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8

五分之一的书评

  年过完了,生活又一次回归.
  或者说,其实是偏离.

  毕竟,假期结束从来都不是一件能令人愉快的事情.

  在机场无聊,翻了几本书,找到个可看到.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大概是这个名字.

  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或许可以说是毛泽东本纪.
  翻了50几页,基本上是谈论毛泽东,尤其是50,60年代的事情.

  这本书的观点是,毛是一个哲学家.
  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不过是其哲学观的一种现实演练.

  从早期革命时期对黑格尔和马恩列斯的崇拜,到后来国内造神运动之后,的自我追求.
  泱泱大国,不过是它的一种理想演练罢了.

  说毛是个文化人,其实并不尽然.
  至少,也许他自己不见得愿意贴上这个标签.
  
  对于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期,只是不同的工具.
  这个在所谓的百花齐放时代,以及之后的文革可见一斑.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是,对于中国国体政体的关于毛的一些材料.

  其实毛从一开始便无视所谓民主.
  即便是45年时期的国共合作提出的所谓联合政府观点,也不过是一时的权衡.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年轻时候的毛泽东是位伟人.
  能够审时度势,懂得取舍.

  这或许也是能让蒋公剿匪不力的原因.
  
  只不过后来个人崇拜过头了.
  于是,便自我观点地绝对化了.
  
  一个人达到权利颠峰之后就是所谓的帝王,就是所谓的万岁,就是所谓的绝对真理.
  这大概是多数中国人都难以逃脱的一个宿命约束.
 
  于是,随着年纪增长以及功勋,帝国的不断壮大.
  毛开始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影响,开始摆脱既定的哲学观念.
  开始创造自己的哲学世界.

  诸如对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诠释等等.
  这某种程度上说,后来的大跃进和文革正是这些哲学观念的试验场.

  所伟大之处便在于,弹指间灰飞烟灭.
  摆弄960万平方公里于手掌间.

  当然,毕竟他不是个完人.
  如同他自己经常"自谦"的说法,他是个粗人.

  革命能成功,社会主义能引导人民归附,如他所说的,民主集中制使然.

  在他的解读下,民主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修饰词.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对对立统一的一种理解性运用.

  所谓民主集中制,是在集中前提下的民主.
  哲学上的咬文嚼字,于是便有了一定的放权和收紧.

  随着他个人不断的哲学上观念的挣扎,中国现代史如波纹搬发展.
  时而鼓励下放,时而又收紧.

  到底,他不是一个哲学家,更不是一个学者.

  用今天的话说,大抵是个民间科学家的水准.
  毕竟不是科班出身.
  没有系统和本质的按部就班.

  于是,仅凭这或可称为悟性的东西,从封建走向了新民主,再到所谓的共和.

  反观建国后的种种,其实就是他老人家的一篇习作.
  不断的尝试,不断的修正,然后不断地失败.

  年轻时候的经历让他觉得,知识分子不必是从学校出来的.
  甚至于,以他自身的履历来说,知识分子自然是要上山下乡而来的.

  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一方面是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一方面又是对知识分子的提防.
  需要他们,而又需要根正苗红的"无产阶级"指示分子.

  "百花齐放"时期所招致的知识分子对其无知的批判,更是让这位时值神话时期的先生恼怒.
  于是,十年浩劫和各种功臣的生死也就不难理解.

  一个观点是,文革的"不问世事",一方面即是借此报复,一方面其实也是源于道家的无为想法.
  所谓的退居二线,用哲学领导.

  对于毛的所作所为,其实正如他所终结的,唯一真理便是对立统一.
  他本身便是个矛盾的存在.
  确切点说,他是个阴晴不定,波动反复的矛盾存在.

  某种程度上说,是奇特的中国历史环境造就了这个覆手中国大半个实际的神话存在.
  而反过来,这些矛盾的所为,也打造了一个更加奇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凌驾于之上的党政军组织结构.

  所以,纵观来说,这奇特的西朝,其实从百年前就开始酝酿了.
  只不过,让他如此"奇幻"的原因在于,这么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人物,建立构架了一个如此有特色的中国.

  毛泽东.
  在一个奇怪时代,设计了一个奇怪社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