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乱弹SNS


淘宝网搞SNS,有点意外。
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淘宝这一类的C2C业务,挖掘的就是离散的客户群,使之便于发现。
SNS便提供了这一种潜在的聚合能力。

至少,在用户自己不自觉的交易过程中建立圈子,从而聚拢更多相似的需求。

另一个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商家信用评级的某种依据。
毕竟,社区是慢慢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评级也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认为的干扰。

SNS式的交易平台,或许也将改变消费方式。

毕竟,小圈子文化,更容易地擦出火花。
SNS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自发聚类。
有着共同语言的买家和卖家,能更直接的提出或者获取需求,知道应该买什么、卖什么。

但是能不能建立起来却是另一个问题。

SNS需要的是忠诚度和一定的活跃性。
而淘宝的C2C忠诚度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有没有价值确实另一回事。

作为淘宝的一个用户,愿不愿意在购物之后,继续停留下来,直至尝试SNS,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不能将这些用户转化为SNS的使用者,那么,也就无所谓自发的聚合了。
要让用户愿意多停留在页面,让用户有使用SNS的需求,才能将SNS的魅力发挥出来。

至少,要知道如何去诱导用户使用SNS。

分析一下购物心里,通常,人们不会经常购买一样东西,甚至不会经常买东西。
那么,交易过程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工具的使用过程。
所要关心的是能不能快捷地找到并支付。
这个过程唯一需要涉及平台考虑的是支付双方的信用度。

一个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应该是任何一个交易平台所向往的。

如何更“省力”,同时有更准确地反应这个事实呢?
所想到的还是市场的调节。

市场会自动地进行评级。
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自主的评级反映出来是一个问题。

评分制度是一个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
互联网的无状态,衍生了那句著名的话:
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坐在电脑那头的是人还是狗。

所以,评分制度一个硬伤就是数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而SNS下的评级制度则是纯粹的依靠人的积累而产生的。
如同现实的市场。

信用度是通过“口口相传”的直接交流和积累而成的。

所以,SNS或许是评级制度的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关键是在于,如何建立这种社区文化。

先前说过,建立SNS的关键在于忠诚度和活跃度。
说白了,就是用户的参与热情。

就像校内,引入的开心网的一些点子,使得一些原来不用校内的人转向了校内。
这是参与热情的发掘和刺激。
连带的,校内的其他一些应用也就成为了这些人的潜在选择对象。
也就是说,这一举动为校内带来了更多的潜在或者是事实用户。

淘宝的SNS也是一样,能不能将发觉用户在交易之外的一些注意力,是SNS模式的C2C应该考虑的问题。

想想豆瓣的一些做法。
对某些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通过某种方式聚类。
用户在浏览相关内容的时候,出现一些类似内容的提醒。

或者是google前段时间对adsense的一个活动。
根据网站的内容投放相似相关内容的广告。

对于淘宝,当然可以追逐用户的消费历史和行为,从而提供相应的消费提示以及圈子提示。
从而,让用户自己去“维护”这个平台的信用评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