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4

反向代沟

看新版笑傲江湖的某些弹幕,忽然觉得代沟这个问题其实是双向的.

前人固然可以去了解和接触后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并维持某种程度的同步.
但是前人本身的生活背景对于后人来说,却未必有大的价值,从而引发反向的同步.

这个造成的问题就是,你所认为应该是常识的东西,后者可能会觉得新鲜.
而尤其如果前人试图借助这些所谓常识去宣传一些东西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有相应的效果.
因为对于后者来说,缺少了对应的上下文.

就像一个人也许觉得仙剑是神作.
但是,对于新生的人来说,可能是很难接受的东西.

而且,这种感觉也往往是记忆所修正美化后的感受.
即使本来不如何,但是经过模糊化处理之后,可以产生时代性的共鸣.
但是,这种共鸣对于新人来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没有相应的背景经历.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能够完全地同步后代人的所有背景知识,但是在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依然会存在代沟.
而且这种知识背景的差距基本上是不可俞越的.
因为沟通及理解是双向的.

尽管有些东西可能会再次流行从而在新老之间完成继承同步.
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此幸运延续的.
能够所谓流芳百世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而问题在于,一个人似乎并不能很确切地知道,到底哪一部分是对方所没有的.
因为对于前者而言,这些都是常识.

所谓常识,就是毫无怀疑的理所当然的前提条件.

这就有点有趣了.

也就是隐喻着,沟通始终是存在障碍的.

换个角度看的话,就是各代的文化总是会有其奇特性和差异的.
而有些微妙的是,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是因为新生了什么东西.
反而是缺失了部分所造成的.

当然,事实上的差异更可能是同时由这新生和缺失构成的.
但是,这种缺失所造成的差异,似乎更为有趣.

因为缺失的部分并无所谓的优劣,而只是纯粹的空白所造成的.
也就是说,无论多好或者多坏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这一部分.

换句话说,从整体上来说,无论多么优秀的东西,都可能会消失.
而且这种消失,并不见得是后代不接受.
而是前辈不"给予".

所谓反向代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何乐不为

去看了长安的荔枝. 前半段还可以,尤其像荔枝林里不知道是笑还是哭的几个镜头表演算是相当出色了. 结合人物背景的那种对目标的绝望与对当下人际环境的希望的交叉矛盾心理. 后半段就有些过滤潦草了. 如果说整片是对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解构的话. 带入民生潦倒涂炭这点是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