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何乐不为

去看了长安的荔枝.

前半段还可以,尤其像荔枝林里不知道是笑还是哭的几个镜头表演算是相当出色了.
结合人物背景的那种对目标的绝望与对当下人际环境的希望的交叉矛盾心理.

后半段就有些过滤潦草了.

如果说整片是对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解构的话.
带入民生潦倒涂炭这点是没问题的.

尤其前半段路上驿站的桥段和蓄奴的设定,以及荔枝林老板娘的对城人陈见等都是一种很自然的侧写.
不过分渲染,点到而已.

后半段的砍荔枝林虽然说表演和镜头问题比较多,过多地用了一种新闻摄影聚焦肢体冲突的拍法.
但是作为一种层层加码和举国体制的滚滚车轮的描写来说,剧情上还是有必要的.

但是对后面逃驿的问题,加上刻意的仰望苍天的片段就有些刻意和浪费剧情空间了.

这里更好的侧写可能还是保留后勤支持不足的设定,然后插播几个经过凋零村落的镜头即可.
因为这里可以在最后和杨国忠的对话里,再回扣回来.
用成本压力导致的各级执行虽然遵守,但不坚决来反衬用度的荒淫.

这点也和前期的办公室政治化氛围是契合的.
部门之间即使动员,但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多少还是执行上会有一亩三分地的考虑的.

毕竟生存和服从也是分级别和尺度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德华的杨国忠交出刻字金牌说出 流程那种东西是强者不必遵循的规矩 这句话的时候,本片的含金量就到了一个阶段性高点了.

形式上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权倾朝野的权力叙述.
也很容易,或者说没办法避免滑入到对权力滥用,以及最后对值不值得这一句的衍生思路.

但本质上来说,剧本本来可能更想倾向于落到权责上面的.
毕竟道具上采用的刻有名字的金牌,以及金牌所代表的令行禁止的各种特权.

本质上来说,这属于一个用名字背书的项目.

从前段段各部门踢皮球,到利益均沾的点播,以及杨国忠夜访认可.
用前半段的办公室政治来说,这就是简单的有了一个总体拍版负责的最高负责人.

所以到这里,各个层级的决策点已经不是这个项目风险高,不能入坑,变成了纯粹的执行而已.
责任解耦,各个层级的决策层本身退化回了执行节点.

这也是觉得后面召集人员发细节号令穿插执行镜头的存在的必要性了.

按照这个思路的话,杨国忠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应该是有点亦正亦邪的设定的.

所以后面看的时候,其实蛮期待最后的对话的.

尤其相关的镜头上,多处和佛像以及夜叉交叉,从手法上算是某种角色定位暗示.

在看到场景是在佛堂以及高低层设计的时候,也是蛮惊艳的.
甚至在最初的值不值的讨论上,也算是可圈可点没有落入俗套.

但可惜的是剧本没有让刘德华有机会塑造这么一个角色.

一个题外话就是感觉刘德华还是挺适合这种有争议性的亦正亦邪角色的.
感觉可能这个也是无间道成功的一点.
人物气质选的好.

回到剧情上.

不满意的在于杨国忠居然没有反驳的设定.
直接恼羞成怒地杖击,从而使得后面一连串的演出的剧情越来越浅薄公式化.

设想的场景里本来觉得会想和珅反问纪晓岚一样,问李善德知道这个浪费行为能养活多少人么之类的问题.

尤其本来白客那个商人角色在这里也可以插入亦正亦邪设定的.
毕竟一方面有着被大哥压制的梗,二来确实有想翻身的欲望.
如果剧本上植入白客反骨砍了荔枝林,但是自己生意也靠这个做成了的话,倒也可以加入到杨国忠的这个论战论据里.

一个设定升华两个人物.

另外一个没有用好的是那个同是献上来的贡品绿李.

杨国忠的那句也不过那样可以在李善德吃了绿李,按照耿直人设说出不好吃的时候,再把这句台词抛出来.
最后在值不值的问题论证的时候,把这个也曾经是荔枝的背景交待出来.

毕竟,形式上来说,皇家贡品认证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属于一种经济模式.

这样两相来回就可以把问题螺旋到一个新的未定状态.
而不是简单的劳民伤财的结论.

然后后面流放岭南,能回到荔枝林也不会显得太突兀.
毕竟真多成贡品了,扩产荔枝园给老板娘带来切实利益也能呼应回跟杨国忠的对话.

进一步考虑价值问题.

甚至和最初的懵懂长漂青年到中年到狱中的和光同尘,再到最后的偏居岭南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进化通道.
也就是常说的质疑理解成为的下一阶段注解.

现在剧情结尾一下转到和解以及白客成才就有点闲的无厘头了.

而且使得最后在荔枝树下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圆梗变成了没有支撑点的哀国眼泪.
因为你很难解释他哭的是什么.

为百姓已经哭过了.
为长安为圣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更说不过去了.
毕竟,从行为上来说,他自己就是为了自保的推手之一.
并且,整部剧的设定也没有忏悔自己成为洪流一份子的剧情,所以谈不上某种复杂的自责和怜悯心理.

但如果按照前面的杨国忠设定走的话.
这里就可以转化为一种对价值问题的释然和放下.

毕竟不管杨国忠怎么做,做不做,长安还是在燃烧.
一种历史宿命的滚滚车轮感,结合自己送荔枝到如今吃荔枝吃到吐的现状的一种荒谬冲击.

回闪到当初荔枝林到分不清苦笑到镜头,然后结束就可以了.

这样连日啖荔枝三百颗这个梗也某种程度上上升到了一种入世又出世的了然感.

何乐不为.




何乐不为

去看了长安的荔枝. 前半段还可以,尤其像荔枝林里不知道是笑还是哭的几个镜头表演算是相当出色了. 结合人物背景的那种对目标的绝望与对当下人际环境的希望的交叉矛盾心理. 后半段就有些过滤潦草了. 如果说整片是对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解构的话. 带入民生潦倒涂炭这点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