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8

建国大业

  其实建国大业也不怎么和谐吧.  
  如果说看完之后,有什么人是能留下完全正面形象的,只有周恩来.

  不得不说,在这部片子里,毛泽东的形象是一台可怕的宣传机器.
  放到现在,绝对是一个营销天才.
  时刻将全国人民这几个字加在各种宣传媒体里.
  在冯玉祥死的时候,肚子一人能发脾气,但到了众人面前,确变得十分平静,甚至安慰周恩来.
  这种变脸的速度,不愧为枭雄.

  而或多或少的,在影片里,毛的主要行为是树立领袖形象.
  相比蒋介石来说,毛多了些野性.
  而这也是蒋输于毛的一点.

  上海的经济崩溃,表明了蒋没有什么"理财"观念.
  因为他本身就是资本家,而且有着美国做靠山,以为有着4亿美元贷款在手就肆无忌惮地挥霍.
  最终,也因为过度铺张,使得美国这个提款机也有意见了.
  
  而毛不同.
  虽然毛对经济也不懂,但是他是革命出身.
  换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一穷二白里瞎捣乱的.
  从一开始就物资紧缺,因此,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甚至如何自己自主,这些都是毛的本能.

  所以,说到底,某种程度上,还是因为毛蒋两人的成长环境差异使然.

  从双十会谈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毛的枭雄性格.
  正如蒋在影片后段,大势已去的时候回答蒋经国关于谈判的问题,说:毛泽东这个人我太了解了,换了是你,你会答应么.
  可以说,毛蒋两人都是对对放很了解的.
  但是,毛比蒋心机更重,更懂得拉拢人心.

  毕竟,当时局面悬殊,只能拉拢人心.

  所以,毛认定蒋不可能和谈,所以才不惜血本地放弃身,降低要求,"试图"合作.
  因为他知道,任何试图结果都一样,倒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第三方一个好的印象,方便拉拢.

  而民盟始终处于被拉拢的地位,实在是印证了毛的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
  没有兵权在手,只能在需要人数的时候,才被重视.
  在蒋的时候是需要他们来开会.
  在毛的时代也是如此.

  倒是有点佩服蒋经国.
  至少看上去少了点老蒋的犹豫.
  处理上海的问题到也算是雷厉风行.

  在这里,老蒋口里所说的贪腐问题,不得不又让人想起了一句话:
  历史总是相似的.
  过去是如此.
  现在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必须提的人便是周恩来.
  相比毛的忽悠能力,周看起来倒确是实实在在地在为中国革命.
  为革命,为中国费心费力.
  以他的能力和判断,却也甘心做个二把手.
  想起了巴蜀的诸葛亮.
  也是一声叹息.

  还有一个人是宋庆龄.
  似乎成了一个隐士.
  或许是因为孙文让他看到了太多的政治吧.
  也或许是因为两边都离孙文的想法离得太远了,以至于根本就是被边缘化了.
  只是同民盟一样,在需要人气的时候才会被人想起.

  有些好笑的就是所谓修改五一口号的那一段.
  想来,随便戴帽子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了.
  喊个口号就要把国民党推到全国人民的地对面.
  十足的煽动性.

  最后,是可怜的民盟又被拉出来充数.
  而影片的最后字幕还特意强调各个民主党派所占的"大比例票数".
  刚开始没觉得什么.
  后来想想,除了这么"大比例"的票之外,其余的不就是党国的了么?
  绝对的执政党.

  也许当时的民盟也只能苦笑.
  毕竟大多是没拿过枪的孩子,"容忍度"高,而且也可能是被忽悠惯了,麻木了.

  总之,看完这部篇子之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蒋败是天意,换了谁都一样.
  毕竟,在建立抗战内战之后,一个再好的国家也会崩溃.
  况且,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说,国民党确实是当时的合法中央,而党国确实算是非法武装.
  而为了考虑共同抗日,国民党也最终不得不承认党军的合法性,使得其终于师出有名了.
  这是国民党的命中注定.
  要怪只能怪命.
  
  第二个感受是,周恩来确实似乎是一个值得尊敬乃至崇拜的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