圆明园的基本风格.

穿插其中的小桥和错落的土坡假山,可以想象,当年花草繁盛之时,景观的花明柳暗.

遍地的绿荫和时有时无的风影树声,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
某种形式上的自由,释放.

虽然,圆明园里已经没了昔日的宫殿楼宇.
但这于我来说,或许是更好的一件事情.
本来便不太欣赏那些红漆黑瓦绿横梁,没了倒是干净.
满眼的园林,倒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只是,看到那遗址上,光秃秃的楼台走道.
往日的立柱雕栏,如今只在地上留了个圈空.
有些唏嘘.
只能在地形欺负中,循迹历史.
感受那本就虚无的感受.
平添一点叹息.

外来者烧了圆明园,烧了那些属于中国记忆的木质建筑.
却留下了属于他们记忆的石块.

西洋建筑群或许是如今圆明园能抚摸到往日墙壁的地方.
甚至于,这座中国园林瑰宝,给人的印象依然是那座倒塌颓废的石制拱门.

人印象中的中国瑰宝,确是西洋风格的拱门.
西洋人烧毁了属于中国的一切,却留下了带有他们印迹的东西.

木头上的钻研,终究抵不过石头的雕琢.
如同当年的长枪比不上火枪一样.
艺术品抵不过兵器.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深层文化差异使然.
中国人于技术之于艺术.
西洋的于技术之于实用.

炫技与实用的区别.
特权荣誉与平等社会思想的差异.

某种程度上说,遗址上的石头,是文化对抗中,胜利方的丰碑.

2009-08-26

保持爱你


冲着叶念琛这个名字,在这么一个日子看了一部这么应景的片子.

少不了地要跟前几部做点比较.
比较的结果自然是有差异.

不得不说,叶导当年对爱情的描述确实让人惊艳.
开了些不大不小,却引人思考的结局玩笑.
当然,也正因为这种手法,才让他区别于众人.

一旦成为风格,人便很难抛弃所谓风格,走新的路线.
<<保持爱你>>便是如此一个例子.

只是,展现上,让人觉得生硬了许多.
有为风格而风格的影子.

也或许是受到邓丽欣的影响.
总觉得她走不了气质路线.
荧幕内外的表现注定只能给人脾气小姐的形象,很难将之于文静之类的词汇勾连.
喊"你走啊,我不想见到你"的一幕,你才恍惚看到了她应表现得一面.
其他时候,真的只是在看戏.
看演习的人演习.

整部片子,缺乏投入感.
即便有,也被邓小姐立马拉回现实.

铁三角,铁三角.
并不意味着即使缺了一角,也能依然坚挺.
少了边的三角,只能摇晃.
很难给人信心.

也或许正是对于片子本身的不太满意,所以才少见暑期宣传.
尽管选择在暑假上档,但宣传势力方面不能不说弱了很多.
与<<非常完美>>相比,宣传差不不是一个数量级.

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部港产片.
有着自己的特色,不畏惧成为小众.
只在于有人欣赏.
这是文化和制度使然.
商业和艺术结合又独立的神奇土地.

总地来说,这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片子.
只是还不到烂片的程度.

也或许,是有些审美疲劳了.
爱情三部曲给人的惊喜过于强烈,于是抱的期望过高罢了.
却望了,它带来的本只是惊喜.

所谓惊喜,前提在于你不熟知.
人的好奇很多时候总能战胜其他感官.

当播放条快到结尾的时候,心里盘算的已经不是剧情,而是时间.
等待导演什么时候将那个早准备好的伏笔个发掘出来.

看叶念琛的作品,更多的时候是在于看那最后的一段.
在于一种调侃而发人思考的爱情定义.

一种在铺成了华丽的爱情剧幕之后,忽然把舞台后面的杂乱展现的一种快感.
一种略带黑色味道的讽刺调侃.
一种不着边际的插科打诨.

叶氏爱情的思想在于,你看到的爱情都是戏.
不管是萤幕上,还是现实中.
演绎,某种程度上是爱情的动词化替代品.
如同小孩子扮家家酒.
有模有样.
但本质是扮演.
目的是找人打发时间.

所不同的在于,时间的长短.

2009-08-23

印象北京

地铁


坐地铁需要安检.
这于我是不可理喻的.
但却又是实在发生的.

首都城市似乎处处存在着小心翼翼的影子.
也或许,地铁与北京来说,并不是一个主流的交通工具.
不然,流动频繁的人潮,也许安检也有些力不从心.
又或许,这深埋地下的轨道,附着的是不可告人,或者惊天动地的东西.
否则,如此的过度思量,实在有些让人费解.

也许,这是就业而岗位.
也许太多人没事做,总不太好.
这和有人售票的公车也许是一个道理.

也或许,这是在炫耀着首都二字.
如同出闸口的指引人员.
北京欢迎你,也许是这一现象的原始驱动力.
也许有人会认同.

但当听到地铁报站员饱含热情的官腔调调的时候,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热心和好客流为公式和形式之后,没人会觉得享受.
如同你看到某些行业的职业微笑之后,背后升起的凉意.

天安门广场


这是一片可以用辽阔来形容的地方.
如同许多时候,北京展现给人的一面一样.
宽和广,是首都试图展现给人的一种气度.
而这和居住环境的狭小是相得益彰的.

没有平白无故的多,也不会有不可名状的少.

尽管这称为广场,但更多的是东西大街所穿插.
遥望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只是已经被建筑架所围绕.
有些东西也许试图永恒.
而这代价是需要维护的不断的修缮.

所以,所谓流芳百世,其实是人所不断修缮的结果.
最初如何,也许只有最初的人能知道.

望着那孤单矗立的碑石,流行于人潮中.
忽然想起,若干年前的某些事件,这里也聚集着一群年轻人.

以前不明白,广场上聚集满了学生,是如何一个景象.
而如今,在身处人潮,却依然能让广场显得宏伟.
才忽然意识到,当年聚集的人,是如何一个数量级.
忽然有些感慨.

因为发现路标上的文字分明暗示着,广场西边那宏伟的建筑就是人民大会堂.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地方,却和一个曾经让人民流血的地方如此相近.
这是不胜唏嘘的巧合.

权力的舞台


曾经以为皇帝如何风光,如何威风,以至于多少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做一做.
然而,进了故宫之后,才发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皇帝.

帝王属于野心者,所以没有野心的即使出生帝王家,做了皇帝也是不甚开心的.
像李煜这样的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龙椅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对野心家来说,它带来的是权倾天下的控制欲的满足.

穿过太和门,你所仰望的便是传说中的权利制高点.
说仰望,这并不夸张.

俯视满城尽带黄金甲也许不能让人动容.
但是,从黄金甲中,你只能抬头仰望.
这便是权力.

太和殿的三级阶梯便是权力的舞台.
也正因为为了彰显这种优越感,才在进了太和门之后,来如此一个高度逆转.
分明在暗示着,殿上与殿下的距离不是一点,而是颇有距离感的三级阶梯.

太和殿所处位置的高度和广度,正是有意地诠释着权倾天下这个词.

也正是它展现给人的这一面,让人对那其实不大的殿堂产生了幻想.
距离,永远是用于保持神秘河威严的好东西.

当你绕过这有意展现的一面之后,会发现它的背面其实很普通.
甚至跟最普通的奴仆的背面的差距也不大.
而也当你绕过之后,你才发觉,权倾天下的不是这些红砖黄琉璃,而是那无休止的空洞.

权倾者需要足够的空旷来维持孤独.
如<<英雄>>中的秦王.
需要用那种孤立来保护自己.

如果用不大来形容太和殿的话,那么中和殿绝对只能用小来形容.

印象中,通常是臣子到齐之后,皇帝才出现.
而实际,也许是因为皇帝躲在中和殿里,等着正式上朝.

因为太和殿实在太宽太耀眼.
于是,很少人能看到狭小的中和殿里,一身龙袍在等待的影响.

穿过保和殿,是同样很小,只大一点的保和殿.
这便是中国读书人梦寐以求想到的一个地方.
一个能成功名的地方.
一个进行科举殿试的地方.

在用空气和红墙堆出的权势里,权利变得光芒万丈.
俯首之间,便是万民敬仰.

而那等气派,其实是仰视和遥望给慕权者开的一个玩笑.
背后的单薄,不值一笑.

女人与后宫


后宫里仍需遥望那权力的中心.
而高度差依然存在,尽管比外头少了些许.

但是,那遥望的距离,也让努力营造的权势场失了态.

也许,权势本就是展示给外人看的.
于后宫,只是距离.
将权力后面的人性隔离地越远越好.

乾清昆宁,帝后的寝居也不过是个炕头和些不大的床.
两边的十二宫也不过是类似四合院的雕红版.

更多着墨的依然是那高高的红墙,齐整的地砖,规矩的布局.
环廊里的雕栏,花俏的顶纹.
皇室的优越不在于床的大小,而在于外人如何看得精致.

毕竟,门内只有自己能看,而门外确是所有人能看的.

而床的设置于皇帝来说,也有些多余.
于是,连洞房所处的宫寝也不外是多了双喜刺绣的炕头.

而皇帝身边那些苦命的女人们,似乎更懂得如何享受.

也许,精致生活从来就是女人的天性.
陈展的雕铭镂刻的东西,大多是出于这后宫妃嫔的宫殿.

某种程度上来说,故宫是女人们雕琢生活的场所,和皇帝炫耀天下的地方.
换句话说,故宫其实是女人的地盘.
九五之尊不外是用以典当门面的工具罢了.

御花园


园这个字用得很巧妙.
因为你无从猜测它的规模.

实际上,虽然标注的很多地方带着亭字,里面有着成为斋的房子.
给我的印象却依然是环廊跟四合院的组合.

所谓的亭不外是缺了墙的屋子.
斋只是少了勾栏雕砌的宫殿罢了.

御花园也许称为花御园更为合适.
因为能供人活动的空间其实不多.

