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想,经济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平衡".
或者说,为什么货币水平总能维持在一定范围,为什么会有所谓的通胀/通缩.
从小受到的所谓经济学教育就是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也就是所谓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而对应的,价格是之于价值的某种反映,是某种衡量量化标准,是与价值相关的.
那么,问题来了.
人类劳动是离别与经济体制之外的.这就像在牛顿力学里的系统外力.
这是不能再系统内准确衡量或限制的.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劳动是一个无穷数.
人类劳动的结果必然是产生物品,进而一部分转化为商品.
只要有人类在,人的创造和劳动就在永不停息地制造"价值".
刨开部分消耗性商品的使用,大部分时间,商品依然是出于流通过程的.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如某些原材料最后变成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的创造财富,不断得制造价值.
如果价格是相关于价值的话,那么以货币衡量的经济财富也就应该是不断增加的.
这在历史上称为经济发展.
考虑人口因素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也就是说,生产的增加恰好适用于人口的增长消耗.也就是所谓的零和发展.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均财富一直维持在一个水平.
又或者说,供求关系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那么消费水平,或者说货币自身的"价值"是稳定.
也就是没有所谓的通胀/通缩的概念.
当生产跟人口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使得社会平均财富发生浮动.
如果生产高于人口,则平均财富上浮,反之则下跌.
如果此时的财富分配依然是公平的话(分配过程中机会均等),那么因为供求不平衡,就会导致物价的浮动.
也就是价格的浮动.
价格的浮动也就意味着货币"价值"出现不稳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浮动).
由于某一时刻,社会总财富是由货币数字化的,货币的价值衡量标准出现偏差,就会使得社会总财富的数字产生偏差.
在生产高于人口情况下,也就是供大于求的情况,货币价值减小,也就是社会总价值的量化数字减少.
这就有个悖论,生产的过度发展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相反,减少了社会财富.
这与常规认识相悖.
问题的根源在于,价格能否作为衡量货币价值,或者说衡量单位财富的量化指标.
价格的形成基于价值,而决定于交换过程.
生活中,价格是有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决定.经济学上称为博弈过程.
假设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稳定的,那么,以价格所代表的价值也就在其实际价值周边浮动.
如果经济系统是平稳的,那么浮动的最终结果是零和的.
宏观上来说,物价水平也确实会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总得来说,价格依然能够成为衡量单位财富购买力的量化指标.
也就是说悖论依然存在.
换个方面,就是生产落后于人口的情况下,社会财富会增加.
另一种说法就是,供不应求的时候,社会财富会增加,经济会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之后,社会财富增加,而人口先于生产.
制造的财富不够消耗,而总财富却增长?
社会总财富是由货币的购买力衡量,而这个的表象就是价格.
总财富增长,数字指标是以价格计量的财富增加.
而实际上,生产落后于人口,供不应求.
也就是说,原因在于商品的平均价格上浮.
也就是货币发生通胀.
于是,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当经济发展的时候,通胀是必然结果,或者是是必然表现.
又于是,不通胀不发展.
若发展,比通胀.
通缩是经济衰退的表现?
2009-07-17
关于货币的一点诡辩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这两天看完了Netflix版的三体. 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尽管开始的时候对于第一集片头有些争论,但整体如果带入当下去看的话,还是有些梗的. 比如三体对于地球科技的发展速率的担忧,由此衍生的智子. 以及现有力量对比上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带入中美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阶段...
-
前几天Sora出来后才仔细看了下diffusion,发觉确实算挺取巧的. 按照naive的intuition或者说不那么现代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segmentaion为基础的composite的方式去生成图片,即使扯点deep learning/network的,可能也是类似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