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了下关于bigtable和mapreduce的东西. 想想,其实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数据结构的一个解决方案吧. 广泛一点说,是对于面向内容的分类的解决方案的.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主要有两个基础的数据: 一是原始的抓取对象,表现为网页内容. 二是对原始材料的分类信息,表现为关键字. bigtable对于这样的数据的处理,引入的是column family的概念.以传统的RDBMS理解的话,就是在url 和content列之后,有了一个不定数目的列数. 仔细想想,换个方式理解,其实更简单. 对于column family,更喜欢将其理解为tagging. 因为搜索引擎本身承担着两种功能. 抓取和分析. 得到content之后,只要对其打上相应的tag便行了. 如果要以RDBMS实现的话,便是简单地对每个关键字建立个表,然后指向相应的content内容便可以. 而要依据诸多关键字定位page的话,也就是所谓的map reduce. 先分类,在处理. 也就是所谓的先map,然后再reduce. 这其实就是分类处理的思想. 而map很大程度上,跟集合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而搜索的目的就是在集合里找到特定的子集. 于是,map > reduce > map > reduce... 于是,纯粹从思想的角度考虑,bigtable和mapreduce不过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需求的一个建模描述,或者说是基于内容个tagging技术. 话说回来,有时候,所谓的架构或者模型确实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 软件产品脱胎于需求. 而产品的架构,虽然某种程度上说跟需求无关. 因为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好的架构必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一种很理想主义的想法就是在设计出一个好的架构之后,无论需求如何变更,都能够适应. 现在想想,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误区. 所谓的架构扩展性在于面对需求变更的时候,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其实质是,对于需求的变更,都能保证其跟原有架构设计的一些假设不会冲突. 意思就是说,你的架构没有做过多的假设. 比如对于一个这样的需求,偷菜写个函数. 于是可能有这么些个实现: steal(vegetable) or steal(stealable) or operate(someting) or operate(onething,anotherthing) or operate( list onething , list anotherthing ) or operate( list paticipate_1 , list paticipate_2 , ... ) or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实际哪个实现取决于你做了多少假设. 也就是说粒度细分到什么程度. 而此时所谓架构是否有良好的扩展性,就在于,新需求会将粒度缩放到哪个程度. 一旦细化的粒度小于当前架构的粒度,也就是架构不适应需求了. 所以,最好的架构其实是没有架构. 即不做任何假设.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这其实又是一个螺旋式的回归.
2009-10-18
所谓设计模式和架构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爽文
去看了好东西. 坦白说,多少是带着点挑刺的味道去的. 毕竟打着爱情神话和女性题材的气质,多多少少是热度为先了. 看完之后倒是有些新的想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声音就像小叶. 只要说点贴心的话就能哄好. 也是那种可以不用很努力了. 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避难所小圈子抱团就...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这两天看完了Netflix版的三体. 某种程度上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尽管开始的时候对于第一集片头有些争论,但整体如果带入当下去看的话,还是有些梗的. 比如三体对于地球科技的发展速率的担忧,由此衍生的智子. 以及现有力量对比上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带入中美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阶段...
-
前几天Sora出来后才仔细看了下diffusion,发觉确实算挺取巧的. 按照naive的intuition或者说不那么现代的方式的话,可能需要segmentaion为基础的composite的方式去生成图片,即使扯点deep learning/network的,可能也是类似一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