奇淫巧技


皇族只区别于平民的原因在于,它拥有多少奇淫巧技是东西.

传统中国的手工艺在于精致和极致.
讲究的是手感和神韵.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艺术品受人推崇的原因.

而贵族们更是深明此道.

珍品之于珍品,在于它首先是手工制的.
也就意味着,出出生开始,它便是独一无二的.

人的精准性决定的艺术品的不可重复性.
而技艺的熟巧程度,又额外地让这种不可重复性变得更加稀奇.

于是,九龙壁所面对的许多陈列品便成为了贵族炫耀的另一个资本.

中国人对奇淫巧技的喜好是从古而有的的天性.
这也是为什么标准很难在中国得到贯彻的文化根源.
标新立异有时是好事.
除非它成为天性的一部分.

当人可以求独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需要时刻地反常规.
即使,常规是正确的.

在这些金雕细琢的背后,是贵族们对天下展示他们的特权.

而在特权内部,也无法存在着永远的品级.
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等级制度,延伸到穿着用品等方面.
以另类的奇淫巧技区别着,炫耀着.

于是,不管工艺品收集的目的何在,手工业制造者都只是权力展示时候的一个赔偿工具.
而在等级制度中,工艺品只不过成了衡量"成王败寇"的一种另类标准罢了.

如同官帽后面的红缨.
插什么,看的是你的地位.
限制你收藏什么的因素不在于财力和能力,而在于地位.

为名所累


皇帝是如此.
故宫是如此.
北京是如此.
很多都是如此.

2009-08-15

浅谈Social Game


Social Game,作为SNS中比较有地位的一块,多少还是有有些内容可谈的.
而在众多的social game中,不得不提的有两个,一是好友买卖,一是开心农场.

两个如此简单的游戏,却能吸引大批SNS用户的青睐,甚至于,有些人是因为这两个游戏才接触SNS的.
这或许是SNS的魔力.
确切地说,是SNS中N所代表的魅力所在.

之前谈twitter的时候也提过一点,那就是,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提供商来说,network是SNS的核心.
于用户来说,N意味着各种资源的聚合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对于提供商而言,N的价值在于,信息聚合过程中,影响力中心的产生.

但,这些跟social game流行的因素关系不大.

考察好友买卖和开心农场,可以发现一些相通的地方.

作为一个social game,玩法必须简单.
理由很明确,SNS用户不是游戏用户,social game始终只是SNS的衍生品.
所谓喧宾夺主,这是social game不能做,也不应做的事情.
过度复杂的social game,不敢说不会成功,至少,他已经脱离的SNS的范畴,而加入web game的领域.

social game之为social game是因为它是SNS的附属品,一旦脱离SNS,便需要另一种发展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
social game玩法可以很简单的理由在于,它生存的土壤不是依靠游戏的可玩性本身.

这是个很奇怪的概念.
一个带游戏标签的东西,却不标榜可玩性.这似乎是个悖论.

再看看好友买卖和开心农场,你会发现,如果除开用户间的相互交互过程的话,两款游戏会显得惊人的苍白.
但是,一旦依附于用户,依附于用户之间的相互交互,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互相推演,两款游戏变得异常流行.
其根源在于,social game娱乐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SNS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不同社会关系的交叉试探,构成了游戏的主要内容.
用户间如何联系或者说如何相互骚扰的方式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一种方式存在就行了.

所以,一个能够成功的social game,除了需要简单之外,自然,需要能利用social,能最大限度地榨取sns里的N的价值.

补充一点的是,social game需要简单的另一个理由也是跟N有关.
前面说过,SNS存在的意义不是游戏,而是network.
也就是说,用户在SNS中的目的在于如何维系和建立相应的network.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使用SNS的单词时间不会太长.
因为通常来说,在SNS里,人的目的很明确,要么是建立关系,要么是维护关系,再就是关系的解除.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SNS用户的单次使用时间是比较短的.
投射到social game的信息就是,以用户使用SNS的心态出发的话,一款太过于复杂的social game也就意味着需要花过多的时间去维护.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潜意识的长时使用暗示跟自己的初衷是违背的,因而会变得较为不愿意去尝试和了解.

一个social除了能跟SNS结合密切,同时玩法简单之外,还需要一点额外的东西.

这一块是关于人性的挖掘.
毕竟这是一个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东西.
社会关系其实是人的一种有意作为行为.
用比较阴暗一点的说法就是,在交互过程中,人会有意隐藏和夸大一些东西.

再来看看好友买卖和开心农场.
用比较极端一点的词语来概括两者的游戏精神的话,就是自私和贪欲.

social game是一个game,也就意味着没人会对它认真.
好友买卖和开心农场,将人心里比较负面的东西,以恶作剧的形式诱导出来.
这或许是这两款游戏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潜意识中跟猫是同来,一样的谨慎敏感.
而人自我建筑的世界又不需要人互相刺探,这便形成了所谓的生活压力.

压力者,不可宣泄而积聚成也.

当有那么一种东西,或成文或不成文地约定,将一种相对于现实来说离经叛道的行为变为这个东西的普适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趋之若鹜.
因为这是相对于现实来会说一种束缚的解放,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无责任的颠覆过程.
而social game正是这么一种东西.

又或许,将其拆字来看的话.
一是social,一是game.

既然现实的social太过严肃拘谨,那么就需要一个相反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game.

于是,就有了social game.

2009-08-12

Twitter的江湖


微博客的领军人物twitter,据称要出实时搜索了.
这样一来,一个未成型的变革,也隐约在即了.

web 2.0时代,讲究的是信息的制造.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参与度是2.0时代最为人所提及的词汇.

也正是因为如此,交互设计以及用户体验才迎来了第一个盛世.

从bbs到个人博客再到SNS,最后到微博客,互联网的发展印迹已经走了螺旋的一圈.
从公共信息共享,到自主制造信息,这是2.0时代.
接下来的是SNS,一种新的圈子文化.
以及圈子内文化的交流.

这是后web 2.0时代的自我信息消化.
分散的信息制造,最后被分散的信息消费所消化.
于是,原本将互联网肢解为个体的2.0时代,重新构建出了群体.
重新定义了集体信息消费的方式--内部吸收.

而微博客的出现,将信息消化的方式,从特定圈子内带到圈子外.
用时下的一个词来说,是社会化推广.

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似是而非的六度空间理论,信息在聚合中传播演化.
这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
原始信息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影响力.

这是此前单纯的个人博客,或者说零散信息源所不能企及的.

于是,稍微理清一下,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如何聚合信息的时代.
信息的制造已经在2.0时代完成,各种博客成为了各类信息的来源,这是2.0之前,所有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
传播也在后2.0时代成熟了.博客的互链,以及SNS的兴起,已经将信息流转于群体内.
微博客更是将这个圈子扩大化.

如果只是单纯的扩大受众的话,twitter还不能说是革命性的.
twitter的成功在于其对信息长度的天生约束,和作为补偿的实时性.
twitter的这种特性,就如同将世界摆在你双眼所能触及的地方,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很快地反映在你眼里,而不论你身在何处.

这是信息再加工过程中,令人讶异的地方.
在传统的信息生产消费过程中,twitter将信息的生产同时进化为信息的消费.
在推某条消息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制造着令一条消息.

如果说没有什么很好的算法能够模拟人类之间的关系的话,twitter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推于被推之间显现无疑.

而一旦这种关系成为可搜索的,那么商业价值也无疑是巨大的.
至少,就广告来说,投放的精准度,也能因为社会关系的挖掘,而变得更高.

或许,这便是twitter如此受关注的一个原因.
不但能产生信息,还能消费信息,更重要的是,聚合优质化了信息.

因此,若决心要走twitter的革命道路的话,接下来该做的是,如何寻找被推的热点.
这样,就能用最少的资源关注最多的信息.

同时也意味着,你知道影响力的中心在哪里.
这对于做任何推广来说,都是极端重要的.

Google的隐危机


google不低调也不高调地在测试着新的搜索引擎Caffeine.

不高调的原因许是因为毕竟,这是自己本家的东西,也无需过度强调.且,不让人发觉有改变,其实更有利于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便也不好说对方如何如何.
不低调的原因怕是被bing抢占了风头,露了自己的短.

虽然,从bing推出以来,就不太被看好.
但是市场优于最优秀的分析家,bing的表现,正好应验了微软的一个定理:你可以无视所有的Microsoft 1.0,但是从2.0开始,如果你再无视的话,你将被市场无视.

微软之所以为霸主,是因为他能不说话而让人屈服,这就是霸气.也是王者之气.
尽管它的许多东西为人诟病,但是,依然有许多优秀的人在它石榴裙下匍匐.这是魅力,也是实力.

在google力推chrome os的时候,微软镇定地指出其在玩概念.而没有继续跟google纠缠,反而绅士地表示了对chrome os的尊重.
当然,这种尊重其实是对google web化战略的重视.
其实不用说,在google对os的野心上,google已经输了.
因为在战略上,google就把os提上日程,而是重视platform.

google想架空os,却推出了带os标签的东西,这或多或少始终失策.
而微软,也很乐意google将chrome os留在os的争论层面.
因为带着os标签,就必然以os的角度来比较.
windows毕竟在os上,是有着很大优势的.

在google的试探之下,平台,这个两家不言自明的战略也浮出水面.
google想将天下变为google天下,由搜索控制,Javascript和HTML渲染的互联网.

微软从来不惧怕概念,因为它自己本身就是玩概念的高手.
既然google在试探自家的os平台营地,于是,bing也在试探google的底线.

曾经有人说,微软不应该参合互联网,bing只是live search的升级.
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google对bing的重视,至少能说明bing的成功.而且,google在诱拐大批用户适应他们的爬虫的时候,也将他们爬虫的特征告诉的全世界.
于是,在爬虫上,在搜索里,google能独有的东西已经不多.

bing显然吸收了这些特性,并且改进了.
如同从当初的J#到C#.

