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肯德基起司猫的流行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为什么能流行? 起司猫本身的品牌因素应该不是原因之一. 尽管,之前过诸如哆啦A梦之类的周边营销活动,但是起司猫的应该还算是小众. 从各处timeline上看到的情况,大概是因为其造型的原因. 造型可爱是一个因素,但是,从销售上来说,它其实是作为四款套餐的一个附属品. 尽管从实际的销售上来说,可能它才是消费的主要目的. 那么,如果把它单独销售呢? 还能有如此的流行度么? 所谓流行,也就是扩散到了比较广泛的人群中.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比较容易地就接触到了相关渠道. 假设一下,如果发行商不是肯德基这种在一二线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随处可见的商家,而是一些规模较小,分布没那么密集的,其结果会如何? 至少从人获取的成本上来说,增加了许多. 而由于接触的人少了,自然能扩散的程度就低了. 那么回到刚刚的问题. 如果是单独销售呢? 人购买的目的是因为造型能引起某种共鸣,而售卖的便利性使得购买这个行为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 但低成本就意味着利于销售么? 明显,促使人产生购买行为的根本还是需求. 或者说,对物品的价值估计. 不论是理性消费还是非理性消费,都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决策. 而影响人作出决定的因素在于,如何尽可能地最大化收益. 所以,买不买起司猫取决于,对于买这个行为带来的收益价值到什么程度. 试想一下,如果它价格高到一个很离谱的水平,买的人或许就没那么多. 但多高才算是高呢? 这个或许就是该模式一个有趣的地方之一了. 起司猫的价值其实你对它的喜欢程度. 而"喜欢程度"这种东西是很难精确量化的,且因人而异 换句话说,它具有一个比较宽泛的浮动范围. 所谓的可接受程度在于对基础成本的估计,加上自己对于自己可接受范围的一个加成. 某种程度上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对该类物品可以接受的最高定价. 也就是说,在这种非功能性消耗里,商家可以腾挪的空间更多. 但非功能性也就意味着非必要性. 能让土司猫变成必要的么? 即使能,那么就不是非功能性消费了,于是决策的时候将会更趋于理智,"溢价"空间也就自然变小. 于是换个思路. 所谓的必要性消费,通常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或者说消耗是持续的. 于是,把套餐和起司猫放在一起,持续性需求和非功能性溢价搭售在一起,似乎就很完美地糅合了两者的长处. 用起司猫的溢价空间,变相地拉升或者说摊平差价. 用套餐这种功能性消耗夹带扩散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想想,交易这种行为还真地很难说理性. 所谓的理性,不过是所感知的条件的多寡差别罢了.
2012-01-03
起司猫的买卖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人类本质是LLM
最近看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新词. 比如苹果小区. 还有一些就是比较热点的话题. 比如预制菜. 然后发散了下,想到了解构主义这个词. 本质上来说,之前的所谓互联网黑话体系,其实也是某种解构主义. 甚至往大了说,短视频以及互联网本身都是依靠某种形式的解构主义支撑的. 用某种冲击性,或者...
-
下午查了下关于仿制药的一点东西. 首先是关于一致性定义的相关文件. 简单的Google一般会指向NMPA/国家药监局的一些关于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 的相关政策公告或者是更早期一些的关于这个文件起草意见稿. 一般理解的西药就是指化学药品. 这个文件本...
-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看完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这部片片子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开始那段自嘲. 秦昊关于既然拍了也播不了,只是私下小圈子里自嗨的事情又什么意义的质问. 片里导演也 讪讪地承认生活的现实. 到这里其实沿着原有的思路,把补拍和一些意外穿插进去,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文艺片. 至少于戏里戏外的导演来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