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7

百度文库的对错

  上次Google Book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次,百度文库的事,才开始想其中有什么问题.
  果然,有时候还是不够中立.

  其实,百度也许在法律上并没有什么过错.
  毕竟,它不是图书的提供者,谈不上是publish的行为.
  而对于图书上传造成的影响,大体跟P2P的合法性与否差不多.

  即,对于UGC的内容,平台本身有没有责任.
  
  对于音像制品,软件产品等相对成熟的东西来说,平台的责任很难划分清楚.
  因为这些产品本身有比较明确的适用/版权说明.
  提到涉及的范围权利等.

  而图书,至少对自己身边的几本来说,并没有明确的权利划分.

  也就是说,购买图书这个行为,其实是一个并不明确的行为.
  购买的到底是什么?

  诚然,对于图书内容的引用,涉及到著作权,但是,购买之后呢?

  买到的是什么,适用于什么范围.

  以其他产品来说,可能限制了copy的数量,和copy适用的范围.
  但是,图书呢?

  没有copy.
  那阅读这个行为呢?

  比如,某人买了这本书,是只能自己看呢?还是可以借给别人看?
  想Amazon的kindle,貌似是有提供互借的.

  而日常里,相互交换阅读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对于百度文库的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租借场所也不为过.

  于是,从法律上来说,似乎并不违法.

  但是直觉上,这又是一个不合理的事实.
  
  它的不合理在于,适用范围上.
  购买行为,所导致的所有权问题等等.
  都是并不明朗的.

  这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可能并不严重.
  因为交流成本的问题,一本图书的流传/借阅范围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于是,图书行业也并不关心这个早已存在的漏洞.
  或者说,其实有关心过,但只是对于出版行业.

  所以,才有了对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能够产生大范围影响的案例进行豁免.

  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把这个漏洞放大了.
  
  它不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换,不仅仅是熟人与熟人之间的交换,甚至交换的增长速度可能是非线性/级数增长的.
  在这样一个环境,出版商,或者说图书版权所有者们,对于图书的流传的把握能力就失控了.

  因为这本是原本的契约里的由于含糊不清带来的漏洞.
  在对于错之间的一种存在.

  现在,百度文库的出现把这个问题彻彻底底地暴露了.
  如果说之前Google还算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案的话,那么百度的则是完全的利用漏洞玩的一场游戏.
  
  合法但并不合理.

  其实,本质上来说,百度文库这件事情也许算是为出版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
  因为只有这种血淋淋才能让那些不能接受新事物的人,不得不为寻找盈利模式而努力.

  即便百度妥协了,但是这个漏洞已经暴露出来了.
  而且,即使没有百度,事实上,盗版/网络传播的问题已经存在已久.
  出版业也不是不知道.
  
  说到底,百度也不过是把一群掩耳盗铃的家伙的遮羞布给彻底拉下来了罢了.

  作家们遇到的问题其实是寻找新的盈利模式的问题.
  在承认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下寻找新的契机的问题.

  本来,Google其实已经为他们寻找到了一种途径.
  一种算是双赢的,互联网味道十足的模式.
  可是他们拒绝了.

  在音乐行业都开始考虑转换模式,采用在线/流量等盈利的探索方式的时候,只有出版业还在坚持游离在互联网之外,似乎这样能够独善其身.

  而百度很好地出来证明他们错了.

  所以,即便这次百度低头了.
  但如果作家们依然悠然自得,希望以古老的方式,维持古老的生计.
  就很难说,作家这个行业还能存在多久.

  至少是传统出版意义上的作家.

  像起点的模式其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当然,它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毕竟,它是一个非常商业化的东西.
  
  而有些作家,可能是没那么商业化.
  或者说,需要十年磨一剑.

  说到底,好作家的定义在于,书有人看.
  而好作家如何赚钱,则可以从如何从看书的人身上赚钱出发.

  买书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
  Google能把搜索编程一种商业行为.
  自然也就有人能把阅读变成一种商业行为.

  虽然,百度这次是很没下限,如有些人所说的,这是在毁灭整个行业.
  毕竟,就很多人的思维来说,在中国,能做大,而且独大,是最快最长久的盈利方式.
  因为这里从来没有垄断审查.
  从来是纯粹的"资本说话".

  但,至少百度把这一现实的问题提前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怎么想,怎么做.
  
  总该会对作家们,和出版行业有所反思. 

1 条评论:

  1. 法律漏洞.对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本来就跟不上变化.
    所以在网上,你只要道德底线够低,那么就能做出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
    其次作为作家,他们写书没错,只是他们是弱势群体,没有什么保护.
    而作为包装作家的出版社(或许还有专门做包装的经纪公司?),感觉有点不思进取,根本就没有跟上时代,对于这种既影响作家利益,又影响自己利益的互联网盗版,他们都没有作为主角站出来说话..

    回复删除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