如今,google在学习bing,bing又在学习google,对于用户来说,这是好事.
对google来说却未必.
至少,bing有理由分享google的资源.

而google想要的微软的资源,却还遥遥无期.

在web战略前,google比微软领先的只剩下android了.
在微软也推出在线软件服务,也在改进浏览器的时候,google领先的实在是不多了.

心情


少有地,先定下了标题,再写内容.
或许,是早已经知道该写什么了,只是不知道用什么题目,来掩饰.

掐指一算,已经快半年了.
其实不用算,也知道过去很久了.

总有人跟你说规划的问题.
说人要有自己的路.

当当你真的选择走自己路的时候,才发觉有多么的艰难.
也许是不为人所理解,也许只是很傻很天真的又一实力.
不管如何,能有这篇文章多少也说明了一些存在的缘由.

想想那上海滩,其实有些悲凉.
悲的是来去留走之时的惆怅,凉的是走过的时间,无以复加.

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没有走,情况又会如何.
无语.
假设性的问题,尤其是如此不合时宜的假设,自然地被抛诸于九霄之外.

不愿去想,也不能去想.

人一生中能承受的轻重,其实又有谁能说的清道得明?
众生有着自我的思想,自我的判断.
如同你不认同他,他或许也并不认同你一样.

对于每个人来说,世界是他的.
只不过无奈地,要跟自造的假想物体奋斗.

唯心所以被批判,是因为它显而易见的不合常理性.
但是,在两个铁球的实验之前,人们还是相信常理的.重的总比轻的下落快.

取决于人信与不信的根本在于,有没有证明或者证伪.
唯心,有着常识作为伪证,而无法给出正面的证明.
其实,唯心唯物的之争在于,常识是否有足够的立足点,来批判一方或支持一方.

行文至此,才发现,或许能用以上文字混个高考作文.

然而,这也是无意义的.

相对于今天踌躇而去,惆怅而归的没落.
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在膜拜之后,被隐约地告知,与施主无缘.
也就只能悻悻观望,然后打好包袱,准备继续天涯.

有些人,一生求漂泊.
有些人,一生在漂泊.
有些人,一生像漂泊.

无奈.
做祭.
用不在隐约的问题,写隐约的事情.
将该结束的笔录了结.
该开始的,残存一点希冀,在日薄飘摇之中,继续等待.

有时候,连仰天长叹都有些感觉困难.

2009-08-02

腾讯和魅族那点破事


魅族和腾讯的掐架升级了.
有网友调戏为,国内最大硬件山寨和软件山寨的相互掐架.

起因似乎是因为腾讯对魅族在开发其平台QQ上有点保留,有点意见.
于是,性格派的JW自然有了脾气,放了话,冷言向QQ.
接着是煤油的仗言,慢慢发展成到对方地盘的挑衅.

有粉丝的不但魅族,腾讯的军团更为强大.
于是两个团体开始掐架.
掐完了,腾讯看不下去了.据说对含有"魅族"或相关字眼的QQ群封杀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概差不多是高潮了.

腾讯下此杀手的用意很直接,既然你不买我账,也就别想在我的地盘上说话.
这个很想一些俗套黑社会剧的剧情.
但很可惜,这是现实.

没有去翻QQ群的开通协议,但想想"魅族"二字也不能成为敏感字或者成为不能使用QQ群的理由.
如果是部分QQ群发言"不和谐",那么借此"闭了"魅族在腾讯势力范围内的言论,也有些牵强.
虽然不能说完全不正义,但至少显得不大度.
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
那就是,QQ群的存在,并不受到协议的保障.
这里如果放大的话,就是服务的信誉度问题.有意做文章的话,对口碑造成不良影响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这个事件说明了一件事情.
魅族很冲动,腾讯也冲动,两家都还是孩子.

在处理商业利益问题上,JW明显还是个技术人员.
所以他应该是魅族的CTO而不是CEO.
技术可以锻造出好的产品,但不能保证产品成功.

魅族的模版,苹果,也许技术并不是一流的,但是产品做得却是成功的.这是魅族或者说JW应该看到的.
IPhone靠的或许不是它的硬件或者软件,而是它依存的一大条产业链.

魅族如今只是依靠M8惊艳了一下.
虽然JW对接下来的开发计划有很大野心,想推出各个平台的机器,但是能不能做好是一个问题.
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会让一些潜在的魅族用户离开.
这样对魅族是不利的.
JW如果继续因为M8而嚣张的话,他或许将和他的魅族成为一个流星.
虽然他能为M8等很多年,但也或许正式因为他等了很多年,所以认为有些"老资格"了,认为魅族应该受到尊重,但是别忘了,市场才是能给与他荣誉的地方.

而腾讯,或许有一天会有分裂吧.
毕竟,在某些产品线上,腾讯的口碑好了.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一如既往甚至更被人所唾骂.

这次封群事件,不能说是有风度.至少是不经过考虑不成熟的表现.
如同个土财主,对着不喜欢的东西一蔽了之.
JW扬言要高腾讯.这个不予评论.
因为理由是什么?站不住脚.

但是QQ群用户,尤其付费用户,则更有权力.
虽然,南山法院很强大.

但是,如果真是因为这个的话,那也就明白为什么中国软件走不出国门.

因为最强也不过地头蛇,出了国门,没人罩着,实力又差些,命运自然是悲哀的.
毕竟蛇终究是蛇,成不了龙.

2009-07-26

春哥


春哥,是一个时代性的折射.

超女的流行,将国人带向了一个新的娱乐时代.
这是一个被冠以"民主"雏形的娱乐盛典,这是一个全民参与度很高的聚会.

然而,同时,这也是娱乐圈里炒作的经典案例.
即使没有关注甚至观看过,但是,即便如此,玉米笔迷之声还是不觉于耳.
这是一个无孔不如的宣传造势.

在超女之后,是继续的运营问题.

传统的选秀之后,得奖之主也就红个一段时间,稍长一点便泯然众人了.
超女之后的继续运营却出乎人的意料.

不知道起初对春哥的反面声音是否是属于造势,反正最后,这已经成了部分网民的自觉.
这是另一种有趣的fans培养模式.
也深合了娱乐圈的一个不朽定律,有问题就有人气.

诚然,李宇春的个人能力确实有一定,这也是有一些支持她的人的原因.
而她的形象,更多时候,是揣测为一种有意的诱导.
从初期的枪骂,渐渐有了跟风,接着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不管如何,正反面都是如此的旺盛.

在这两方中,更为有趣的是一些春哥后援团.
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后援团,也不是对李宇春有特别偏见的人.
这些人,是一个时代的先声者.

这是一群跟着娱乐成长起来的人所引领的风潮.
前线阵营在wow,在一个突出代表这一时代人的阵营了.

有人将其称为闷骚的进化.
一群在郁闷中成长的人,终于能拿刀子了.
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冷笑.
于是,刀子成了他们雕刻时代艺术的工具.

在一个嬉闹的时代里,"娱乐"是他们的武器.
草泥马,春哥,贾君鹏,每创造一个词汇,就带领一次狂欢.
狂欢之后,是他们冷冷的笑.

如同春哥,她已经于李宇春无关.
它是一群人对一个现象的嘲讽.
是对这一现象的玩弄.

假装着被历史玩弄着,却在背地里玩弄着历史.
小时候,这叫叛逆.
长大了,这叫嘲笑.

春哥是一种游离在体制外的灵魂表象.
一种离经叛道中,利用传统手法表现的自我创作.
他们不喜欢或者不能在条条框框中畅所欲言,于是,在一个自我组织的国度施展才华.
那里是毫无束缚的.

换个角度来说,也正式因为被压抑得太久,太苦,才需要寻找一个如此奇特的突破口.

在娱乐之后,俨然成了一种文化.
在本来没有信仰的国度,人忽然有了自我发展的信仰,并如娱乐狂潮式的追随.
这似乎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然而,欢呼完之后,不得不由莫名的悲哀.
这感觉就像周末狂欢之后,发现星期一需要加班.

精神寄托成为避难所的代名词,只能说明现实来的太压抑太无奈.

当然,春哥文化是在不断进化的.
"信春哥,得永生"
有时候,这向纯粹的信仰迈进了一部.
这种是脱离的是非论证的信仰.
你不需要也不能够去论述它的正确性.

因为它是一种信仰.

2009-07-17

诳话生产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想法.

某次去深圳,搭乘公交系统.
由于在广州习惯了无人售票,咋到还有些奇怪.
不明白像深圳上海这样的城市,为何不采用无人售票,而需要人工售票.

想想人类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智慧在于懒.
越来越多的工作,在人类的智力范围内,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成本也越来越低.
也就是说,人的聪明使得人的工作需要越来越少的人完成.
这样,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

人越来越多,而事情却变得需要越来越少的人参与.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不断的增加,而工作机会却不断地减少.

宏观一点的说法,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减少了对人的因素的依赖.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抑制人数量的增加.

而人的生存繁衍是自然规律,生物总是在不断地增多扩散的.
即便是在如中国提倡计划生育的过度,理论人口应该是递减的(2人生产1人),但是实际上,人口依然是不断增长的(相比于50~60年时间段,这恰好是一代人的终结).
于是,人的本能活动使得人的数量不断增长,而另一项本能却又希望人越来越少.

在一个提倡创造价值的社会,每个人都被要求作出贡献.而人类自身的发展又使得,需要做出贡献的人数越来越少.

人的不断创新,并没有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它使得就业职位越来越少.
就像曾经对于机器人的恐慌一样,人类将生产任务交由机器人之后,人就彻底退出生产领域.
而退出市场领域的人类,也就等于退出地球文明的发展过程.

因此,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深圳公交有人售票的现象的话,就是,这是有意的抑制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保有就业机会.

回顾现实,为何就业机会却又不断地涌现呢?
可以看到,关于生产利于的岗位其实是在不断减少的.
以农业为例,机械的引入,让个人的耕地能力得到大幅扩展.
于是,农业需要更少的人来经营,劳动力也就自然地流动到其他领域.

