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去龙岗,然后外夜不归宿.
于是首先想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手机充电.
本来觉得是件挺不成问题的事的,然后发觉只有自己的是USB Type-C的接口.
然后想了想,大概随便买条Type-C的线凑合着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去周围的一些便利店,商场,手机卖场以及通讯店铺问了下,都说没有.
这个结果倒是挺意外的.
不过倒也不难理解.
毕竟现在还不算一个非常普及的接口.
期间比较有趣的到时各种店员面对询问的反应方式.
有些直接问有没有USB Type-C的线.
然后看到对方一脸茫然的样子.
某些还是一些手机店的柜台店员.
有时候换个方式问有没手机数据线电源线.
对方的反应是有些意料之外的逻辑的.
问的是Android的数据线还是Apple的数据线.
这个反问是有点始料未及的.
想了下,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区分方式.
在接口和sim卡上面,Android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还是用的大众的接口.
而iPhone才时不时地变换各种接口标准.
所以,这种区分方式并没有大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里面的逻辑的话.
实际上是并没有采取技术上的USB类型分类来描述,而是采用了一种类似基于经验的直觉印象来区分.
就像早期称呼Android机器的G1,G2,G4等代号.
这是个比较有趣的东西.
为什么会选择使用一些经验解释而不是已有的官方称谓呢?
一种可能是认知上的成本所制约的.
USB,micro USB,USB Type-C这些标准技术区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负担.
基于语言上的障碍,无法将这种自身语言模型无法准确描述的东西对应到实际物体的区别.
那么,对于"大口","小口"这类直观称呼来说呢?
为什么也存在没有接受的情况.
想了想,可能是知识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
"大口"/"小口"这类称谓隐含的一些上下文条件是,明确了是以USB口外观为区别的描述.
也就是说,这里涉及两个认知.
一是知道什么是USB口.
二是对"大小"有区分概念.
后者可能是一种常识性的普适知识.
但前者就可能对于一些群体来说是一种知识面上的确实.
所以,当使用这种称谓的时候,由于信息的不够充分,所以不能产生预计的那种描述区分称谓.
也就是由于无法定义USB口/对USB口是什么没有概念,导致的后续的知识断层,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缺失.
于是,用这个思路理解"安卓的"还是"苹果的"问法的话.
实际上就是用"品牌"的替换了"USB口的概念"的作用.
换个角度来说,对一个东西的描述,是基于某种经验延伸出来的区分/差异来构建的.
首先是对一个物体的某个部分的特征有相应的概念.
然后是对这个概念存在一种区别度的方式.
然后考虑.
当说两个东西相同或者不同的时候,实际上表述的是,这个东西的某个点不能被区分/能被区分.
比如说,"Android手机"和"Apple手机".
表达这两个概念不同的时候,实际上是说这两个概念下面所属的某个点存在区分度.
可以是底层OS的实现不同,或者说手机的生产商不同等等.
也就是说,"Android手机和Apple手机是不同的"这个陈述的其实是,某个点的认知的区分度.
扩展一下,当两个或者两个人同时表达这个观点的时候,就存在这么一种情况.
都认同观点的逻辑性.
即两者存在不同.
但对于各自的依据却可能并不相同.
那么泛化一下的话,就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
互相之间的"交流"是通畅和谐没有争议的,但实际上各自所指涉的东西确实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交流"/"沟通"的定义存在着至少两种情况.
一种是着眼的区分点是一致的信息的交换,即双方说的是同一件事.
一种是纯粹的逻辑结果的交换,即双方只是在把对方所说的转换为自己认为对方所应该说的事情.
实际上,前者也可以由后者来描述.
考虑交流双方A和B.
cognitive_statement_for_b = B(statement_of_a)
B对A的话语的理解,是B基于自身关注点的一个转换/重构后的理解.
因此,第一种情况实际上就是cognitive_statement_for_b === statement_of_a 的一个特殊情况而已.
于是,所谓的交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些唯心的东西.
本质上是基于自身的一些"知识点"所构建的,关于别人的动机的某种反演过程.
它并不一定就是事实上的结果.
即使在双方的逻辑世界中可能都并没有差错.
想想,就像是有两个黑盒,跟对方做一个互相通信,然后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偏差和错误.
于是,能说这两个黑盒是等价的么?
或者说,能说两个黑盒对对方的描述函数都是正确的么?
或者换个角度.
如何证明自己和他人所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呢?
两个人看两台电视的同一频道 和 两个人看一台电视有什么差别 之间存在什么差别么?
退一步来说,在"交流"顺畅,但双方对对方的转换函数跟实际不一致的情况下.
所谓的逻辑性是指什么?
就像用表情包交流.
如何确定自己理解的对方的表达的意思就是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而不是一种"双方都觉得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但实际上只是两个平行故事"的事实.
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如何定义"一致的逻辑"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