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是个很神奇的存在. 一方面对外出口产生巨大逆差,美国人喊着要人民币升值. 另一方面国内却物价飞涨,已然是通货膨胀的姿态. 贸易顺差产生的财富貌似不能被国内自己消化. 加之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创汇回来的美元需要转化为等值的人民币才能进入正常的国内流通渠道. 于是,结果就是随着外汇继续创新高,印钞厂的工作流水线也跟着创新高. 一般来说,在这种贸易顺差的情况下,由于一国的自我消耗循环,从长远来看,是会自动平衡两国间贸易出入和货币情况的. 理由是,在充分自由的前提下,顺差要么沉淀为国民财富,要么成为流通中剩余的部分,从而因通胀带来变相的贬值,导致贸易中的差额优势减小. 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在产业纵深度上层次比较浅. 换句话说,出口企业的创汇很难通过产业链带入到其他行业,从而形成比较健康的资金循环. 创汇产生的财富,还是主要集中在个人/小团体上. 如此巨额的财富是很难通过个人的纯消费行为进行消化的. 而产业的纵深感不强,也阻碍了其对资金的消化能力. 于是,便产生了目前所谓的莫名热钱. 中国经济系统里,比较缺乏各种可靠和有效的金融手段. 于是,剩余的资本既不能通过直接反馈回各行业中,也不能通过金融手段间接地作用于市场. 那么,囤积的资本如何处置? 想想高热的房地产市场或许能找到答案. 除了金融手段之外,最为保险的保值方式莫过于投资于不动产. 既有抗通胀的天然优势,有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增值投资途径. 于是,可以理解为何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如此火热,资金不断. 即便是有所谓的调控手段在,也阻碍不了高企的房市. 究其原因,还是这股热潮并不是由一般消费需求导致的,而是由于巨额资金的消化不了所致. 回观央行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准备金上调和加息. 这些,相对于正趋火热的地产市场的收益比来说,是很难拉动资金回头的. 另一个也许可以说明问题的就是,几次对于其他物品的物价哄抬行为,表明着这股自己在寻找除了房地产之外的消化渠道. 或者说,房地产不过是一种选择之下的表象而已. 即便说能通过及其严厉苛刻的手段限制房价/地产发展,也不能避免出现第二个"楼市"情况. 因为其根源在于无法消化的营养过剩. 那么,普遍程度上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味道如何解释呢? 这也许不过是经过漫长的消费扩散之后,资金终于有一部分反馈回正常流通领域的结果. 就好象说,一股洪流结果蜿蜒曲折的途径之后,终于有一部分变成细流回归到各个田地. 也就是说,"财富"的某种程度上平衡的结果. 从少数人手上接过多次流通交易,对宏观流通量产生的微弱影响. 如同当初迅猛的房市一样,如今物价的上涨不过是一种比较缓和迟缓的上升房市而已. 如果找不到缺口,无限期的上涨是可以预期的. 但这并不意味这回发生通胀或者说货币贬值. 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情况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原因在于,这种流通消化方式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也就是说,明显的货币增发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反馈回市场. 加上掌握资本的少数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投机机会,进行再次的财富聚累. 其结果最直接的便是财富从穷人手上转移到富人手上. 通过资本话事权进行市场的投机操控,从而吸引其他资本进入,然后快速推出. 这是一种劫掠式的财富增长方式. 从宏观层面上说,就是越来越多的财富掌握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上. 把这种非平衡的分配方式推向极致呢? 假设政府还存有控制能力的话,自然最后会对财富入口进行限制. 也就是就以抑制出口的方式,用一个比较长的萧条时期来消化过多的财富. 自然,前提是还有能力控制. 当然,如果"乐观"点,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形成全面性的通胀,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宣告货币贬值,也许也不失为一个快速消磨资本的方式. 毕竟,在一个投机的巅峰时刻,通过突然对资本进行稀释,也能起到相当范围内的效果,尤其是对"中小"规模的资本巨头. 原因是,按比例稀释的话,这些资本也许就不能够很好地维持资金链,从而因为暂时的断裂而引起多米诺效应. 当然,这个时期必然不能太长.因为贬值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可能加剧资本的体积. 贬值一定程度上是加剧了贸易顺差,从而引入更多的不良资金. 这样只会加剧情况,使得物价无止境地上扬和失控. 而且,巨大的吸金能力可能不单是影响中国经济了. 各路资本的嗜血性很可能将其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资本灾难. 源源不断,不顾后果地流向中国.
2010-11-22
谈谈通胀以及其他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这两天看完了Netflix版的三体. 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尽管开始的时候对于第一集片头有些争论,但整体如果带入当下去看的话,还是有些梗的. 比如三体对于地球科技的发展速率的担忧,由此衍生的智子. 以及现有力量对比上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带入中美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阶段...
-
前几天Sora出来后才仔细看了下diffusion,发觉确实算挺取巧的. 按照naive的intuition或者说不那么现代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segmentaion为基础的composite的方式去生成图片,即使扯点deep learning/network的,可能也是类似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