按照以上的理论,多余的人口应该完全退出生产领域.
那么,就业职位的增加,最终就应该在于飞生产领域的贡献.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公职人员,或者说,社会政治之类的人类统领人类的位置.
产生于自我约束的内耗中.

也就是说,生产最终只占到人类互动的一小部分.
人类的大多数时间,在于人类系统内部的自我消耗和维护.

关于货币的一点诡辩


有时候会想,经济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平衡".
或者说,为什么货币水平总能维持在一定范围,为什么会有所谓的通胀/通缩.

从小受到的所谓经济学教育就是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也就是所谓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而对应的,价格是之于价值的某种反映,是某种衡量量化标准,是与价值相关的.

那么,问题来了.
人类劳动是离别与经济体制之外的.这就像在牛顿力学里的系统外力.
这是不能再系统内准确衡量或限制的.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劳动是一个无穷数.

人类劳动的结果必然是产生物品,进而一部分转化为商品.
只要有人类在,人的创造和劳动就在永不停息地制造"价值".
刨开部分消耗性商品的使用,大部分时间,商品依然是出于流通过程的.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如某些原材料最后变成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的创造财富,不断得制造价值.
如果价格是相关于价值的话,那么以货币衡量的经济财富也就应该是不断增加的.
这在历史上称为经济发展.

考虑人口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也就是说,生产的增加恰好适用于人口的增长消耗.也就是所谓的零和发展.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均财富一直维持在一个水平.
又或者说,供求关系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那么消费水平,或者说货币自身的"价值"是稳定.
也就是没有所谓的通胀/通缩的概念.

当生产跟人口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使得社会平均财富发生浮动.
如果生产高于人口,则平均财富上浮,反之则下跌.

如果此时的财富分配依然是公平的话(分配过程中机会均等),那么因为供求不平衡,就会导致物价的浮动.
也就是价格的浮动.
价格的浮动也就意味着货币"价值"出现不稳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浮动).
由于某一时刻,社会总财富是由货币数字化的,货币的价值衡量标准出现偏差,就会使得社会总财富的数字产生偏差.
在生产高于人口情况下,也就是供大于求的情况,货币价值减小,也就是社会总价值的量化数字减少.
这就有个悖论,生产的过度发展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相反,减少了社会财富.

这与常规认识相悖.
问题的根源在于,价格能否作为衡量货币价值,或者说衡量单位财富的量化指标.

价格的形成基于价值,而决定于交换过程.
生活中,价格是有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决定.经济学上称为博弈过程.
假设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稳定的,那么,以价格所代表的价值也就在其实际价值周边浮动.
如果经济系统是平稳的,那么浮动的最终结果是零和的.
宏观上来说,物价水平也确实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总得来说,价格依然能够成为衡量单位财富购买力的量化指标.

也就是说悖论依然存在.
换个方面,就是生产落后于人口的情况下,社会财富会增加.

另一种说法就是,供不应求的时候,社会财富会增加,经济会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之后,社会财富增加,而人口先于生产.
制造的财富不够消耗,而总财富却增长?

社会总财富是由货币的购买力衡量,而这个的表象就是价格.
总财富增长,数字指标是以价格计量的财富增加.
而实际上,生产落后于人口,供不应求.
也就是说,原因在于商品的平均价格上浮.
也就是货币发生通胀.

于是,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当经济发展的时候,通胀是必然结果,或者是是必然表现.
又于是,不通胀不发展.
若发展,比通胀.
通缩是经济衰退的表现?

2009-07-03

Android入门笔记(2)


Android将一个application肢解为若干个activity,或者说,直接让编程人员从用户操作的角度去编写程序.本着软件工程可重用性原则,一个个的activity必然会发展为组件式的存在,也许不很严格.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组件也算是一个application,因为它也完成了一个功能.而实际上,在android中,也确实没有对application中activity的数量有所限制或者说规定.
于是,application似乎只是一个比较虚拟的存在,一个activity的集合罢了.

但是,注意到android的编程模型,是1app1进程1用户1JVM的.
也就是说,物理上还是存在着application的.
如果按照上面对application,即application只是一些activity的集合的话,那么架空application这层,或者说去除application这个概念可能更合适.
但如果去除的话,又使得1app1进程1用户1JVM的原则变得无意义了.
所以,application必须存在,必须保存一个应用是实际的独立个体.

但是,这样的话,activity的自由组合这个先天优势不是也丧失了么?
为此,就有了task的概念.

task实质是也是一个activity的集合或者称之为容器.只不过特殊在它是一个堆栈式的存在,一个activity call了另一个activity之后,就会将那个activity置于堆栈上层.
相对于application来说,task是一个比较动态的存在.
打个比方,application是一个exe,而task则是dll.
application在开始就定义好了所有的资源,而task的话,可以再允许的情况下调用其他东西.
某种程度上说,task是动态生成的application.

不同的task里的activity是由affinity来区别的.某种程度上来说,affinity是task的ID.注意到这个ID是可重定的.感觉Dev Guide的说法,这是由activity的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决定的.
顺便提一句,android的的开发倒是挺象web的.

activity在task中的表现,或者说加载方式主要有四种:
1.standard(the default mode)
2.singleTop
3.singleTask
4.singleInstance

值得一说的是,android对activity stack的处理让人想起了Erlang的一个思想,就是多线程环境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锁,那么就让锁消失.Erlang的作法是让没个变量都只能用一次,也就是说,每一次操作的变量其实都是新的.
在android中的task里,一般来说(standard mode),没一个intent发过来之后,都会产生一个新的activity来响应这个intent,就像Erlang一样.
而singleTop mode则是对standard mode的一个特殊处理,即,保持stack顶端的那个activity.也就是说,如果一个intent是由stack顶端的activity处理的话,将不会新建一个新的activity来处理,而是由原来的那个activity处理.
singleTask mode则是对于这个activity则会新建一个task.也就是说,对于这个activity,会分配一个新的affinity.
singleInstance mode则是保证这个activity唯一.这个对于1app1进程1用户1JVM模型来说,就像是引入了一个static变量.

既然对初始加载的过程有所规定,那么也就很自然地会有结束过程的一些规定.
类似垃圾回收,android对acitivity的退出机制也有一些设计.也是跟task有关,acitivity在退出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task的stack,因此,android对acitivity的行为方式也做了规定.
1.alwaysRetainTaskState属性.保证stack不变.默认状态下,一个task长期不活动的话,会退化到root activity,也就是弹出stack,只保留底部的一个acitivity.
2.clearTaskOnLaunch属性.这个会在acitivity加载的时候清空task的stack.
3.finishOnTaskLaunch属性.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属性保证了某项task是唯一的.因为当一个同类的task加载的时候,如果此属性为true,那么就会先退出之前的task,然后再加载这个task.

Android入门笔记(1)


根据Dev Guide的说话,Android的application模型是比较独立的.即是1app1线程1用户1JVM.做个比喻就是每个app都是一个单用户的独立JVM中运行.
这样,在设计上,是把每个应用独立开来的.资源不共享,独立存在.
在Dev Guide中还提到一个android的特点,app之间可以使用双方开放出来的程序逻辑.这听起来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一般来说,我们会将这种重用性称为组件.像各个编程语言里常用到的控件.这种重用性的基础是接口的开放性.而android声称能够使用任何应用的任何开放逻辑,那么,也就意味着android有一个非常优雅的程序框架,使得不管程序所用的组件实现什么功能,都拥有一个一致的对外接口,不然不能说能使用任何程序的任何开放逻辑.
对于这个模型,android首先先颠覆了一般程序员的逻辑.即,消除了main函数的存在.也就是通常意义的函数入口.某种程度上说,是有函数入口的,只不过被隐藏了.更多时候,我们或许应该称这个入口为loader,而android的程序是loader调用的程序逻辑,或许也可以称为动态组件式的编程模型.
android在这种程序框架下,定义了4种类型的组件:
1.Activities
2.Services
3.Broadcast receivers
4.Content providers

acititvies或许可以称之为event,他是一个用户导向型的组件.也就是说,它的程序逻辑是以用户角度来定义的.对应于UML,也许可以用用例来称呼它.acititvies完成的是一个用户产生一个需求,然后通过activity去完成它.比如通过滚动条下拉一页,发送一条信息,或者切换一个屏幕等.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操作.
对应于activity背后的操作,是其前端的交互部分.一个用户操作必然存在着交互区域.android中,这个区域称为view.android将屏幕做一个root view或者正式地说content view.而view则是在这个content view里划分出来的一块矩形区域.这个划分或称可以使递归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一个矩形内再划分矩形.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android其实是很重视用户交互.它不像传统的UI设计,将事件的相应绑定到一定的控件范围内,而是将整个响应区域开放.如何响应,响应些什么,完全由程序员决定.

service则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后台进程.它可以看错是对activity的一种补充.在不要求或者不需要用户参与的程序功能逻辑上,就由service完成.

broadcast receivers是基于前面那个独立编程模型的一个补充.android将每个application隔离开来,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每个application是一个工厂里的一个车间,它们之间一般无法知道车间之外的事情.于是,为了能够让车间内能够对外部的一些变化作出响应,就有了broadcast receivers.这是一个类似于进程间通讯的概念.也是借鉴与网络里的广播模型吧.google的网络作风--世界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一个监听器样的存在.

content provider也许可以称为剪切板或者是一个逻辑上的文本共享区吧.

前三种组件是由传统的消息驱动模型的,而content provider则更像是文件系统.
只是在android中消息装在了以intent为名的信封里.
顺便一提的是context,这个无论在何种编程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东西.当然,它的意义也基本相同.
如同进程的寄存器状态,它代表的就是当前application的所有东西的容器.

2009-06-26

写在矫情之夜


也许人隔段时间久需要矫情一次.
只不过有时候时间长了,觉得已经不会那么造作了.
但某个时候却又忽然泛起了泪光.
才明白,人是摆脱不了这种天性的.

