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要关闭Reader了,于是RSS已死掉调子又被重新提了起来.
其实死的不是RSS,而是互联网的精神吧.
至少是某一个时代的互联网精神,即使它肯能已经不为时代所用了.
RSS作为一种公告协议,提供的是内容的无缝聚合.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RSS是某种程度上的内容平台.
当然,或许内容垄断更适合用来称呼这种主导地位.
在RSS面前,凡是以内容为核心的网站,不可例外地被统一在RSS背后.
而,对于RSS阅读器来说,这些内容制造者的影像最终也就剩下内容本身.
所以,如果退回去看的话,其实某个时代还有过RSS扼杀了内容这种说法.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摘要RSS的出现,为什么会有Feed内广告的存在.
不过是屈服于平台下的让步而已.
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RSS并不能为内容产生者带来更多的什么.
没有剥削已经是很仁至义尽的了.
对于Reader这种RSS阅读器来说,它没能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却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损害者内容提供者的利益.
尽管,对于内容产生方来说,这种损失其实很难估计.
因为纯粹的流量并不代表什么.
但,至少,没了流量,就少了一个可考虑的思路.
无缝的互联网对于用户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因为它意味着廉价,便捷,对等,以及主导权.
网络的一切都在使用者的手上自由组合演绎.
每个人都是这网络的上帝.
但是,谁来为这种权力买单呢?
尽管,有人生产的内容只是为了分享,而不是具体的可考虑到商业收益.
但是,如果这类人不能达到多数,那么,谁去供养这种权力呢?
所以,现实是,即使现在的网络结构越来越具体化,长尾使得任何一类人都能找到相似体,任何一类内容都能找到读者.
但是,这并没有否定个体之间存在共性.
他们有共同点资讯需要,共同的搜索需求,共同的娱乐方式.
即使不是普遍意义的共同,但至少也是一个相当巨量人群的同质需求.
如果这些消费者能够自己产生内容供养自己的话,这不会有什么问题.
关键在于,多数人多数时候在多数场合都只是单纯的消费者.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那么社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于是,专门的内容提供者就成为必要的存在.
而必要性本身就意味着需要用一定的价值去换取.
而商业化是最普遍的逻辑.
从这个角度来说,RSS即便没有对内容的可持续增长做过实质性的帮助的话,那么至少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所以,Google关掉一个无法做贡献的产品的做法合情合理.
况且,本来就已经有更商业友好一些的Currents.
只不过,对于用户来说,这条路变得更被动一些.
毕竟,原本自己便是编辑,而现在,只能是纯粹的读者.
但这种"被动"真地算得上一种损失么?
或许.
因为去熟悉和接受新的方式,改变现有的生活,多少是有些让人不太舒心的.
但至少,它带来了变化的可能.
虽然并不一定向着好的方向变化.
除了流量可以做交易外.
时间也可以尝试.
2013-03-17
2013-03-02
无解的房价
今天看到对二手房征收20%差额所得税的消息,在某群里略微谈了下,感觉可能会起反效果.
毕竟这是可转移的成本.
不管高房价是什么原因,只要没有达到承受上限,最终都可以被消化掉.
实际上,这个所谓承受上限多数时候是没什么意义的.
只要小于人均一生的可支配资金数量,那么就还会有上升空间.
价格的变动通常是受直接的买卖双方决定的.
要么是需求旺盛,顺理成章地提高价格.
要么是对于卖方来说,低价多销并不优于高价滞销.
对于前者,基本上是无解的问题.
如之前所说,只要不到上限,就可以一直攀升.
而后者,则可以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降价反而降低收益,也就意味着由低价造成的销售额上涨弥补不了损失.
换句话说,就是买方的购买能力并没有因为价格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增长.
也就是购买力或者说收入水平所限制.
则解决方法只能是寄托于经济水平的上升.
换个角度想的话,如果削弱高价带来的利润空间,那么均衡点就可以向低价靠拢,由量弥补利润差.
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让卖方的持有成本跟数量成正比.
但是如果只是政策性地通过税收之类的手段跟空置率挂勾,那么最终也会发生成本转嫁.
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构成必要成本.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增加持有成本的手段,最终都有可能转移到买方身上.
这样似乎又无解了.
但如果比较系统地看待利润这个问题的话,就可能不一样了.
毕竟所谓利润不是一两次词的交易构成的.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供运转的话,就可能会产生风险.
而如果在融资渠道受限的话,那么就只有依靠自身的快速收回成本来完成.
这也就有可能变相地增加持有成本.
因为持有地越久,周转周期就越长,结合考虑周期的收益率的话,那么在计算真实收益率的时候就有两个因素考虑了.
也就是说,即使周期收益率变低,但是如果周期同时变短的话,降低价格也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这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银行借贷的控制和其他融资手段的约束.
当然,现实情况可能更复杂些.
因为它确实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需求旺盛.
