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貌似google的动作很大. android自然不必说了.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今年是android年. 连国内,几个月前还被某手机浏览器公司称为冷门的手机平台,一下子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连moto也凭借droid出了一口气. 某android群也在这股风潮下,越来越热闹,而招人做android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不管android离google最终的战略还差多远,至少,现在作为一个移动终端,android之于google是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另一个是wave. 以前也谈过了. wave的意义一在整合,二在争夺未来web的话语权,也是所谓云计算的前端话语权. 另外两个是关于语言的. 一个noop,还有一个是刚公布的go. 计算机,具体地说互联网,除了眼光和营销方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技术. 而技术依托的是语言. 语言是一切技术的根本. 尽管,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语言只是工具. 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出色语言,他对于技术的重要性. 好的语言对于程序员来说意味着好的工具,也就意味着一个杰出技术的基础. 从开始,google就选中了javascript. 这是因为javascript跟html跟google的搜索血浓于水. javascript某种程度上说是最平台无关的. 然后google看中了python. 一个同样是动态语言,同样地弱化平台性质. 而不同的在于,python能做javascript做不到的事. 而python被选中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字符串处理能力. 而字符串,自然,跟google的老本行也是息息相关. 于是,再有了开源的python之后,google将自己的触手从前端渐渐蔓延到后端. 但是,似乎google并不满足于python在某些方面的表现. 于是,提出了noop计划. 一个类似java,但比java更动态,自我描述能力更强的语言. 一个跟jdk7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努力的语言.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google需要一个更符合自己风格的后端处理语言. 再然后是今天的go. 一个号称系统级的语言. 吸收了各种语言的优秀特质. 与其说google在创造一种语言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神话. 但同时也可以想到. google都系统的野心. 即便它不坐操作系统,但是他依然想要一个能够胜任系统编程的工具. 为什么? 因为对于系统之上的战略他已经部署完毕了. 在google眼里,以后的世界,是web的世界,是由google的网络所连接世界.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它,google就是martrix.现实就是zion,网络就是所谓世界. 从前,不满意mysql的时候,有了bigtable和mapreduce. 现在,估计是不满意一些底层支撑系统了. 所以要有一个google风格的语言,然后实现一个google风格的支撑系统. 可以不是os,但是是能运行google服务的东西. 借此,也试图把后端统一起来吧. 既然能像动态语言了,python对google还有意义么? 前后javascript后有go. 另一则消息是关于SPDY. 一个改进的HTTP协议. 只是似乎并没有提交标准委员会. 而同时,声称,chrome已经支持这个协议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IE6和微软. 尽管google向来有不作恶的美名,但最近的表现看来. 在野心的驱使下,不作恶或许很难. 企图建立SPDY的事实标准. 与此同时的,还有HTML5标准的推行. google似乎想告诉人们,他是互联网的未来. 一切都应该参照它来部署. 试想想,google在过去将互联网真正地互联了. 接下来,google还会怎样? 与twitter和facebook的暧昧,connect的推广,social聚合的大力宣传. 一个现实里的人与人之间的pagerank么? 在搜索结果里,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社会化元素. 想起当初传闻google想收购twitter的消息. 其实twitter如此成功,其原因不在于它的商业价值,而在于它的研究价值. 一个完美的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传播扩散的绝佳模型. 对于google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人肉搜索"的良好样本.
2009-11-14
已经神话的google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这两天看完了Netflix版的三体. 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尽管开始的时候对于第一集片头有些争论,但整体如果带入当下去看的话,还是有些梗的. 比如三体对于地球科技的发展速率的担忧,由此衍生的智子. 以及现有力量对比上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带入中美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阶段...
-
前几天Sora出来后才仔细看了下diffusion,发觉确实算挺取巧的. 按照naive的intuition或者说不那么现代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segmentaion为基础的composite的方式去生成图片,即使扯点deep learning/network的,可能也是类似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