大学四年,也许有人在清醒的时候,会对它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但是,当在一个每个人都知道也许是最后一个饭局的时候,人是感性的.
他不会去看很远.
或者是看得太远,看得太过飘渺.
于是,眼睛会湿润,鼻子开始抽动.

无可避免地,在某种场合,某些时间,某个事件里,人才能较为完整地说出一些心理话.
人提防的是被其他人知道.
但明白有些人一见之后,也许就是永别了之后.
人就还原成了人.
没有必要伪装,没有必要婉转.

从此之后,也许还有联系,但是相隔也许是天涯.

其实,四年的时光,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快乐和不快乐的部分.
在离别之际,再纠缠于不快乐的部分,也只是对自己的折磨.

人的天性里,总会对记忆进行加深.
好的回忆会让其越来越美好,坏的则是每况愈下.

在一番推心置腹之后,人也就宽容了.
用一句不太合时宜的话说,那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如果有些事情是不能抹去的,如果有些人是不会再见的,那么唯有留下美好记忆的一个片段.
这是人性使然.

在转身合上四年时光的之际,默叹一声,默笑一下.
在匆匆岁月里,没有什么是错过的.

有些事情,也许当下觉得是一大损失.
但若干年后想起,也或尝不是一分幸运.

人海潮潮,总有些人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可以珍视的艺术品.

毕竟,这是一个无比复杂而又有着各种各样隐喻和规则的结合体.
在存在即是合理的信条下,有许多东西是相互矛盾但却又是能和谐地共存在一起.

这就是人类世界的奇妙.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言语肢体乃至命运的交叉,谱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生.
而这些人生轨迹,却又令人意外地归结到某几个结尾.

而具有一些隐喻意味的是,人的生老病死是固有的.
它是独立于人类社会,甚至独立于各个个体而存在的,却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潮流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在于,他的发生也许毫无目的,也许功利明显.
但是,发展的过程却始终是博弈的.

而通常,这场博弈随着离别的到来而变得戏剧化.
成为了一场零和的博弈.

在分手之后,基于利益的关系大概就此清零.
而感性的部分,却由此留住.

也许,这是人之于动物的区别.
在受着优胜劣汰自然规律的支配下,人居然能够发展出所谓的公平.
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也或许是混乱的根源.

无论如何,人就着这反常规的存在生态,反过来影响着支配他的一切.
如同zion之于matrix.

也许,世界的基本法则本就是平衡.

2009-06-25

google的祭品


今天,QQ忽然断了.
然后是之前的google的一些服务被GFWed.
于是,很多猜想出来了.

有人说这是CN lan建设过程中的必然.
设备功能的升级,使得网络不稳定.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阴谋论.

然后,很快地,有流出了某黑客攻击腾讯服务器的言论.
对于图者,早已经不信其有也无所谓其无的地步了.
正龙拍虎之下,人也多疑了点,况且是如我等般的无知民众.

图的内容是某安全论坛的标记.
去论坛看了下,貌似也没人出来声明为这次"恐怖主义"事件负责.

然则,很快地,也就有了某山寨黑客声称是他们干的.
流言就在渐渐地四起.

而腾讯,这个事件中北饰演的受害者,也没有很快地有确定的言论.
据说挂了一个遭受攻击的公告.
而后很快地,QQ恢复登陆了.

正式推送这一下一则公告,云此次事件是电信运营商出现设备故障导致.

这样,暴风可以安心了.
这不是它们干的.
是其他人的问题,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让广东电信网络出现了问题.
让腾讯的网络问题,让这只遍布全国的企鹅暂时得瘫了.

但是,问题出在这么一个敏感的时期,不能不让人又所联想.
如果那张黑客攻击的图是真的话,那么可以肯定,这次攻击的目的很明显.
用覆盖全国的QQ来影响中国互联网的运作.

这是一种对google被封愤怒的表示.

google的中国之路从来都是艰难的.
即便终于妥协以CN身份进来之后,也不得不受着各种势力的排挤.
有人开玩笑说,开复上上春晚就没事了.
而事实是,google只是一家技术公司.
在政治方向至上的过度,这种放羊式的仁慈是不收欢迎的.
管制永远的强权的代言词.

这次,google将近倒下了.
Gmail,reader,很多网民习用的东西都忽然不能用了.
于是有人愤怒了.
在以前或许已经是有人揭竿的时候了.
但是现在不行.
20年前的教训还在.
于是,新生的网络成为了新的言道.

人们通过网络越来越多得逼问着一些以前被强制掩盖的东西.
这是一些利益既得者所担心的,当他们无法控制的时候,就会逐渐变得野蛮.

网民的沉默不代表着屈服.
在技术主导的Web环境里,从来没有政治,之后hacker.

如同matrix里一样,即便有着agent,zion依然存在.

于是,洪泛发生了.
在某某倡议7.1罢网之前,已经有人用行动,用互联网发出了一条信息.

网络影响不像一些人想得那么简单.
这不是一个说控制就能控制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建立在"被攻击"基础上的假象.

如果不是,而是一些伟大系统的调整.
只能说,终于有一样技术赶在世界前列了.

其实所谓监控,所谓GFW,这些已经有些无关痛痒了.

看看腾讯QQ群的在线聊天记录就明白了.

Matrix距离是如此的近.


2009-06-24

面试深圳


已经模糊了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深圳了.
只知道,当时对这个城市有着莫名的好感.
也许是因为晚上到的,所以,整个城市安静了许多.
与广州毒辣喧嚣的印象不同,深圳多了些斯文,没有那么飞扬跋扈,咄咄逼人.

第二次去深圳,已经不是打着休闲的旗号过去了.
在六月将结束,也是大学要完结的时候,深圳,留有一丝生的希望.

南方的夏,总是炎热的.
下车之后,铺面的炎热席卷而来,连遮挡的机会也不多留.
然而,再走几步,绿色.
带来了点点的微风.
尽管这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足够了.

如果说上次到深圳看到的只是一些城市的表象,那么这次或许可以看到深圳的一些精神所在.

在所谓的城中村游荡着,在这个聚集了深圳诸多外来人口的地方,在这个工业和生活几乎分不开的地方.看到了一些东西.
有人喜欢称之为底层社会.

没有用这个字眼,是因为不明白什么叫做底层社会.

一段时间以来,关注过深圳的山寨机行业.
从默默无闻,到所谓民工专用,再到媒体里铺天盖地的评论.
深圳将山寨机从作坊带到工业化面前.
将非主流的文化和制度,输送到了主流社会.

于这一点来说,深圳的手机行业无愧于山寨这个词--老子做老子的.

纯粹地来说,这是利益驱动使然.
从一些业内人的所谓内幕中可以看出,山寨机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这个利润的后面是纯粹的组装.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品牌机和DIY的电脑之间的差别.
也许不是很贴切,但相同之处在于,DIY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泛型考虑.只要觉得适合就行.

山寨就是如此,它贴切了市场,市场要什么它就给什么.
从营销上来说,它直接得到了市场的第一手反馈.
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但是,如果在深入一点了解深圳,你会发现,这些不是山寨机特有的.
而应该是深圳特有的.

深圳有着一股不同的商业气息.
在深圳打拼的人,无疑地都抱有这么一个信念:这是一块可以掘金的地方.
深圳生存的法则就是发现利润,并获得利润.

也许,这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并不足以代表深圳.
但是,再加上一样东西,就能够使得深圳之为深圳.

那就是模仿.

山寨机发达的产业链,根源在于模仿.
从纯粹的模仿,到拼装,在到现在的各种奇思妙想.
深圳所体现的是快速消化能力.
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模仿,在深圳似乎是一种潜文化.

将目光转向深圳一个堪称地标式的企业--腾讯.

这是胖胖的企鹅,无时无刻地不在窥伺模仿着.
从起家的OICQ,到如今的滔滔校友等,无不是在模仿着现有的对手.

从某一个程度上说,模仿是深圳生存的手段.
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的基础上,深圳只能快速学习和消化最赚钱的东西,然后用来维持自己的发展.
不能说这是完全的被动式发展.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依赖性.
模仿已经成了天性,成了一种能力,也成为了一种优势.

你可以花很多时间来想一个idea,可以花很长时间做一个产品出来,但是,深圳能用很短的时间,复制一份.这就是深圳.

或许可以说,山寨机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过程,正是这种模仿文化开始蜕变的过程.
模仿,已经满足不了深圳的胃口了.
深圳已经开始嫌被模仿着发展的缓慢了.
于是,有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出现.
各种创意十足的山寨机这是这一现象的写照.

当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的时候,便会尝试自己制造对象.
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想法.

"你需要什么样的手机,只要你说的出来,我们就做的出来."

对商业的敏感和快速的消化能力.
深圳,将成为中国创意的闪光点.

2009-06-09

金钱帝国


这是一部应该看看的电影.
至少,这一部片子云集了当前香港的一些精英演员.

还是佩服黄秋生.
也还是只有黄秋生能演这种精英流氓.
混蛋的时候挺混蛋,正经的时候比谁的严肃.
这就是精英.

但,看片子的时候总是想起一些无关的事情.
尤其是对着廉政公署那血样的招牌的时候,有些莫名的感动.

这是一场以妥协结束的战争.
胜方的代价似乎比输的一方更高.

但是,换来了一个廉政公署.
又一个权力制衡的产物.

贪污的泛滥,正如片中所说,是祖上给的权利使然.
极权之下,更多的依靠的是人性.
而能在没有监管下自律的人,是少之又少.

尽管,中国从来都是讲究修身养性的.
但是,真能潜下心来的,也大概没有必要修身了.
从来都是厚黑学在背地里地受推崇.

不知道算不算多心.
总能想到今年发生的一些事情.
尽管,这不全是贪污问题.
但是,官员的问题,也就大概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有句话叫做,上帝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09迷乱的半年过去了.
民众也似乎悄悄麻木了.

