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了下关于bigtable和mapreduce的东西. 想想,其实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数据结构的一个解决方案吧. 广泛一点说,是对于面向内容的分类的解决方案的. 对于搜索引擎来说,主要有两个基础的数据: 一是原始的抓取对象,表现为网页内容. 二是对原始材料的分类信息,表现为关键字. bigtable对于这样的数据的处理,引入的是column family的概念.以传统的RDBMS理解的话,就是在url 和content列之后,有了一个不定数目的列数. 仔细想想,换个方式理解,其实更简单. 对于column family,更喜欢将其理解为tagging. 因为搜索引擎本身承担着两种功能. 抓取和分析. 得到content之后,只要对其打上相应的tag便行了. 如果要以RDBMS实现的话,便是简单地对每个关键字建立个表,然后指向相应的content内容便可以. 而要依据诸多关键字定位page的话,也就是所谓的map reduce. 先分类,在处理. 也就是所谓的先map,然后再reduce. 这其实就是分类处理的思想. 而map很大程度上,跟集合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而搜索的目的就是在集合里找到特定的子集. 于是,map > reduce > map > reduce... 于是,纯粹从思想的角度考虑,bigtable和mapreduce不过是google对于搜索引擎需求的一个建模描述,或者说是基于内容个tagging技术. 话说回来,有时候,所谓的架构或者模型确实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 软件产品脱胎于需求. 而产品的架构,虽然某种程度上说跟需求无关. 因为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好的架构必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一种很理想主义的想法就是在设计出一个好的架构之后,无论需求如何变更,都能够适应. 现在想想,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误区. 所谓的架构扩展性在于面对需求变更的时候,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其实质是,对于需求的变更,都能保证其跟原有架构设计的一些假设不会冲突. 意思就是说,你的架构没有做过多的假设. 比如对于一个这样的需求,偷菜写个函数. 于是可能有这么些个实现: steal(vegetable) or steal(stealable) or operate(someting) or operate(onething,anotherthing) or operate( list onething , list anotherthing ) or operate( list paticipate_1 , list paticipate_2 , ... ) or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实际哪个实现取决于你做了多少假设. 也就是说粒度细分到什么程度. 而此时所谓架构是否有良好的扩展性,就在于,新需求会将粒度缩放到哪个程度. 一旦细化的粒度小于当前架构的粒度,也就是架构不适应需求了. 所以,最好的架构其实是没有架构. 即不做任何假设. getHandle(steal_vagetable).process() 这其实又是一个螺旋式的回归.
2009-10-18
所谓设计模式和架构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变数
等红眼航班,稍微理了下川普的策略. 机制上来说,目前关税的做法是并没有他理想的交易模式,大部分臣服. 欧洲的暂停汽车进口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一种反制试探. 毕竟从目前来看,马斯克是川普版图里最脆弱或者说最容易有显著崩溃作用的一个环节. 反特斯拉的行为和非新能源车的国内市场供给矛盾...
-
最近尝试了下海淘. 当然,方向上来说是从国内到新加坡. 先是买了个iPhone,算上运费和双重征税,到手比官方还是便宜个一两百新的. 换算回来也不多事10%的纯粹价格因素差异. 当然,之类有电商促销的因素. 也有比较基准是新加坡Apple Store售价的原因. 但如果同样比较A...
-
最近在改一个SparkSQL AST解析相关的问题. 主要做一些权限管控校验重写的事情. 之前做过一版重写,现在反馈了几个问题. 一个是类似delete from table where子句的错漏. 一个是select from where not exists in (subq...
-
最近算跟风玩了下黑神话. 用的Geforce Now加月卡. 勉强到第二回打完沙国父子,回头准备去打地狼吧,然后20小时优先卡就被踢出去了. 难度对于个人这种没接触过的玩家来说还是挺大的. 一个Boss花个三四个小时很常见,或者说必然吧. 像第一个头目幽魂就卡了挺久. 后来学会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