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30

所谓小国寡民

某天在小区电梯间,闲着没事就开始浏览周围的广告.
于是忽然发觉,其实这些平面广告挺有针对性的.

印象中之前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优惠,现在是一些补习班和小升中之类的.

想想,其实这个很理所当然,毕竟广告的投放还是要考虑受众以及覆盖面和回报的.

但换个思路看待的话,投放广告的行为,是某种主动的的对特定特征人群的筛选行为.
也就是说,是一种现有目的,再找受众的过程.

那么,反过来,如果已有受众,再找目的呢?

对于一个居住小区来说,由于价格因素,大致可以人物居住人群有着相似的资产水平.
再考虑到平均收入范围以及小区附属的交通属性的话,应该可以认为有着类似的年龄和工作年限背景.
至少从经济实力和收入水平上来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于是,这里就有了一群相似收入和支出结构的人群存在.
且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有着相似的年龄和家庭组成结构.

这也就因为着在人生的一些共同路径,诸如婚丧生老病死上面,有着隐含的类似的现期和预期需求.

这一点的话,观察下一些小区的配套商圈也可以看得出来.

毕竟,作为商铺来说,首要的目的是寻找可供挖掘的消费人群.

如果把时间范围拉长一点看的话,理论上作为配套商圈的商铺经营内容应该也会随着变化.
在假定居住人口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人口年龄结构便会相应地重心往后推移变化,从而对消费的需求变化产生方向性的影响.
从而使得供需结构产生变化,对商户结构就行重新的编排.

也即是所谓的"老龄化"或者年龄的整体结构性变化产生的经济影响.

那么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整个居住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服务提供者来看待的话,则是类似一个终身服务的概念.
随着消费者生理心理年龄结构的变化,服务提供者随之提供适应性的变化服务,以解决其需求.

所以,重新把各个个人放在一起作为整体看待的话,就是一个系统提供一个闭环的终生服务的概念.

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消费这一行为在系统中得以"生存"下来.

从广义上来说,整个人类社会就是这么一个系统.

如果把范围缩写点,国家本身也是一个这样的系统.
并且,国家作为系统考虑的话,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就是税收.

原则上来说,可以将"税收"作为是这种生存服务系统的盈利模式.
尤其把国家以及其对公共行为的影响作为商业行为考虑的话.

换句话说,"税收"这种商业模式的实质在于,倾入到人一生的各个交互点,从而进行利润化处理.
也就是说,这种盈利模式的立足点不在于单次或者某几次的最大化收益,而在于长期性的比率处理.

考虑如果把人的一些偶发性购买行为作为独立事件考虑的.
那么,一般的思路就是最大化单次购买的成本和价格差.

而如果把人一个的支出看为一个定量的话,那么这个定量则是由上面所说的各个独立消费事件组合而成的.

由于各个事件本身已经利润最大化了,那么对于参与支出利润瓜分的各个生产者来说,最大化利润的策略就剩下尽可能地包揽覆盖这些消费组合了.

通俗地说,就是覆盖产品的覆盖面.

像税收的形式,实际就是以各种税的形式渗透在各种产品渠道上.

而像沃尔玛之类的就是渗透日常消费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就是想Amazon/淘宝这类电子商务,覆盖面是线下百货不能企及的,而且类似国家,在上面的所有交易都会有类似"交易税"的佣金.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跟"国家"的商业模式是几乎一样的.

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家"是一个单一的寡头模式,具有独占性.
但一般商业则没有这种几乎绝对的垄断方式.

由于竞争的存在,一般企业的有着相对的lockdown成本,以使得其独占模式并不具有国家般的绝对性.

那么,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税收"这种商业模式的利润最大化策略是如何的呢?

由于消费的总支出固定,而对于各个商家来说,最大化的策略又都是消费组合的覆盖面.
在存在竞争的前提下,消费者对应的策略就应该是在支出固定的情况下,最大化收益.

也就是寻找能够相对低成本提供覆盖面的商家.

于是,原则上来说,均衡点就应该是各个商家覆盖边际为0的地方.

问题在于,这个为零的地方是否存在/有解,或者说有现实意义.

对于一个始终有利可图的消费点,只会对覆盖边际差生正的影响.

考虑一个不那么有利可图,即是需要从其他店腾挪利润以保证覆盖面和使得边际大于零的情况.

也就是,存在那么一个消费点,它是在倾斜利润之后,强行扩大覆盖面的话,会使得边际小于零.
这样的话,作为商家来说,就有了不进行覆盖的决策.

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消费点,使得某些商家不再进入.

那么,在假设存在覆盖边际小于零的消费点/领域的前提下,竞争性的税收模式是允许存在相异性的.
即,允许商家之间有着不同的覆盖面.

于是,在不考虑研发和开拓成本的前提下,或者在研发和开拓成本足以保证足够的进入门槛的假设下.
税收模式的最佳策略应该就是尽可能地独占某些消费点的优势.

而独占的方式有很多.

朴素的技术创新/需求扩展.
以及lockdown手段.

像服饰的风格,电子产品接口的非标准化等.
概括来说,就是某种形式的品牌忠诚度.

所以,这里的关键点在于某人说的"think different",所谓的差异化.

而要成为类似"税收"这种长期且覆盖面广的维度的模式的话,也就要求这种差异化具有长期/持续性,并且需要能不断"横向"扩展.

就电商来说,它虽然可以横向无限扩展,但是很难有确定的持续性和长期性.
毕竟,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的话,都不是无可替代/不可竞争的.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如果已有受众,那么如何产生"目的"呢?

对于小区居民来说,存在一些特质是具有区域性的.
也就是这些特质是具有独占性的,这就保证了一定程度的长期和持续性.

而覆盖度的话,由于小区居民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子集.
那么可以认为只要是合理存在的模式,都可以在这个子集内应用扩展.

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把小区作为"国家"来看待的话,物业可以认为是一个授权的代理执行机关.
理论上来说,可以有专有的商业交通医疗教育和一切对公对私处理通道.
也就是相当于某种形式上的次级行政区域划分,只不过这种划分的依据不是地域,而是建立在雇佣关系的联合体下面.

所谓小国寡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