而制度下,似乎屏障越来越厚.
罗京,一个播音员的死,占据了大量篇幅.
而燃烧的公交,却不能在此处放出多少光芒.

当然,也有人调侃说,罗京的死占据的是娱乐头条.
确实,娱乐头条.
这是个冷幽默.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blogger还没有解封.
而前几天被封的,也已经解封了.
有些悲哀的估计,blogger大概是永远和谐了.

在GFW从网络版走到单机版的时候,估计blogger即是不被和谐,也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

花季护航者个词造得真好.
从娃娃抓起.

后头看看,离题目金钱帝国是越来越远了.
无奈,毕竟这里不是帝国.

2009-06-04

纪念刘和珍君


本不想翻墙上来的,但是,集体的失声,让这懒人也禁不住产生的翻墙的冲动.
然而,翻墙之后,又能做何.
不过是一时年少的反叛心理作祟.

偶然看到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才发觉,历史果真是有相似之处的.

从blogger被墙的那天起,隐约地也知道是跟今天有关吧.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放假确实始料未及的.
往年的近日也未见有如此大的动作.

或许,是在浮华的08之后,09的不断负面新闻,使得某种危机感觉油然而生.
人心虚的时候就会以猜忌的心理揣度周围.
在一连串的神兽横空出世之后,这天下果真是妖兽横行了.
逐渐流行的各种网络用语,无不在表达着出离的愤怒.
在还没有完全麻木的人中,讨伐声依旧,只是,越来越多地,恐是草泥马般的玩偶.
也许,唯有当连玩偶宠物的资质都没有的时候,人才会有所觉察.

互联网短暂的沉默,是意味着爆发还是灭亡.
这是不可预知的.
在年轻人为着生活艰难奋斗的时候,活下去是唯一目的.
当连奋斗的热血和活下去的意味都没有的时候,那便是情绪爆发的时候.

无所谓挑唆煽动,历史的变革总归是由于绝境.
朱重九也不过是做和尚而不得,才又成了皇帝.
朱棣也是求而不得,才动了杀侄的心.

尽管太平依然可能是粉饰的,但是,如果还留有一丝希望的话,那天下依然是朝九晚五的.

忽然的沉默,不会让还有些知觉的人忽视什么.
他们回去寻找理由.
真相或者假象,是有这寂静的今天所触发的.
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今天都是一个转折点.

也许,今天的转身没有20年前来得悲壮,但是,这是一个标志.
在不断翻新的旧体制与708090不同年代思维的碰撞中,前途未可知.

苦大仇深的70后,闷骚彷徨的80后,有些迷乱的90后.
时代在继续着.
历史也终究会有这关于那天的描述.

真相,也许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印象确实磨灭不去的.

谁把握导向那非官方的一面?
这是个问题.

2009-05-17

望洋兴叹


国人相信轮回,有命数.
古伏羲做八卦,八八卦象.
本以为尽此刻述尽天下事.
然,不期千年后,神州大地对这命数之格却也讳莫如深.

在风谈不得的情况下,索性锁川拘水.
有伟人已经出言,改让你知道的会让你知道,不该让你知道的也别想着去知道.
下有愚民,却百思不解.

终有贤明大智如房氏君者,能琢磨圣意.
且夫年当此君亦有惊人语:
我只不过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也无怪能和庙堂如此通气,云百姓就是要被管的.
原来都是有着相似过去的人.

不管是错了还是对了,掩盖了事实先.
即便就是错的,也劝告草民们莫追究,上自有法门.
庶等无需多言.
只要安心耕田就行.

至于公仆们,阴阳调和之后自然会理理朝政.用70码的速度视察民情.
总之,是无所谓尸位素餐之嫌疑的.

即便有了如北川之事,也是圈而管之,秘而不宣.

中国体制至今,早已无紫禁城皇家大院的存在,深宫秘事却不曾有丝毫减少.
所谓权高位重,大抵就是如此.

一国的形象,也非食粟粒之黎民所能代表.

草根之下,也唯有文字是不易阻隔的情感外露.
既有宣泄,也不免为人所见.
即是是闭门造车人,也难免会有疑邻盗府的猜疑.
于是,非得逼着用凿壁偷光的精神,让广大穷酸秀才们翻越城墙.

西方越狱,东方则是翻墙.
钱钟书说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其实也中一半意思.
想出去的,并没有想进来的容易.
如当年非典的隔离,如今H1N1的惶恐.

由衷地叹兴中华文化的深沉爱意.
让子民子女们不受外敌的钢船利炮的轰击.
却只授意孩子自主翻墙却接受那腐朽思想的误导.
这是何等深沉无私的考量.

仅以此文献给红杏出墙的好奇者.
兼悼念八八之时深度入院观察的blogger.

美丽心灵


玻璃折射出一样的光彩.
如同约翰纳什般,尝试在里面寻找可以解析的部分.

而有人,却只是纯粹地欣赏着七色在穿透中绽放.

光自顾自的胡乱散射着.
没有什么能阻拦它们的脚步.

速度是它们无可辩驳的骄傲.
有人将之称为蛮横.
而它们自己将其理解为自负.

在放纵之中,朝着自以为是的地方迈进.
却不知生命中,只有纯粹的直线.

偶尔还会被静止的玻璃所扭曲.

曾经如何地团结地粘合在一起,最后,却因为一个透明的物质使得所有东西开始产生私心.
在分裂后,居然发散出七色的光芒.
让人微微地为这动荡的反叛感到不可思议的欣喜.

仿佛人本就崇尚不安分.
希望破坏,希望不守规矩.

但偏偏人活着又在自我定义的规则里游荡.
向往无缰绳的信步生活,却自顾自地戴上各种加锁.

向着青青草原大喊,我本规矩.
心里却跑向了遥远未知的草原异端.

也许是因为辽阔,所以有了野心.
也许同样是因为辽阔,才有了惧态.

蝴蝶飞不过沧海,却能在大洋彼岸掀起飓风.
没人能确切地说明边界.

也许很近,也许很远.
唯一知道的,是它存在着.
或者,有时候,它的存在也是一种幻觉.

正如约翰纳什需要它的间谍身份一样.
在一个只能读懂自己思想的维度里.
真假已经失去了参照的标准.
一切是自己头脑在制造着各种各样的事物.

2009-05-14

仓鼠的夜


有时候,会以为那是只青蛙.
因外它老匍匐着,伸展着四肢,贴着笼子.

然而,我知道它不是,没有青蛙会长着毛,而且喜欢咬着永远咬不断的铁柱,磨着牙.
也没有青蛙喜欢在半夜,跑在一个永远也跑不完的路上.

但是,它喜欢.
也许是固执,也许仅仅是无聊.
它喜欢将两三步的距离无限化,将享受着转轮在脚下不停旋转的快感.
嘎吱嘎吱的逼着笼子哀叫着.
仿佛它喜欢这种异样的快乐.

也许它心底是厌恶笼子的,所以要藉由这嘎吱响的转轮来折磨笼子.
它用着自己特殊的方式,向着禁锢反抗.
一个别人看来很快乐,而它自己也很享受的方式,表达着早已经出离的怨恨.

是的,是早已出离了的怨恨.
早到它有记忆之前,远到它永远没有兴趣去了解的远方.

在自我陶醉的抗争中,它跑得越来越快,笼子也在转轮的折磨下,越发地叫的凄惨.
回荡夜空的嘎吱声更深地刺激着它的神经.

嘎吱嘎吱,咣当哐当.
终于,它视为折磨对象的笼子终于不堪折磨,张开了禁锢的口.
月光终于不再隔着栅栏投进.

此刻,银色光芒灿烂地倾倒在这只同样有些银色的小仓鼠身上.
月光让两只小眼睛有了些光亮.
就像清澈的孩子,好奇地望着陌生的世界.

它所愤怒的笼子倒下了,它所奔跑的道路,忽然变得不再是圆环滚轮了.
夜风吹动着那几缕胡须.

小爪子搭载笼口边缘,面部的所有器官不可遏制地尝试了解新世界.
眼睛转着,胡须抖着,鼻子嗅着,耳朵也不知是风的关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安分地左右乱转.

终于,试探性的迈出一步之后,它发现,世界变平了.
不像转轮般崎岖不堪.
它匍匐着,它爬行着.
带着高兴和好奇,在做着转轮里幻想做的事情.
奔跑,它想奔跑.

然而,当它爬离笼子之后,一种莫名的无助在蚕食着新鲜感.
眼前的路太过平坦,太一望无际.
它惶恐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它怕走远了之后再也没力气爬回笼子.

它抬头看看月,而月却有些阴险地躲进了云后.
眼睛的光芒被深邃的黑色替代.
连它自己都感觉到眼睛陷入了一片无助的黑暗中.

夜里,又响起了猫叫.

它迅速地回头,慌忙错乱地寻找那间倒下的笼子.

一个人走过,用身影遮盖了月色的影子.
它感觉自己被一种熟悉的感觉包围着,离开空中,胡须重又接触到了那铁质的笼子.

眼睛重又有了些光亮.

感受着笼子被重新放平,它望着笼口.
呆了大概两三秒.
忽然迅速爬上转轮.
嘎吱嘎吱,咕噜咕噜.

一种很快乐的怨恨重又飘荡在夜里.

2009-05-13

浅谈浏览器的盈利发展


一个在UCWEB实习的同学说,UCWEB对3G门户的浏览器有了警惕,说是公司的一次危机.

其实很容易理解.
就UCWEB来说,现在,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还猜不透.估计是推送的点击率.
和诸多的国内软件走的道路一样,刚开始出来个好的产品,然后成功了之后开始推送广告.
诸如迅雷.
然后,很自然地有了ayu等之类的民间英雄,将强奸绿色了.

现在,3G门户杀过来了,加上之前跟腾讯谣言的矛盾.
UCWEB算是在青年的时候,受到了一次挑战.

