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比较有空,于是体验了下探探.
一个感受是付费引导蛮咄咄逼人的.
但是设计上基本上是以功能性障碍为主.
除开一些像like数的诱导消费存在之外,本身并不是又一个很好的持续性的付费动机.
所以感觉即使能破冰,会有下一步付费动机的可能性应该还是不大的.
就滑动看到的概率来说,可能不到10%.
不过除了这些点之外似乎也没有一个合理可行的付费点设计.
因为社交产品本身并不能够说成为一个付费产品.
对于大多数社交思路来说,还是一种冷启动的陌生关系为基础,本身就不存在什么特别需要倾注的价值前提.
即使有诸如交易性的倾向的话,也并不是一个能够成为付费点的东西.
毕竟很难屏蔽具体的交易和交流方式.
淘宝之类的能够做到平台独占和依赖性的原因主要在于交易频次.
而社交产生的价值不大可能是一个高频次的附加产品.
另外一个更本质性一点的就是社交产品的冷启动问题.
无论是号称兴趣为主的算法驱动还是其他地域之类的启动方式.
核心本质要解决的是初始信息流的产生的问题.
像微博知乎等产品,实际的体验其实跟加入的时间先后有相当的关系.
一个是平台本身的用户氛围.
一个是平台干涉的程度不同.
探探启动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就是真实用户数的问题.
真实性一个是来源于平台本身的推送数据.
另外一个是用户本身.
对于后者有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或者模式.
某一个match的结果用户,在某个时间点会重新制造profile.
也就是说会把照片和时间线信息等清空,然后重新用另外的人设和照片等装饰一番.
这个其实算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至少是一部分用户的平台玩法.
以一种另类的cosplay的方式做某种形式的生活体验.
因为原则上来说,一般不太会去关注或者说发现这些变化.
某种程度上来说,各种滤镜和PS的存在实际上也是这种身份重构建的一个思路.
所不同的是更多的是无意识的.
这可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对于美颜的照片等形式用户会更愿意 暴露 自己.
一方面自然是处于某种审美性的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可能更多是一种面具和无关性的防火墙设施.
跟真实身份的关联性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微妙的公开性的匿名形式.
对于平台推送数据的真实性这块其实并不是太好推断.
做过一些测试,例如范围限定尽可能地窄等.
确实是有可能出现推荐用尽的情况.
但是这里带来的一个疑问就是,隔天或者隔段时间这个是会被fill的.
而且另外一点就是,其实位置服务并没有授权,推荐能感知的可能更多的是ip/wifi等带来的geo信息.
即使假设说geo位置的推荐是可靠的,那么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用户数量的密度.
一个是不是真地有那么密集.
第二个是即使有,对应的状态选取是怎么确定的.
以几公里范围算,人口估计几十万.
推荐几十个算万分之一的话.
千万人口也就是几万用户.
似乎也算合理.
不过根据直观感受来说的话,应该有相当部分是fake profile.
所以如果据此反推的话,真实用户数其实比较堪忧.
而且从构造的各种人设来看的话,其实风格还是相对比较统一的.
可能某种程度上确实算是真实用户,只不过是类似游戏中的运营之类的性质.
另外一个就是关闭男女限制之后的一些体验.
在实际的十来个mach当中,大概有两个是男性.
一个的身份相对真实.
是一个类blue App的应该是算法程序之类的小哥,直接写在bio里.
另外一个是有些美颜过度的小哥,照片还挺多.
其他信息留白,这点倒是更像真实用户.
因为bot的话,其实更容易丰富信息,反而真人会有各种顾虑和限制暴露的想法.
所以这个倒有点意外.
有调研类的用户存在这点可以理解.
但是有潜在的blue用户这点倒是出乎意料.
当然,也有可能实际上是一些多样化的bot的情况.
在翻看男女的Albums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体验区别.
就是女性Albums下的留言其实是比较预期的风格的.
但是男性下面的女性留言则更显得普通正常一些.
如果单单看对话的话,可能和其他平台的交流没什么太多的区别.
当然,是也有部分风格是跟男性留言是类似的.
但总体来说,会更正常一些.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更适合以一种女性向的角度去设计的场景.
因为带社交交流性质和行为的用户更多的是倾向于女性立场的.
探探的另外一个主要部分是直播.
有时候觉得,如果单拎出来看的话,直播更多更像是一种谈话性的访谈节目.
主要是是主播和里面的观众的一些互动聊天.
当然,也存在一些主要是唱歌等才艺为主的.
但简单来说,可能更多的还是提供服务形式的差异问题.
它们有个比较共同的特质是会比较频繁地喝水.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
因为强度放在那里.
有观察follow几个主播.
有些是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的.
有些是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段,比如晚上.
从直播间的一些聊天得到的消息是,大多数来说是有所谓工会组织的.
形式上就是从属与一个公司下面.
像某个几乎全天的主播就曾经说过,没事会去公司上播.
但似乎并不是有强制性的班次安排的.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类提成的形式.
因为有一些主播也谈过工会有表露过希望它加播的意向,但它自己选择了不.
至少说明多多少少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但多少少少似乎是除了主播之外没有其他职业的.
即使是其中一位非全天固定时段的,也说白天主要是休息.
当然,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防火墙措施.
尽可能地隔离真实情况所做的一些人设.
但是对于全天性的主播来说,上播的状态无论如何都是实际存在的.
查过下里面打赏的换算比例,大概是1:100.
follow的几位里面可能平均也就几万,几十万的样子.
也就是一天或者一晚上下来几百块.
如果勤快的话,确实收入也有一定.
只是不知道工会那边的比例分成怎么样.
对于才艺类的主播似乎大多数是艺校出身.
这个倒也不难理解.
一个是基本功还是能听出来一些.
第二个可能更现实的是,一般技校确实可能就业比较难.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新兴行业.
一方是才艺就业.
一方是访谈消费.
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是一个去掉中间商的bar的驻唱形式的存在.
或者说是一个没有酒馆的酒馆老板娘的形式.