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会动手写点近况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么个略显取巧而有意思的题目.
离开北京到深圳也有相当一段时间了.
也许是年纪的问题,也许确实是城市的差异,感觉深圳确实算是一个可以定居下来的城市.
至少交通是通畅的,空气是可以接受的,接触到的也算平易近人.
不好的可能在于企业和文化方面.
相比北京来说,套句恶俗的话说就是没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毕竟,这里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即使是号称互联网的公司,思维模式其实也是很脱离时代的.
或者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它们才是真实的中国互联网生态.
很朴素的勤奋和时间换取成功机会的思路.
做的,确是模仿,复制,"信手拈来"的事情.
对于互联网的行业的认识,大概是留在敏捷和所谓快速迭代的印象上.
翻译回来可能就是加班和改动多.
对此,也只能笑笑了.
一来,这是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已经没有选择.
就像之前收到的没有下文了的Google HR邮件,以及没什么成果可谈的Amazon机会.
机会可能更多时候是一种错觉.
二来,其实也没什么嘲笑或者蔑视的理由.
毕竟,从逻辑上来说,这种思路并没有致命的缺陷,使它构成失败的必要要素.
而在生活方面,则比北京愉悦多了.
在大体相当的支出情况下,食住行方面的质量,可以说是有个比较大程度的改善.
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多年难见的朋友终于又在一个城市了吧.
想想高中以来,也差不多是十年的时间了.
说到底,多是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吧.
比如一周工作6天.
虽然在北京的时候,无论周末节假日都在公司,但是自愿和非自愿的差别还是有的.
比如用上了MacBook Air.
之前在被问到该给大家配置什么设备的时候,说了默认Air,可自选.
但实际到来的时候,却发现只有仅有的几个人是如此,其他都是区别对待.
看到这个的时候,说时候,印象大有折扣.
毕竟,这不是希望且愿意看到的.
比如遇到"这很容易做"的完全不懂技术的产品人员.
比如见识了言必SSH的高端Java人才.
比如接触了大名鼎鼎的前阿里云技术转产品人员.
比如领教了还没确定核心功能就在讨论页面展现和交互细节的产品负责人.
比如重见了开了4+小时的毫无结论的会议.
每每这种时候,就会额外想念以及敬佩曾经的教授Joshua以及它对会议主线的把控能力.
诸如此类.
有时候觉得,应该否定掉自己的这些看法.
有时候觉得,应该否定掉别人.
有时候觉得,应该否定否定.
有时候觉得,这些纯粹是自己隐隐的莫名的优越感在作祟.
毕竟,生活在继续.
纠结自己或者纠结别人,意义都不是很大.
毕竟,世界是个相互影响的不定系统.
一方的决定和行动效果,其实没有自己想象地那么容易约束不发散.
真地和预想一致了,那不叫远见.
而是运气.
这大概就是国内A股的一个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