撇开腾讯,同为手机行业,3G有的正是资讯.
退一万步讲,开发浏览器,如果能将现有的服务整合,那么,不但巩固了用户,而且对于潜在的其他客户而言,集成功能的便利性,对于UCWEB来说,不能不说是致命的打击.

自己不是内容的制造者,就3G门户相比的话,已经是落后了一大截.
而从战略上来说,3G门户是一次侵略性的尝试,即是失败,对其根基的影响也不回很大.
反观UCWEB的话,这实在算是生死存亡的守卫战.

一旦被3G门户制约,在腾讯趁势蚕食,UCWEB倒下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就目前的广告推送模式来说,UCWEB即是能成功,在专业人士里也不一定能有好的口碑.
况且,所谓众口难调,一旦用户不喜欢被推荐阅读,就可能会产生反感而转投其他浏览器.
如同被人诟病的迅雷,在强奸用户的桌面的时候,却无耻地提供了免除慰安的特权--会员去广告权利.
这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于用户来说,也不得已而鄙视之.

那么,如果UCWEB不采用广告模式的话,单纯一款浏览器如何盈利呢?

想起这些天和朋友嘴里绕了很多次的词,标准.
所谓标准,就是大家需要遵从的东西.
另一个意思就是,你需要按照某些人的意愿来安排一些事情.
这就是标准.

有时候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比如google的seo建议.
即帮助google让网页具有google爬虫友好的风格,也让接受google爬虫友好的网站有了好的排名.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google不断壮大的基础上的.

其实,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一点.
标准,或者说平台或许是一种新的盈利挖掘点.
开放性一直是软件业所最为欢迎的.

如果你做的东西可以很友好很方便地跟第三方交互,那么它就容易被各种资源所接纳.
同为浏览器的Mozilla firefox就是很好的例子.
强大的插件,让本身单薄的狐狸强大了起来.
在IE横行的世界,也能占据半壁江山.

这就是开放和封闭的对比面.

平台为王,这是微软成功的所在.
而这句话,也是googel成功的所在.

你用搭建了一个平台,就用一个平台养活了很多人,反过来也就养活了自己.
symbian或许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如果UCWEB能考虑像google对待chrome般有野心,自然,3G门户的浏览器也不是需要考虑的对手.
至上,战略部署上,不是同一个级别.

2009-05-12

无题


几乎没有人曾经想过,灰尘有没有意识.
因为不管有没有,都是无所谓的.
有意识的也终究会尘埃落定.
无可争议的事实,也就无需太多关注.

灰尘飘着.
空调的冷风让它有些沉重.
粘在落地玻璃上,望着外面灼热生温的阳光,地面,犹如柏油马路般,冉冉起焦灼的热气.
隔着厚厚的玻璃,感受的是被阻隔的热度.

如同两个世界,水深与火热的交错.
灰尘有些晕眩了.

在它还来不及触摸这另一端的温度的时候,凉风重又将它吹起.
依旧带着湿重的感觉,却也飘着.

飘过没个人的鼻息.
感受着不同人不同的呼吸.

有时候,在某人的比气息里均匀地打着转,犹如仓鼠喜好跑的圈轮,反反复复,而有有些莫名的韵律.
似乎宁静,却有规矩地周转着.
动与静之间,微妙地平衡交错着.

有时候,那时一股浓烈的鼻息.
刺激着周遭的空气.
浑浊的呼吸,以及隐隐心率的剧烈波澜,在逃离和禁锢间反复游荡.
离开也不是,留下也被拒.
在是与否之间,玩弄般地被抉择着.

有时候,那又是一溜无声的呼吸.
轻地连灰尘也感觉不到空气的流动.
只是偶尔地一长串深呼吸,才又想四周宣示着自我的存在.
乘着呼吸,灰尘游向那人,想要近些看它.
缓缓地,随着深长地有些诡异离谱的呼吸中,慢慢地接近.
就在灰尘以为终于临近的时候,一声咳嗽,将它永远地抛离了那不可测的呼吸.
在不可遏制的后退中,灰尘看着那簇呼吸渐渐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背影.
最后,连那触摸不到的黑色,也终究融入更为遥远的夜幕之中.

灰尘这才发现.
阳光已经远离,也已经有些狡猾地接管了世界.
而它现在才发现.

夜将周遭请了个空.
人回到了那些点着灯的归宿中.
而灰尘,依然飘荡着.

在没有呼吸的宁夜里,灰尘阻止不了自己的坠落.
即是试图黏在犹有一丝温度的落地窗上.
自然的不可抗力,也将它拉扯到地面.

终于,它躺下了.

它安静了.
在莫名地惶恐无措中,让时间溜走.

在或许可能还有的明天到来之后,或许它将不在漂浮.
连作为灰尘的欲望,也在无尽的夜中,被慢慢消磨.

直至,什么都不剩下.

忽然,吹起一股遗留的冷风.
灰尘动了下.

然后一切回归肃静.
黑夜依然.

512之殇


一年前,汶川地震,举国纷纷.
一年后,依然纷纷.

有太多的东西没有得到解释,有太多的东西无法解释.
在哀悼的信息重新遍布的今天,明处的舆论教育着人们,紧记死者的哀伤.
而暗处的,舆论的来源,无法得知.

谁在推送着消息,或许无关紧要.
毕竟,死者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在一个神奇的环境下面,不得不对一切保有一丝的怀疑态度.
或者说,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人失去了信任的勇气.

在频繁看到的正反面消息当中,事实是什么,已经变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因为看不到,也可能是因为不能看.

面对围城,有些时候宁愿去相信负面的消息.
人性本恶,这或许有些黑暗.
但求生求全的本能却是无可否认的.

不论校舍的倒塌是否跟其他因素有关,不管最后能不能得到合计的死亡人数.
也许,这一切其实已经有了结果,只是由于微妙的原因,不得,也不能得志.

在围城中,有东西防御着外面,保护着一些东西.
所保护的,也许是诸如你我般的凡人,也可能是那殿堂上的贵族.
无所谓,只是它肯定在保护着某些东西.

不然,紧闭的城门会有打开的时候.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诸如鸡鸣狗盗之徒翻墙越壁地传播着它们口中的事实.
那是事实么?

无从考证.
墙内无所见,墙外可能闻?
宛如在棺材中,生死隔离了般.

也因此,或许更有哀悼的理由.
在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漂浮在汶川上空的时候,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偷偷在汶川艰难爬行的时候,更应该做些纪念和悼念.
悼念那些还不曾忘却的伤痛,以及一些莫名的病因引发的头疼脑热.

国人或许都是病的,无论在汶川之前,还是之后,所以才有了这等的悲剧.
在奉死者为尊的国度,却连死者在何也说不清道不明,也算是一种病态了.
自我意淫的病,和被迫自我意淫的病.

也许如同狂人般,看到的一切都是字缝里写着杀人的喜剧书.
只不过抱着厚重的黑色书皮.
长年的冷笑,将面目拉扯成像是天生的怀疑狂.

难怪有着诸多的精神病专家.
看来,需要治疗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网瘾.

还有网瘾下面的多动症.
以及百年来的迫害狂妄想症.

此致,汶川上下飘零的亡灵,和人.

2009-04-26

MySQL Query cache笔记


有点麻烦,有点难懂.
尽管如此,还是记下目前所理解的大致情况.

首先是两个数据结构.


// sql/sql_cache.h
struct Query_cache_memory_bin
{
Query_cache_memory_bin() {} /* Remove gcc warning */
#ifndef DBUG_OFF
ulong size; //基本的size大小,实际上,free_blocks存放的接近size大小的block.大于前一个bin而小于后一个bin
#endif
uint number; // free_blocks 里的数量
Query_cache_block *free_blocks; //存放相似size大小的block

inline void init(ulong size_arg)
{
#ifndef DBUG_OFF
size = size_arg;
#endif
number = 0;
free_blocks = 0;
}
};

struct Query_cache_memory_bin_step
{
Query_cache_memory_bin_step() {} /* Remove gcc warning */
ulong size; //bin的大小
ulong increment; //bin之间的便宜量
uint idx; //bin群中,第一个关联此step的下标
inline void init(ulong size_arg, uint idx_arg, ulong increment_arg)
{
size = size_arg;
idx = idx_arg;
increment = increment_arg;
}
};



query cache的大概结构式这样的.
+----------------------------------------------------+
| step array 当作cache的一级索引 |
| 存放的主要信息是某一个size大小的bin群起始的位置偏移 |
+----------------------------------------------------+
| bin array 当作cache的二级索引 |
| 存放的主要是size大小的bin群组 |
+----------------------------------------------------+
| 实际的cache 区域 |
+----------------------------------------------------+

对于cache的step和bin的一些换算关系如下
current_bin_count = ( pre_bin_count + QUERY_CACHE_MEM_BIN_PARTS_INC ) * QUERY_CACHE_MEM_BIN_PARTS_MUL;

简单地说,在一级索引step里,下级cache单位块的数量按上级数量的基础,加上一定的增量,以某种倍数增长.

至于大小方面,有
current_bin_size = pre_bin_size >> QUERY_CACHE_MEM_BIN_STEP_PWR2
也就是上级cache的单位块按照一定数量递减.

查看源代码计算一下,可以知道,
current_bin_count * current_bin_size <= pre_bin_size.
意思是,在进行进一步分块的时候,尽管块的数量增加了,但是总量还是小于等于上一级的块的大小.

接着,要提提实际cache的分布了.

源代码里有这么一个图.
sql/sql_cache.cc
For example:
query_cache_size>>QUERY_CACHE_MEM_BIN_FIRST_STEP_PWR2 = 100,
min_allocation_unit = 17,
QUERY_CACHE_MEM_BIN_STEP_PWR2 = 1,
QUERY_CACHE_MEM_BIN_PARTS_INC = 1,
QUERY_CACHE_MEM_BIN_PARTS_MUL = 1
(in followed picture showed right (low) bound of bin):
| 100>>1 50>>1 |25>>1|
| | | | | |
| 100 75 50 41 33 25 21 18 15| 12 | - bins right (low) bounds
|\---/\-----/\--------/\--------|---/ |
| 0 1 2 3 | | - steps
\-----------------------------/ \---/

这图一开始也没明白.
后来似乎懂了.
假设cache块的大小事100.
按照公式计算,每次分块,大小减去一半,数量按照公式计算取整.
50>>1是一次分块,得到块的大小是25.根据公式计算分为( 2 + 1) * 1 = 3块.
于是从25开始,以8为增量划分块.

