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叶念琛这个名字,在这么一个日子看了一部这么应景的片子.
少不了地要跟前几部做点比较.
比较的结果自然是有差异.
不得不说,叶导当年对爱情的描述确实让人惊艳.
开了些不大不小,却引人思考的结局玩笑.
当然,也正因为这种手法,才让他区别于众人.
一旦成为风格,人便很难抛弃所谓风格,走新的路线.
<<保持爱你>>便是如此一个例子.
只是,展现上,让人觉得生硬了许多.
有为风格而风格的影子.
也或许是受到邓丽欣的影响.
总觉得她走不了气质路线.
荧幕内外的表现注定只能给人脾气小姐的形象,很难将之于文静之类的词汇勾连.
喊"你走啊,我不想见到你"的一幕,你才恍惚看到了她应表现得一面.
其他时候,真的只是在看戏.
看演习的人演习.
整部片子,缺乏投入感.
即便有,也被邓小姐立马拉回现实.
铁三角,铁三角.
并不意味着即使缺了一角,也能依然坚挺.
少了边的三角,只能摇晃.
很难给人信心.
也或许正是对于片子本身的不太满意,所以才少见暑期宣传.
尽管选择在暑假上档,但宣传势力方面不能不说弱了很多.
与<<非常完美>>相比,宣传差不不是一个数量级.
或许是因为这是一部港产片.
有着自己的特色,不畏惧成为小众.
只在于有人欣赏.
这是文化和制度使然.
商业和艺术结合又独立的神奇土地.
总地来说,这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片子.
只是还不到烂片的程度.
也或许,是有些审美疲劳了.
爱情三部曲给人的惊喜过于强烈,于是抱的期望过高罢了.
却望了,它带来的本只是惊喜.
所谓惊喜,前提在于你不熟知.
人的好奇很多时候总能战胜其他感官.
当播放条快到结尾的时候,心里盘算的已经不是剧情,而是时间.
等待导演什么时候将那个早准备好的伏笔个发掘出来.
看叶念琛的作品,更多的时候是在于看那最后的一段.
在于一种调侃而发人思考的爱情定义.
一种在铺成了华丽的爱情剧幕之后,忽然把舞台后面的杂乱展现的一种快感.
一种略带黑色味道的讽刺调侃.
一种不着边际的插科打诨.
叶氏爱情的思想在于,你看到的爱情都是戏.
不管是萤幕上,还是现实中.
演绎,某种程度上是爱情的动词化替代品.
如同小孩子扮家家酒.
有模有样.
但本质是扮演.
目的是找人打发时间.
所不同的在于,时间的长短.
2009-08-26
保持爱你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反之亦然
最近看到一个冲绳独立的慕容复策略. 于是稍微查了下,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它的法理依据是旧金山和约中将冲绳置于联合国托管领土框架内. 这个框架的设定主要是为了解决殖民地问题. 传统意义的二战主要限定在欧洲战场. 太平洋战场从西方认知上来说,并不太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 所以狭义...
-
下午查了下关于仿制药的一点东西. 首先是关于一致性定义的相关文件. 简单的Google一般会指向NMPA/国家药监局的一些关于 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 的相关政策公告或者是更早期一些的关于这个文件起草意见稿. 一般理解的西药就是指化学药品. 这个文件本...
-
看完了一部未完成的电影. 这部片片子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开始那段自嘲. 秦昊关于既然拍了也播不了,只是私下小圈子里自嗨的事情又什么意义的质问. 片里导演也 讪讪地承认生活的现实. 到这里其实沿着原有的思路,把补拍和一些意外穿插进去,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文艺片. 至少于戏里戏外的导演来说...
-
最近在补觉醒年代,发觉有几点细节蛮有意思的. 或者蛮值得把玩的. 一个是新青年单价2毛多. 按照0.2银元理解的话,相当于现在什么概念呢? Gemini给的人均年收入数据在5-30银元的区间,因沿海和地区已经行业属性而不同. 按30银元年收入等价现在6k月社平工资换算的话,大概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