比如购买固定资产作为投资保值手段.
只要房价的涨幅大于年利率加上贷款利率的话,一般就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在某些全款投资的情况下,只要大于年利率即可.
这个还是相当容易达到的.
所以,提高首付比率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减少一些小额的投资参与度.
而房产税和利率调整也可以相当程度地组织资本进入.
然而,这毕竟只能稍微降温而已.
并不意味着不能反弹.
因为在这些政策前的资本收益率是基本不受影响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出现价格负增长,那么他们的利润是有保障的.
也就是会到前面所说的,降价出售并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利润.
因此,他们的成交价格必然会高于一定水平.
同时成交量的多少决定新水平的高度.
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这部分前期投资在,那房价就不太可能会负增长.
而由于是固定资产投资,拥有非常良好的抗通胀能力和收益率,所以很难会被置换成其他投资产品.
尤其在当前环境下,基本没有安全系数类似的替代产品,或者其他更高收益率的风险产品存在.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话,即时能够暂时抑制新资金的流入,但是老资本依然无法消化,最终只能反弹.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价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贫富差距造成的.
尤其后者可能更具有影响力.
因为即使地区人口均衡了,也避免不了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毕竟这是可转移的成本.
不管高房价是什么原因,只要没有达到承受上限,最终都可以被消化掉.
实际上,这个所谓承受上限多数时候是没什么意义的.
只要小于人均一生的可支配资金数量,那么就还会有上升空间.
价格的变动通常是受直接的买卖双方决定的.
要么是需求旺盛,顺理成章地提高价格.
要么是对于卖方来说,低价多销并不优于高价滞销.
对于前者,基本上是无解的问题.
如之前所说,只要不到上限,就可以一直攀升.
而后者,则可以考虑的东西比较多.
降价反而降低收益,也就意味着由低价造成的销售额上涨弥补不了损失.
换句话说,就是买方的购买能力并没有因为价格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增长.
也就是购买力或者说收入水平所限制.
则解决方法只能是寄托于经济水平的上升.
换个角度想的话,如果削弱高价带来的利润空间,那么均衡点就可以向低价靠拢,由量弥补利润差.
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让卖方的持有成本跟数量成正比.
但是如果只是政策性地通过税收之类的手段跟空置率挂勾,那么最终也会发生成本转嫁.
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构成必要成本.
也就是说,凡是通过增加持有成本的手段,最终都有可能转移到买方身上.
这样似乎又无解了.
但如果比较系统地看待利润这个问题的话,就可能不一样了.
毕竟所谓利润不是一两次词的交易构成的.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供运转的话,就可能会产生风险.
而如果在融资渠道受限的话,那么就只有依靠自身的快速收回成本来完成.
这也就有可能变相地增加持有成本.
因为持有地越久,周转周期就越长,结合考虑周期的收益率的话,那么在计算真实收益率的时候就有两个因素考虑了.
也就是说,即使周期收益率变低,但是如果周期同时变短的话,降低价格也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这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点在于银行借贷的控制和其他融资手段的约束.
当然,现实情况可能更复杂些.
因为它确实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需求旺盛.
比如购买固定资产作为投资保值手段.
只要房价的涨幅大于年利率加上贷款利率的话,一般就认为是有利可图的.
在某些全款投资的情况下,只要大于年利率即可.
这个还是相当容易达到的.
所以,提高首付比率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减少一些小额的投资参与度.
而房产税和利率调整也可以相当程度地组织资本进入.
然而,这毕竟只能稍微降温而已.
并不意味着不能反弹.
因为在这些政策前的资本收益率是基本不受影响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出现价格负增长,那么他们的利润是有保障的.
也就是会到前面所说的,降价出售并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利润.
因此,他们的成交价格必然会高于一定水平.
同时成交量的多少决定新水平的高度.
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这部分前期投资在,那房价就不太可能会负增长.
而由于是固定资产投资,拥有非常良好的抗通胀能力和收益率,所以很难会被置换成其他投资产品.
尤其在当前环境下,基本没有安全系数类似的替代产品,或者其他更高收益率的风险产品存在.
所以,如果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话,即时能够暂时抑制新资金的流入,但是老资本依然无法消化,最终只能反弹.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价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贫富差距造成的.
尤其后者可能更具有影响力.
因为即使地区人口均衡了,也避免不了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订阅:
博文 (Atom)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这两天看完了Netflix版的三体. 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尽管开始的时候对于第一集片头有些争论,但整体如果带入当下去看的话,还是有些梗的. 比如三体对于地球科技的发展速率的担忧,由此衍生的智子. 以及现有力量对比上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带入中美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阶段...
-
前几天Sora出来后才仔细看了下diffusion,发觉确实算挺取巧的. 按照naive的intuition或者说不那么现代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segmentaion为基础的composite的方式去生成图片,即使扯点deep learning/network的,可能也是类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