增量的计算也是有公式的.
inc = (prev_size - mem_bin_size) / mem_bin_count
以50>>1这个例子来说.
pre_size = 50 , men_bin_size = 25 , men_bin_count = 3
所以增量是8.

如何解释这个增量公式呢.
首先,每次mem_bin_size是折半递减的.
那么,从内存分布上来说,prev_mem_bin_size的大小恰好是当前bin群起始的偏移量.
只要明白这就那个增量公式就好理解了.
先得到bin群的偏移量起点,然后计算当前bin大小的偏移量,就能正确分布了.

但,既然在bin的结构里已经有了size这个成员用来表示bin的大小了,那何必用inc来计算偏移呢.

挣扎了几天给自己的解释是,这是它查找bin的算法决定的.

注意到代码里的注释部分,有这么句话:
When a new block is allocated we find most suitable memory block
(minimal of >= required size). If such a block can not be found, we try
to find max block < required size

也就是在寻找合适的bin的时候,他会后弦尝试寻找合适大小的bin块,当找不到的时候,会在不满足大小的最大的bin群里寻找.
那么,既然大小不满足,为什么要向小的群里找而不是大的群里找呢.

看它寻找bin的算法.


// sql/sql_cache.cc
uint Query_cache::find_bin(ulong size)
{
DBUG_ENTER("Query_cache::find_bin");
// Binary search
int left = 0, right = mem_bin_steps;
do
{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if (steps[middle].size > size)
left = middle+1;
else
right = middle;
} while (left < right); //采用折半查找的方式,在step数组里寻找合适的位置.按照降序排列
if (left == 0)
{
// first bin not subordinate of common rules
DBUG_PRINT("qcache", ("first bin (# 0), size %lu",size));
DBUG_RETURN(0);
}//left是不满足size的最大块组,即,应该是满足点的右方
uint bin = steps[left].idx -
(uint)((size - steps[left].size)/steps[left].increment);
//idx可能是step结束的bin的下标.因此后半部计算的是size多出bin_size部分占的大小.也就是说,其实是从小于的step部分取出来的.
DBUG_PRINT("qcache", ("bin %u step %u, size %lu step size %lu",
bin, left, size, steps[left].size));
DBUG_RETURN(bin);
}


过程是寻找不满足大小的第一个bin群(bin群按照降序排列).
此时,size必然是大于left的最小大小,但是小于right的最小大小.

因此,只能在left的群组里以增量方式寻找合适的大小.

这样,这个有些古怪的cache结构及大致记录完毕了.

总结一下,其实或许应该称这个cache结构拥有二层索引.
第一层是一个step范围索引,索引了某个区间范围的bin组.
第二层是一个bin,增量范围索引,索引了bin组内,各个增量的cache快.
+-----+
| | <---step数组 +----------------------+
+-----+ | size = bin | <--- bin 数组
|size | =============> +----------------------+
+-----+ | size = bin + incre |
| | +----------------------+
| | | .... +
| | | |
+-----+ +----------------------+

bin里各自维护了各自大小的block链表.

2009-04-24

闲话


一堆GoogleReader上的一堆RSS终于让我开始想关于如何理财的问题了.

确实,过去,对于钱财,一向是没有注意.
不知道如何去花,也不知道花在了哪里.
甚至有时候不知道花了多少.

想想,这其实是有些可怕的.
你做的事情,你自己不能掌控.
就好比开飞机的不清楚开飞机的状况,随时都有坠机的危险.

起了分析自己财务状况的念头,便开始向关于理财的东西.
在网上找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网站.

网上账本这个东西,其实也有想过.不过迟了点.
在理财观念觉醒的时候,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当时还觉得应该是一个创意.
不曾想,早有人在06年就弄出来了.

翻了下关于网大账本的东西,发觉不仅早已有之,还曾经跟滔滔有过一段难言的过去.
顺手回滔滔看了下,确实有记账服务的影子,不过已经改为了'我的秘密'.
想来腾讯是放弃了这方面的业务拓展.

毕竟,就腾讯目前的客户群定位来说,理财还不能作为吸引人的项目.
或者是因为这东西确实不太好找盈利模式.

稍微浏览了一下网大账本打内容,似乎没有太多打广告或者增值服务.
但是想到06年便开始了这东西,有些好奇,其是如何经营下来的.

不管怎样,从这里开始,开始注意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了.
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知道如何流动才是合理安排收支的开始.
如果连全局都不能掌握,细节肯定是失败了.

做了这么多年失败的人,或许是该警觉一下了.

还有新的观念跟理财有关的,那便是股票.

虽然接触股票很早地就在"日程计划"里,只是一直都都没有付诸行动.
一直在所谓的经济学前提下徘徊.

或许这里应该感谢一下两个月前的生活.
多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东西.

实用或许渐渐成为自己的一个倾向.
或者说,实践.

也许有些迟,但总比不改要好得多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的掌握自己的资金流动.
从财务上成熟起来.

也许应该快点,感觉时间有些不等人了.

或许是真的老了.
开始担心时间了.

2009-04-20

SUN卖出去了


收购SUN的不是IBM,而是对头Oracle.

备受财政状况困扰的SUN,在IBM频频发出收购的信号的时候,扭扭捏捏.
惹得IBM重新审视SUN的价值.

重于,IBM发觉,虽然java很诱人,但是,IBM和SUN有太多地方时冲突的.即是收购了SUN,估计自己也会消化不良.况且,收购传闻之初,就操收到反垄断调查.
所以,IBM还是放弃了收购SUN的计划.

这时的SUN处于一个尴尬的地步.
就像当初微软打算收购雅虎一样,起初是雅虎羞答答地欲拒还迎,后来微软不要了,自己送上门去却碰了一鼻子灰.

就在人们猜测SUN是否也会如同雅虎一样的下场的时候,oracle出手了.

在IBM打算收购SUN的时候,oracle就打着小鼓了.
估摸着手里那么多的java东西,一旦咨询对头IBM拿下了java,再用java的话,就等与将自己置于IBM之下,处处受制.
倘若要换技术的话,一来成本太高,也不太现实.
二来,这个oracle的风格不同.

在现在各大巨头都在云里来雾里去的时候,oracle依然固执着它的数据库.
云这类概念新产物向来是oracle不感冒的.

静待着IBM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快速出手将sun拿了下来.
估计这回oracle现在正躲在墙角偷笑.

本来,没有sun的话,顶多oracle能在咨询跟IBM抗衡,到了硬件方面,oracle只能算是个小辈.
虽然有基于一些操作系统级别的东西,但是,与蓝色巨人来对比的话,实在是太渺小了.
而sun,伟大的sun,服务器,软件,操作系统,芯片,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独领风骚的.
在sun传收购风闻的时候,还很多人感叹这个小巨人落得个今天这个下场.

前面已经说过,就产品线来说,SUN跟IBM是互有重叠的,只是SUN的一些坏脾气,以及对开源的过度乐观,导致了SUN即使握着java这个利器,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

现在,oracle拉了sun一把,从此,oracle有在其他领域跟IBM抗衡的资本了.
这不能不谓IT界的一个大事件.

以后的格局将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
oracle和sun结合,使得oracle在硬件方面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表现.
这不太重要.
因为本来SUN和IBM虽然技术交叉,但毕竟客户群不太一样.
在硬件方面,大概就是维持目前这个状态.

关心的应该是Java.

Java也曾经是IBM力推的东西.
想想eclipse,价值几十万美元的东西慷慨地捐赠出来,为的什么.
就是为了促进Java的发展.
试想,没有一款好用的IDE,java能像现在这么普及么?
或许可以,但是可能花的时间更久.

而看看oracle.
手下一大批跟java相关的唱片.
可以看出,oracle也是对java很热心的.

当两个宿敌都用同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是中立的时候,天下太平.
但是,当其中一方拿到java之后,情况会如何呢?

就像当初IBM欲收购SUN时,人们对oracle的猜测那样,现在,或许应该轮到对IBM的猜测的.

不同的是,IBM可以不靠java生活,但是,IBM对java的影响是不容小看的.

IBM会如何对待oracle收购后的java呢?
或许会看oracle先怎么做.

如果oracle很绅士地保持现在java的状态,一切太平.
IBM也不会小气到从此不理java这孩子.

问题是,oracle会如何影响java的发展.
在新的标准的制定上,会不会有私心.
或者说,会不会借java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建议.
这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java流行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初它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美梦.
某种程度上说,java是依靠着开放性在存活着.
之前的跨平台愿景,后来的开放愿景,都是开放在促进着java的成长.
甚至后来的C#.net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促使的.
想想如果不是开放微软也不会想淌这趟浑水,也不回想用IE的老路将java灭亡,也不回后来自立门户跟java竞争,使得java不断逼着进步.

如果java变得不那么开放了,或许java就真的快死了.
何况,现在语言越来越多.
混合语言已经将软件开发进化到扩展性为王的时代.

一个语言如果不够开放,那么别人即是想与你交互,也是很难的.
何况,别人可以选择无视你的存在.
那么,在互操作上,一个自闭的语言就没有理由成为一个成功的语言.

到底java命运如何,到底SUN能不能帮oracle跟IBM正面抗衡.
时间会说明一切.

聊聊卡布里尼

最近看了部片叫卡布里尼,算是可能这段时间来比较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故事也不算复杂,就是一个意大利修女去美国传教,建立慈善性质医院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一般的西方普世价值主旋律. 但是如果换一套叙事手法,比如共产国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广厦千万间的角度来看的话,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